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候選人政見會最終場 柯侯賴3度比拚

2023-12-29 09:53:06   4729

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28日晚間登場,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9天內3度對決,3人3輪發言分別聚焦引發社會關注的校園割喉案、兩岸統獨與台灣經濟發展。

綜合報導,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28日晚間登場,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9天內3度對決,3人3輪發言分別聚焦引發社會關注的校園割喉案、兩岸統獨與台灣經濟發展。

柯文哲談醫療長照勞保

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第一輪發表政見時先提及,新北國中生27日宣告不治,讓他得知噩耗後感到心神不寧,想對這位同學的家屬表達關心跟陪伴,並請全台的同胞和他一起默哀。

柯文哲表示,他昨天準備政見會時心神不寧,因為看到新北國中生的命案,他要對同學和家屬表達關心和陪伴,邀請全國民眾一起默哀,每次事情發生後,媒體都會大肆報導,但都沒有下文,重點是要建立預防重於治療的機制,這需要跨越很多部會、還要民間單位協助,像是課後輔導班就需要民間組織幫忙。

柯文哲提到短板理論,水桶能裝多少水是最短的木板來決定,死去的孩子和拿出彈簧刀的孩子都是國中生,要思考的是為甚麼國中生會這樣,到底是拿著彈簧刀去學校不會被發現、發現也不能阻止,還是缺少了甚麼必要作為。建構一個社會安全網,讓學生、家長可以安全生活,這是作為領導人要思考的問題,他也邀請另外兩位候選人一起思考。

柯文哲回到今天的主題,醫療、長照、勞保,表示作為醫生他很注重人民健康,醫院急診人滿為患、住院要喬病房,表面民眾對健保滿意度很高,但實際檢查醫療品質,都比日韓還差,民眾對健保滿意,但醫療品質並不高,且醫護並不滿意。

柯文哲指出,民眾對健保的高滿意度,實際上是建立在對醫護人員的壓榨上,這個不能再繼續下去,健保快要破產下,他就發明總額制度,意思是不管做多少,錢就是這麼多,醫院會發現做越多就越虧本,回過頭來再去壓榨醫護人員,這就是血汗醫護不能解決的問題。

柯說,開藥多、檢查多、醫病關係差、醫療品質差,他認為台灣醫療要做全面體檢,病人要健康、醫護要健康,醫護要健康、健保要健康。

柯文哲提出,提高醫療衛生支出到總GDP的8%,目前僅6.6%;提高護理薪資,保障醫療品質;增加公費疫苗種類;建立權責醫護;巴士量表不是唯一標準,要簡化來協助國人;預防勝於治療;65歲以上長者,健保比照台北市制度。

柯文哲強調,投資健康、有效醫療、永續健保。健康比醫療重調,人要健康、醫護要健康,就要健保要健康、醫療環境健康,才能升醫療效率,當然健保不能倒閉。

針對長照問題,柯文哲指出,目前長照財源不穩定,主要是菸捐、房地合一稅、遺贈稅來補充,這很奇怪,只佔GDP0.26%,只能做半套,不能做一步算一步。

柯文哲主張,推動長照保險,政府、雇主跟人民共同負擔,平常出一點錢有需要時就有長照可以幫忙;應該以GDP1%為目標,總支出達到2300億;提升照護品質和人力,住宿型長照機構中的中重度失能者,要補助到每人每月3萬,若由家屬照顧,國家也該給予補助。

最後關於勞保,柯文哲指出,勞保應該會在2028年破產,每年要撥補1000億,每年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每年檢討找出解決方案。

柯文哲強調,人民健康就要醫護健康、要醫護健康就要健保健康,健保成功是台灣的驕傲,不能讓健保破產,但也不能怕健保破產就要壓榨醫護人員,這樣失去保障的是國民的健康,健保永續、長照健檢、勞保正常。

柯文哲在第2輪發表時主攻國防、兩岸和外交政見。柯文哲表示,過去8年民進黨執政下,台灣丟掉9個邦交國,現在剩下13個,是歷史新低,有人戲稱「外交部是斷交部」,但不忍苛責,因為根本問題仍是台灣與大陸的關係。

柯文哲表示,兩岸之間幾乎零互動,只有互相喊口號,完全沒有溝通,讓台灣海峽成為外媒眼中「世界上最危險的區域」。

談及兩岸關係,柯文哲表示,今天外傳中共施壓樂團五月天發表親中言論,若屬實必須嚴厲譴責,因為這無助於兩岸溝通交流。他也說,兩岸關係是太平洋兩岸,不是台灣海峽兩岸,必須在中美對抗架構下思考台灣議題,在這個關係裡,和平就「三贏」,衝突就「三輸」。

柯文哲指出,民進黨現階段仍有台獨黨綱,過去8年執政與大陸零互動,現在更推舉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當總統候選人;另一方面,國民黨沒有修正「統一黨章」,推派的侯友宜也公然接受已無民意支持的九二共識。

柯文哲批評,賴清德只有選舉時不主張台獨,國民黨只有選舉的時不主張統一,不管是民進黨或國民黨,他們選舉都是走回頭路,挑起統獨意識型態、製造群眾互相仇恨,選舉過後,只留下一個被撕裂的社會。

柯文哲強調,兩岸關係的最佳方案就是「台灣自主、兩岸和平」,他會遵守「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確保台灣人民在民主、自由的政治體制與生活方式,能夠以對等尊嚴的前提,與大陸以「5個互相」交往。

談及外交政見,柯文哲表示,他主張發展務實外交,不拘泥於意識形態和名稱,他會積極鞏固現有邦交國,但會改變過去的「金援外交」,主張減少無償金援,提升有償金援,並以技術合作為核心的開發援助。

柯文哲也說,台灣應與非邦交國家的合作,在軍事安全領域,應建立美日台三邊的安全對話平台,且與印太地區鄰國、歐洲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安全合作關係。

柯文哲強調,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國民黨的統一黨綱,都讓台灣人民恐懼與不安,只有選擇他才能終結藍綠惡鬥,這一次台灣選民第一次有機會同時下架藍綠。

柯文哲在第三輪發言時表示,台灣詐騙案很多,賴清德「居然示範什麼是詐騙,我請問你,我什麼時候說過我接受一個中國」,2015年就講過兩岸一家親,2016年的選舉,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卻邀請站台,「連我媽媽都被拉去站台」,當時民進黨怎不覺得兩岸一家親有問題,「把我利用完了,拿到政權了就把我踢走」。

隨後,柯文哲提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COP28落幕,198個國家代表的共識是減少石化燃料、加速能源轉型、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當全球先進國家聚焦這些問題時,民進黨政府卻好像與全世界脫節。

柯文哲表示,他的一生都在挑戰困難的工作,30年的醫師生涯大部分時間擔任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曾負責創傷、外科急診、器官捐贈、器官移植、急診後送病房、ECMO,工作就是「救人」。

他說,前2天收到來自愛爾蘭的一封短訊,對方孩子27年前在台灣慘遭違規的車輛撞死,父母搭機來到陌生的台灣,面對這塊奪走他們兒子的土地惶恐不安,經過他的說明解釋後,這對父母決定捐出兒子所有器官給受贈者、遺愛人間。

柯文哲表示,那對父母託人傳來訊息致謝,27年來還記得他和台大醫療團隊協助他們放下怨恨,善意對待每個人才能埋下善的種子;在台大醫院看盡生死離別,感謝上蒼讓他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他說,進入台北市政府工作後看到台灣的行人地獄,立刻著手改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改善仰德大道的交通工程,讓車禍傷亡減少60%。談及居住正義,柯文哲表示,他讓「居住正義」不再是政治人物騙選票的口號,台北市的社會住宅,8年任內完工加興建有2萬戶。

他批評藍綠想利用中國贏得選舉,結果台灣內部分裂對立,雖然他的成長背景是綠的,但從沒被意識形態干擾醫師或市長業務。柯文哲最後以台語向觀眾喊話,希望給他與民眾黨一個機會。

侯友宜提四大主張防制校園暴力

侯友宜在第一輪政見發表中表示,大家都不是局外人,他更深感責任重大,他的態度竟是「校園安全不能等,校園暴力零容忍」,對於防制校園暴力有四大主張,分別是「參照日韓、修法嚴管;教育預防、懲戒輔導;加強安檢、阻絕危害;黑幫入侵、加重刑責」。

侯友宜說,事發25日當天他就到醫院探視孩子並對學生的家屬致上安慰之意,他知道許多國人同胞和他一樣都非常的沉痛,也有很多焦慮還不會有下一次?下一次又會發生在哪個校園?哪個角落?面對校園安全、校園霸凌以及社會安全網等議題,必須拿出有效的對策面對與解決問題,而且刻不容緩、痛定思痛。

「參照日韓、修法嚴管」侯友宜說,家屬與許多民眾,希望對現行《少年事件處理法》不足進行檢討。政府應該參照日本、韓國經驗,尤其針對重大犯罪部份,在年齡、管束、刑責等規定上重新檢視,例如日本在2000年對《少年法》進行修訂,使可以接受刑事處分的年齡從16歲以上降至14歲。

侯友宜說,面對校園暴力與霸凌現象的高度關聯,政府應參考日本訂定《防止校園霸凌對策推進法》的精神,包括加強道德教育、早日發現校園霸凌行為的措施、注意利用網路的校園霸凌行為、對受霸凌兒少和監護人提供援助、對霸凌者進行懲戒及輔導,若認為校園霸凌行為可作犯罪行為對待,與當地警方開展合作等,以更積極態度面對霸凌問題。

「加強安檢、阻絕危害」侯友宜說,在校園安全檢查部分,現行規範有漏洞與缺失。教育部去年修改了規定,原則禁止老師檢查是否有違禁品,只能在合理懷疑有毒品或槍砲彈械的情況下,而且還要有兩位家長委員陪同,全程錄影,才能檢查,尊重孩子的隱私外,更要保護孩子的安全,但目前老師根本無法預防校園暴力。

侯友宜說,他主張參考英國的規定,在一般情形下,在學生在場、另外一位老師見證的情形下,校長、老師就可以檢查;在緊急情形下,老師就可以逕行檢查。維護校園安全,不用等家長委員到場,可以事後再向家長委員會備查。但除非特殊情況,否則應由同性別老師執行檢查而對於因為合理管教孩童而涉訟的老師,政府也應該做他們的後盾,給予相當的法律協助。政府也要挹注更多資源,強化社會安全網絡。

「黑幫入侵、加重刑責」侯友宜表示,校園安全事件,並非單一地區、單一事件,而是全國必須一起面對的嚴肅問題。尤其面對黑幫侵入校園、吸引青少年犯罪的嚴重趨勢,政府必須對於吸收未成年的幫派分子,不論主從,都要加重量刑,一定要防止犯罪行為進入校園,侵害年輕朋友。

侯友宜說,面對暴力、毒品、詐騙以及幫派犯罪,這些治安問題往往是連動在一起,不僅嚴重危害社會治安,也一步步往校園入侵,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污染與傷害甚至一步錯、步步錯,政府必須拿出更強硬的態度,向犯罪宣戰,遏止這樣的情況繼續發生,好好保護下一代。

侯友宜表示,一個國中生的死亡,讓人傷痛,但再怎麼傷痛,在現有民進黨政府制定的規範下,學校與執法人員再賣力都於事無補,因為現在面臨的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有價值的選擇。

侯友宜說,他看到台灣現況,學校、警察維持秩序,公權力被限縮,他不希望「以假人權之名,行保護惡人之時」,我們要所有人權都得到照顧,善良者有安身立命機會,好人者避免惡人騷擾,惡人犯罪必須受到應有的懲治,這次遺憾事件要發揮同理心與關懷的力量,避免傷痛繼續擴大,同時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困境、彌補不足,竭盡全力,讓遺憾減少、甚至不再發生,還給孩子們一個平安的環境。

進入第2輪發言後,侯友宜開始主打民進黨執政不佳,他首先聚焦勞工權益議題,再提總統蔡英文曾說勞工是心裡最軟的一塊,以及賴清德曾說過照服員月薪新台幣3萬元是做功德、說過消防員捕蜂捉蛇是做功德的「功德說」。他呼籲民進黨要守護勞工,不要說一套做一套。

侯友宜隨後提出「守護勞工7件事」,包括勞工加薪、企業減稅;守護弱勢、降低賦稅;增加休假天數、勞動尊嚴再升級;力保勞保基金永續發展;興建勞工宅;保障非典型勞工權利;修訂三法、勞權加碼。他說,他對勞工絕對不會只出一張嘴,會認真打拚,不會叫別人去做功德,政府一定要支持跟疼惜弱勢勞工。

最後一輪發言時,侯友宜談經濟議題,指民進黨的經濟成績不及格,他提出改變台灣經濟的3支箭,包括趕快融入區域經濟等,他做總統一定創造兩岸和平、創造經濟內閣,讓護國神山遍及全球,台灣經濟再起飛。

侯友宜也表示,他將推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台美租稅協議,協商過程要公開透明,和企業界好好溝通、讓大家了解,要和對岸談,呼應產業需求,重啟協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無論是貨貿、服貿,兩岸要有制度性貿易協商機制,確保台商在陸投資權益。

侯友宜在政見發表會後,面對媒體時表示,賴清德不要再抹紅他了,他走的是台灣中間路線,按照中華民國憲法的中間路線,這條路台灣走幾10年了,絕對不要去用意識形態。

侯友宜說,他出來選舉只有一個目標,不分你我、族群、黨派,就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面對大陸,大家團結在一起,他堅守民主自由制度,反對台獨、一國兩制。

侯友宜強調,他是台灣孩子,沒有在大陸做生意,也不會貪污,他呼籲,不要用抹紅的方式,操弄選舉,這樣不好。

賴清德:落實社會安全網2.0

針對日前一名新北市國三學生遭同學用彈簧刀割頸致死,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政見發表會第一輪發言中表示,他不捨且哀傷,要表達哀悼及安慰之意。他提出3點,包括虛心檢討、積極落實社會安全網2.0,以及落實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計劃。

賴清德指出,教育部已經協助新北市政府,針對受害家屬、全校師生進行心理減壓工作,避免創傷症候群發生。他強調,「我們要有決心,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賴清德提出3點,第一,虛心好好檢討,也應該要好好改進,有不足處就要強化,他會協助落實各項檢討工作。

第二,賴清德說,未來積極落實社會安全網2.0,要普及預防、及早介入,並提供受扶助的個案連續性的幫助,度過每個生活階段走過困境。

第三,賴清德表示,積極落實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計劃,同時修改學生輔導法,讓學生及早瞭解心理諮商,碰到困境也能尋求協助,避免小案變成大案,造成社會的遺憾。

賴清德在第二輪發言指出,在3組總統候選人當中,他的市政做最好,最能夠貫徹「清廉、勤政、愛鄉土」精神;他也是3組人當中行政歷練最豐富,最能推動國家穩健前進,亦是唯一沒有投資事業、沒有炒房,且也沒有炒地皮的候選人。

賴清德說,他也是唯一一組走「信賴台灣」這條路,其他兩組都是秉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個是接受九二共識、一個喊兩岸一家親,都是走回依賴中國老路。

他表示,柯文哲發表的外交與國防等政見,都未超過總統蔡英文的範圍,兩岸政見也參考不少他過去的主張,像是柯文哲提台灣自主、兩岸和平,就是他之前發表過「台灣自主、人民幸福」;柯文哲提「5個互相」,也是參考他2014年發表的「四解」,即希望透過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了解、理解、和解、諒解。

不過,賴清德指出,這些主張還是有一些不同,不管是柯文哲或是侯友宜,只要是中國對台灣施壓,包括挖邦交國,一定是批評台灣政府不是,從來沒有譴責中國的野蠻,這個是最大不同。

賴清德話鋒一轉提到,他父親是勞工、母親來自農家,在弱勢家庭長大,過往問政也非常關心勞工,支持農民並照顧弱勢。

賴清德細數推動修改勞保條例,讓勞保年資得以延續,推動個人退休金帳戶,保障勞工基本生活;推動三保一金,保障農民;推動健保特赦,讓弱勢民眾可以加入健保;推動社會救助法,需要弱勢民眾。

賴清德承諾,他會秉持初衷,持續照顧勞工,持續挹注勞保,「只要政府在,我絕對不會讓勞保基金倒閉,我會保障勞工的退休生活」。

另外,賴清德提到,他會採以農立國,推動幸福農業,讓農民過著快樂的生活。他指出,中國把農產品當作政治手段來玩弄,所以政府要積極協助農產品外銷到更多國家;經過這幾年努力,台灣農產品已可外銷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許多印太國家,未來這個路線會持續來做。

最後,賴清德說,他擔任台南市長時,跟台南市10幾個職業工會組做工行善團,協助台南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邊緣戶與獨居老人修繕房子,後來推廣到高雄、屏東、雲林、嘉義、南投等地。

賴清德感性回憶,看到弱勢民眾在颱風下雨時,穿著雨衣趴在桌子、等著風雨過去;未來他當總統,要將行善團推廣到全台灣,幫助弱勢民眾修繕房子,讓他們有地方棲身,同時也會做其他公益工作。

在第三輪談話,賴清德倡談金融產業6項政見,包括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成為亞洲的金融科技發展中心,讓普惠金融更完整,成為社會安定力量,強化金融資訊安全及基礎設施安全。

賴清德在說明完金融產業政見後,稱侯友宜、柯文哲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他想請問全國鄉親,侯友宜和柯文哲也可以作答;兩岸一家親與要推動服貿,背後是不是一個中國原則,而接受九二共識後,要如何保障台灣的主權。

賴清德在政見會後向媒體發表談話表示,自己充分掌握3場難得機會,向人民報告國家願景藍圖,提出9項重大政見,說明國家方向,是在民主道路上持續壯大台灣,走入世界、迎向未來,而不是走回頭路。

賴清德說,他希望民眾對台灣要有信心,過去幾十年來台灣從專制獨裁,走向今天民主自由開放的年代,雖然目前有各種挑戰,但只要團結一致,一定可以在波濤洶湧變局中穩健前進。

賴清德指出,民進黨在地方只擁有5席縣市長,國民黨、民眾黨與無黨籍擁有17席縣市首長,如果國會再由國民黨或藍白掌握,「這在台灣的政治權力上,是非常非常嚴重的失衡」,未來即便是他當選總統,推動國政都會遭遇到相當大困難。

賴清德最後請民眾支持賴蕭配,以及民進黨推薦的民主大聯盟優秀立委人選,一起承擔台灣下一階段責任。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