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就診創10年新高 估5月底達疫情高峰

2024-05-15 12:28:13
4973
國內近期腸病毒疫情急速攀升,根據疾病管制署的最新數據,目前已達到10年來的新高點。專家預測,疫情將在五月底至六月初達到高峰,隨後隨著學生放暑假,疫情將逐漸下降。
國內近期腸病毒疫情急速攀升,根據疾病管制署的最新數據,目前已達到10年來的新高點。專家預測,疫情將在五月底至六月初達到高峰,隨後隨著學生放暑假,疫情將逐漸下降。
疾病管制署在最新的記者會上更新了疫情狀況,顯示目前全台腸病毒急門診就診人次已接近18,000人次,相較上週增加8%。目前,全台因腸病毒而停班停課的班級已達到256班。專家指出,今年的腸病毒趨勢與往年相似,儘管人數上看似有所增加,但整體而言,情況並未超出預期範圍。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疫情通常在五、六月達到高峰,暑假期間會有所下降。他強調,儘管目前疫情嚴峻,但預計整年累計個案數不會超過2016年的數字。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補充說明,目前監測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的腸病毒案例為克沙奇A型,而較易引發重症的A71型及D68型只有零星檢出,且均為輕症案例。他強調,儘管腸病毒有多種型別,除了A71型外,其他型別目前無疫苗可預防。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方式傳播。在發病初期一周內,傳染力最強。因此,她呼籲家長和幼兒照顧者應持續加強手部衛生、進行環境消毒和保持良好通風,以降低感染風險。
另外,曾淑慧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群體,家長應特別注意觀察腸病毒的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發現這些病徵,應立即將孩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疾病管制署再次強調,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嚴格落實咳嗽禮節和手部衛生是防範腸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他們也鼓勵若孩童出現感染症狀,家長應讓孩童在家休息,避免前往學校或公共場所,以減少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在此次疫情中,疾病管制署也特別注意到教育機構的防疫措施。由於幼兒園和學校是腸病毒傳播的高風險場所,疾管署已與相關教育部門合作,確保停課班級能及時執行適當的疫情控制措施,並進行校園消毒,以保護未感染的學生免受腸病毒影響。
最終,雖然目前腸病毒疫情處於高峰期,但專家預測,隨著暑假的到來,疫情將有所緩解。疾管署及醫療專家團隊將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並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確保公眾健康與安全。在此期間,民眾應保持警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共同對抗腸病毒疫情。
【圖片來源:中央社】
疾病管制署在最新的記者會上更新了疫情狀況,顯示目前全台腸病毒急門診就診人次已接近18,000人次,相較上週增加8%。目前,全台因腸病毒而停班停課的班級已達到256班。專家指出,今年的腸病毒趨勢與往年相似,儘管人數上看似有所增加,但整體而言,情況並未超出預期範圍。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疫情通常在五、六月達到高峰,暑假期間會有所下降。他強調,儘管目前疫情嚴峻,但預計整年累計個案數不會超過2016年的數字。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補充說明,目前監測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的腸病毒案例為克沙奇A型,而較易引發重症的A71型及D68型只有零星檢出,且均為輕症案例。他強調,儘管腸病毒有多種型別,除了A71型外,其他型別目前無疫苗可預防。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方式傳播。在發病初期一周內,傳染力最強。因此,她呼籲家長和幼兒照顧者應持續加強手部衛生、進行環境消毒和保持良好通風,以降低感染風險。
另外,曾淑慧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群體,家長應特別注意觀察腸病毒的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發現這些病徵,應立即將孩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疾病管制署再次強調,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嚴格落實咳嗽禮節和手部衛生是防範腸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他們也鼓勵若孩童出現感染症狀,家長應讓孩童在家休息,避免前往學校或公共場所,以減少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在此次疫情中,疾病管制署也特別注意到教育機構的防疫措施。由於幼兒園和學校是腸病毒傳播的高風險場所,疾管署已與相關教育部門合作,確保停課班級能及時執行適當的疫情控制措施,並進行校園消毒,以保護未感染的學生免受腸病毒影響。
最終,雖然目前腸病毒疫情處於高峰期,但專家預測,隨著暑假的到來,疫情將有所緩解。疾管署及醫療專家團隊將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並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確保公眾健康與安全。在此期間,民眾應保持警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共同對抗腸病毒疫情。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