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莫迪宣布勝選 但國會席次低於預期

2024-06-05 10:13:42   4719

印度第18屆國會下議院選舉計票工作於5日完成,結果顯示以「印度人民黨」(BJP)為首的執政聯盟再次取得多數席次,但席次數量未如預期,較上一屆大選有所減少。

印度第18屆國會下議院選舉計票工作於今日完成,結果顯示以「印度人民黨」(BJP)為首的執政聯盟再次取得多數席次,但席次數量未如預期,較上一屆大選有所減少。

本次選舉號稱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民主投票,逾9.7億名選民自4月19日起依選區分7梯次投票,最後一梯次於6月1日結束,隨後印度選舉委員會(ECI)於昨日統一開票。計票工作於今日清晨大致完成,根據印度選委會的官方數字,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毫無懸念在自己的選區瓦拉納西(Varanasi)勝出,獲得61萬2970票,較第二名對手多出15萬2513票。

然而,BJP本次選舉只取得240席,較2019年減少63席;最大在野黨「國大黨」(Congress)取得99席,較2019年增加47席。根據News18電視台的統計,以BJP為首的執政聯盟總共拿下292席,以國大黨為首的在野聯盟取得234席,其他獨立政黨取得17席。由於涉及政黨眾多,加上競選期間小黨變換陣營,各媒體的統計數字略有差異。

儘管執政聯盟再次勝選,但席次遠低於莫迪選前喊出的400席目標,且BJP本身未能如前兩屆那樣一黨獨大,未來5年將需尋求其他小黨合作,聯合執政。觀察人士認為,通膨率與失業率居高不下、世俗選民對宗教炒作感到厭煩、反對黨領袖選前被捕引發同情效應,以及在野陣營整合配票成功,可能是造成執政聯盟表現不如上一屆大選的原因。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認為,BJP這次算是慘勝,國大黨谷底反彈,地方型小黨是贏家,「莫迪的印度認同牌已到極限,跌落神壇,要回歸國內建設跟經濟發展,未必是壞事。」

在勝選後的發表中,總理莫迪表示,這次的勝利是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的勝利。他承諾將繼續推動競選承諾,包括推動國防生產、增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提高出口及幫助農民等。他還強調,將會加速電子、半導體以及其他新領域的發展。

然而,反對黨批評莫迪的經濟表現好壞參半,施政兩極化。批評人士認為,印度的民主制度在莫迪領導下越來越難施展,他以強硬手段壓制政敵、扼抑獨立媒體並鎮壓異議。印度政府則反駁這些說法,並指印度的民主正蓬勃發展。儘管股市屢創新高,但青年失業率卻急速攀升,受益於經濟繁榮的人僅是少數,這也醞釀了不滿情緒。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