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教育部聯手稽查兒盟 衛福部列7缺失教部列4缺失

2024-03-25 00:00:00   1944

衛福部24日表示,經偕同教育部、外部專家至兒福聯盟共同查核,盤點出養必要性評估嚴謹度不足、社工缺乏足夠教育訓練等7項重大缺失,將要求兒盟2週內提出檢討改善報告。

綜合報導,衛福部24日表示,經偕同教育部、外部專家至兒福聯盟共同查核,盤點出養必要性評估嚴謹度不足、社工缺乏足夠教育訓練等7項重大缺失,將要求兒盟2週內提出檢討改善報告。

衛生福利部網站新聞,衛福部與教育部於3月22日邀請10名外部專家及業管單位共15人至財團法人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共同聯合查核,就110年至112年之會務、財務及收出養業務進行檢查。

衛福部表示,經全日檢核書面資料及詢問兒福聯盟人員,提出七項重大缺失如下,將要求兒福聯盟2週內提出檢討改善報告,兩部也會積極監督落實情形,俾協助兒福聯盟更為提升精進,以服務更多有需求的兒童少年及其家庭。

一、出養必要性評估嚴謹度不足:雖有評估指標卻無具體表單工具,評估結果之審定與確認欠缺外部人員參與共同決策之機制,僅由社工及督導之主觀判斷,客觀性及妥適性顯不足,難謂符合兒少最佳利益。

二、出養前安置無品質檢核機制:運用居家托育人員(保母)安置照顧,對於保母的招募、合作、簽約、訓練、管理與退場機制等,缺乏完整且周延的規劃與設計,未從負責管理保母之主管機關或運用工作技巧及檢核工具等方式,進一步瞭解兒童受照顧品質。

三、出養媒合過程未納外部意見:媒合收養家庭過程的篩選、評估討論至最後結果,由社工與督導判斷及內部會議決定,未有外部專家共同討論,缺乏客觀且周延的團體決策機制。

四、出養家庭的服務與支持消極:轉介出養人福利服務案量偏低,未符兒童權利公約「讓兒少留在原生家庭生活成長」之精神,積極提供各式支持之福利與資源及服務;另無明定安排原生家庭會面之頻率與方式等措施,親情維繫仍應重視。

五、社工人員缺乏足夠教育訓練:訓練欠缺充足的出養必要性評估課程,及對於案童安置照顧期間的風險辨識、兒少保護議題、特殊需求兒少議題、特殊事件的處理等相關課程與訓練,亦無相關評核機制檢視訓練有否達到提升專業知能之效益。

六、督導機制不一難以發揮功能:督導機制個別差異性大,未規範明確督導機制、頻率及方式,無法即時且適時提供社工支持與指導,督導系統負有維護服務品質穩定之責,實應檢討並重新建置完善機制。

七、財團法人管理內部監督缺失:未有專任或兼任稽核人員執行內部稽核書面紀錄,且控制作業未涵蓋所有作業面向;董事為無給職,未支領車馬費,惟查有應迴避而未迴避情事;另原設監察人110年辭職迄未遴選,未能發揮內部監督之機制及功能;組織架構實際設置執行長及策略長,惟其權責與職能分工,並未見於兒福聯盟之任何書面規章。

衛福部與教育部將於下周發文要求兒福聯盟積極改善,儘速完成相關法令規定事項,以及完整規劃收出養服務相關程序、流程與內外部服務品質控管機制,以維護受服務對象之權益並善盡社會責任;至於兒福聯盟的會務及財務檢查結果,將由教育部另行說明。

查核兒盟會務 教部列4缺失要求2週內提改善報告

教育部與衛福部共同查核兒福聯盟,在會務方面,教育部列出內部控制、董事會、監察人、人事制度等層面有缺失,將請兒福聯盟2週內提出檢討改善報告。

教育部網站新聞,教育部與衛生福利部於113年3月22日聯合查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簡稱兒福聯盟)財務、會務及收出養業務等相關事宜。教育部經查核兒福聯盟財務及會務,發現兒福聯盟組織管理及內部控制等層面有相關缺失與待改善事項,將與衛生福利部於下週發文請兒福聯盟於2週內提出檢討改善報告。初步說明如下:

一、內部控制層面:108年訂定內部控制制度,惟無專任或兼任稽核人員執行內部稽核書面紀錄,且控制作業未涵蓋所有行政面向。購置不動產需求與選址等事前評估作業,亦欠缺內部控制與書面文件。

二、董事會層面:董事為無給職,均未支領車馬費。惟查董事會議討論與其他非營利團體合作辦理兒童福利相關業務時,部分董事有應迴避而未迴避情事。

三、監察人層面:查財團法人法及兒福聯盟捐助章程規定得設置監察人,非強制規定。次查兒福聯盟前數屆均有選聘監察人,惟自110年後未選聘監察人,致未能發揮內部監督之機制及功能。

四、人事制度層面:薪資依員工薪資表發薪。組織架構上,於董事會下實際置執行長及策略長兩個職位,惟其權責與職能分工,未見於任何書面規章。

至於兒福聯盟財務部分,111年度收入用於人事費用約51.25%;用於服務費約44.22%,經兒福聯盟委託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之查核報告,尚屬可信。

【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13年3月12日】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