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使用AI占比近3成 金管會發布指引
.jpg)
2024-06-21 10:57:21
5231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金管會20日正式發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指引」,旨在鼓勵金融機構負責任地創新,並確保客戶隱私和權益得到充分保護。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台灣共有377家金融機構和周邊單位,其中108家已經在業務或作業中導入AI技術,占比29%。在這些機構中,銀行業的AI應用最為普遍,占比達74%,其次是壽險業和產險業,分別為62%和50%。在使用AI的108家機構中,有29家應用了生成式AI技術。
金管會綜合規劃處長胡則華在記者會中表示,這次發布的AI指引並非強制性規範,而是一種行政指導,旨在協助金融業在設計或部署AI時掌握應注意的事項。指引建議,金融機構應保留人員對AI系統的審查、核准或最終決策權利,確保在必要時能由人員安全關閉AI系統。
在生成式AI的應用方面,金管會強調,金融機構使用第三方開發的生成式AI時,應確保數據和運算結果的公平性,並由金融機構人員對其風險進行專業管控。此外,指引還建議金融機構採用資料最小化原則,避免蒐集過多或不必要的資訊,保護客戶隱私。
根據金管會的調查,AI在金融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客服、內部行政作業、風險管理、認識客戶(KYC)及防範詐欺等方面。其中,銀行業最常見的應用是智能客服,其次是內部行政作業和KYC及防詐;券商和壽險業則主要應用於內部行政作業和信用分析;產險業則廣泛應用於智能客服、內部行政作業和核保理賠自動化。
指引中特別指出,金融機構在運用AI進行信用評分時,應避免因誤用資料而導致族群或性別歧視的偏差結果。金管會也提到,在提供客戶服務時,使用AI進行信任評分和機器人理財風險較高,金融機構應特別注意。
金管會強調,雖然此次指引並非強制性規範,但各金融公會需在指引發布後一個月內訂定自律規範,並報至證期局。銀行公會已率先訂定AI自律規範,其他公會如券商公會、期貨公會和投信投顧公會也將在一個月內完成相關規範的制定。金管會表示,未來在進行金融檢查時,將參考這些自律規範和內稽內控措施。
【圖片為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資料照】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台灣共有377家金融機構和周邊單位,其中108家已經在業務或作業中導入AI技術,占比29%。在這些機構中,銀行業的AI應用最為普遍,占比達74%,其次是壽險業和產險業,分別為62%和50%。在使用AI的108家機構中,有29家應用了生成式AI技術。
金管會綜合規劃處長胡則華在記者會中表示,這次發布的AI指引並非強制性規範,而是一種行政指導,旨在協助金融業在設計或部署AI時掌握應注意的事項。指引建議,金融機構應保留人員對AI系統的審查、核准或最終決策權利,確保在必要時能由人員安全關閉AI系統。
在生成式AI的應用方面,金管會強調,金融機構使用第三方開發的生成式AI時,應確保數據和運算結果的公平性,並由金融機構人員對其風險進行專業管控。此外,指引還建議金融機構採用資料最小化原則,避免蒐集過多或不必要的資訊,保護客戶隱私。
根據金管會的調查,AI在金融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客服、內部行政作業、風險管理、認識客戶(KYC)及防範詐欺等方面。其中,銀行業最常見的應用是智能客服,其次是內部行政作業和KYC及防詐;券商和壽險業則主要應用於內部行政作業和信用分析;產險業則廣泛應用於智能客服、內部行政作業和核保理賠自動化。
指引中特別指出,金融機構在運用AI進行信用評分時,應避免因誤用資料而導致族群或性別歧視的偏差結果。金管會也提到,在提供客戶服務時,使用AI進行信任評分和機器人理財風險較高,金融機構應特別注意。
金管會強調,雖然此次指引並非強制性規範,但各金融公會需在指引發布後一個月內訂定自律規範,並報至證期局。銀行公會已率先訂定AI自律規範,其他公會如券商公會、期貨公會和投信投顧公會也將在一個月內完成相關規範的制定。金管會表示,未來在進行金融檢查時,將參考這些自律規範和內稽內控措施。
【圖片為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