台灣登山家張元植攀登白朗峰失足墜崖 享年36歲
.jpg)
2024-06-28 00:00:00
1977
台灣知名登山家張元植27日在法國攀登白朗峰針峰北壁時不幸墜落250公尺,當場死亡,享年36歲。張元植的家屬已確認這一消息,並發表聲明說明情況。
台灣知名登山家張元植27日在法國攀登白朗峰針峰北壁時不幸墜落250公尺,當場死亡,享年36歲。張元植的家屬已確認這一消息,並發表聲明說明情況。
根據法國媒體報導,事發當日上午7時30分,張元植與台灣登山隊在白朗峰積雪的針峰北壁攀爬。當地憲兵隊表示,這是一個沒有技術難度的地段,進入白朗峰山脈時,他們尚未使用繩索。另一名33歲的登山者表示「聽見墜落的聲音,但沒有看到」。救援隊提醒大家,只需「一時疏忽」就可能發生悲劇。
白朗峰山區救難直升機即時到現場,救援人員找到「已無生命跡象」的屍體。遇難者和倖存者均被轉移到Bois直升機停機坪。救援人員藉這場悲劇提醒大家,目前的雪況並不理想,攀登前必須確認天氣和積雪情況。
張元植的母親和妻子今天發表聲明指出,張元植於法國當地時間27日在沙木尼(Chamonix)的Plan de Aiguille 區域攀登白朗峰,約在早晨7時左右發生了墜落事件,很不幸地離開了大家。家屬表示,目前仍在處理後續相關事宜,準備前往沙木尼接張元植回台灣,「後續再向關心元植與家屬的朋友們說明事故概況,謝謝大家關心與鼓勵。」
張元植2019年曾與呂忠翰一同登頂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他以使用氧氣的方式登頂,而呂忠翰則成功無氧攀登。台灣山友今早在社群平台紛紛悼念,有人表示「不敢相信」,「安息在你最愛的山上」,也有人說,36歲正是體力與攀登技能的巔峰期,彗星墜落,令人嘆惋。
張元植國中就開始登山,不到20歲就成功登頂海拔6961公尺的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山。2009年,他完成台灣中央山脈大縱走。他是台灣爬過8000公尺以上高山的最年輕登山家,因此被稱為「八千」。張元植的登山經歷豐富,2022年他曾因質疑登山女神曾格爾的紀錄而受到關注。他根據曾格的GPS定位、當天天氣、比對行走速度、登山軌跡等,撰寫了20頁的調查報告,質疑曾格爾的紀錄不合理。
消息傳回國內引起登山圈震驚,登山界許多人對張元植的離世表示了哀悼和不捨。
張元植在過去的文章中曾直言,登山是一件會死人的運動,甚至形容在登上山巔之途,就是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正因為登山與死亡緊緊相扣,它也因此與其他運動有決定性的差異。在之中,我們能更切身的體會與咀嚼,何謂生命。」張元植認為,死亡永遠只是「可能」,但不會作為登山者的「選項」,而透過這個「可能」意識到生命的有限、認識到人體的脆弱、體會到命運的無常,「正因為知道了生命的短促,就更想要在這短暫的時光中,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圖片翻攝自張元植臉書】
根據法國媒體報導,事發當日上午7時30分,張元植與台灣登山隊在白朗峰積雪的針峰北壁攀爬。當地憲兵隊表示,這是一個沒有技術難度的地段,進入白朗峰山脈時,他們尚未使用繩索。另一名33歲的登山者表示「聽見墜落的聲音,但沒有看到」。救援隊提醒大家,只需「一時疏忽」就可能發生悲劇。
白朗峰山區救難直升機即時到現場,救援人員找到「已無生命跡象」的屍體。遇難者和倖存者均被轉移到Bois直升機停機坪。救援人員藉這場悲劇提醒大家,目前的雪況並不理想,攀登前必須確認天氣和積雪情況。
張元植的母親和妻子今天發表聲明指出,張元植於法國當地時間27日在沙木尼(Chamonix)的Plan de Aiguille 區域攀登白朗峰,約在早晨7時左右發生了墜落事件,很不幸地離開了大家。家屬表示,目前仍在處理後續相關事宜,準備前往沙木尼接張元植回台灣,「後續再向關心元植與家屬的朋友們說明事故概況,謝謝大家關心與鼓勵。」
張元植2019年曾與呂忠翰一同登頂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他以使用氧氣的方式登頂,而呂忠翰則成功無氧攀登。台灣山友今早在社群平台紛紛悼念,有人表示「不敢相信」,「安息在你最愛的山上」,也有人說,36歲正是體力與攀登技能的巔峰期,彗星墜落,令人嘆惋。
張元植國中就開始登山,不到20歲就成功登頂海拔6961公尺的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山。2009年,他完成台灣中央山脈大縱走。他是台灣爬過8000公尺以上高山的最年輕登山家,因此被稱為「八千」。張元植的登山經歷豐富,2022年他曾因質疑登山女神曾格爾的紀錄而受到關注。他根據曾格的GPS定位、當天天氣、比對行走速度、登山軌跡等,撰寫了20頁的調查報告,質疑曾格爾的紀錄不合理。
消息傳回國內引起登山圈震驚,登山界許多人對張元植的離世表示了哀悼和不捨。
張元植在過去的文章中曾直言,登山是一件會死人的運動,甚至形容在登上山巔之途,就是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正因為登山與死亡緊緊相扣,它也因此與其他運動有決定性的差異。在之中,我們能更切身的體會與咀嚼,何謂生命。」張元植認為,死亡永遠只是「可能」,但不會作為登山者的「選項」,而透過這個「可能」意識到生命的有限、認識到人體的脆弱、體會到命運的無常,「正因為知道了生命的短促,就更想要在這短暫的時光中,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圖片翻攝自張元植臉書】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