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提交通政見 批基捷是騙局白綠分手導火線
.jpg)
2023-12-12 18:11:10
3573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2日拋出多項交通政見,強調重大交通建設應回歸專業,他抨擊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支持中捷延伸到彰化、南投,「一聽就是不用大腦」,並提到基隆輕軌是他跟民進黨翻臉的導火線,「一切都是騙局」。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2日拋出多項交通政見,強調重大交通建設應回歸專業,他抨擊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支持中捷延伸到彰化、南投,「一聽就是不用大腦」,並提到基隆輕軌是他跟民進黨翻臉的導火線,「一切都是騙局」。
柯文哲競選總部12日上午召開「交通運輸政策記者會」,提出「以人為本、服務導向、數據治理、永續運輸」政策綱領,以5大解方因應交通問題、運輸發展,要捍衛行人路權、重建交通法制、盼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出席記者會者包含台北市府前交通局長陳學台、公民幫推協會常務理事鍾慧諭、柯文哲競總主委鄧家基、競總總幹事黃珊珊等人。
柯文哲提出台灣交通五大問題:車輛至上,忽視行人安全已成國安問題;交通制度混亂、道路品質不佳,缺乏國家級規劃;漠視專業,重大交通建設淪為選舉空頭支票;碎化式資訊、各縣市自行其事發展;國際海空港升級太慢。
柯文哲指出,各國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台灣是日本5倍、挪威8倍,在台灣縣市各異,台南是台北4倍。只是,民眾走在路上被車撞,常僅以為是運氣不好,沒想過是政府交通規劃不善,但若公共運輸使用量更多,以及像北市府曾推動的鄰里交通改善計劃、車禍熱點消除,好的交通系統與設計,能讓交通事故降低。
他也提到,全台的國道、縣道、鄉鎮道路設計不完備,應採全台統一標準;軌道建設也應是國家級整體規劃,不能每個縣市決定,否則台北市希望環狀線優先完工,新北市想要汐止民生線優先時,就有爭執;共享運具也不該「一國多制」,同時,非六都縣市的技術資源不足,難以承擔軌道系統或機場等大型建設規劃及建設,以及訂定規範的技術能力。
「重大交通建設不該成為選舉的空頭支票!」柯文哲直指,2017年蔡英文宣示80億興建基隆輕軌,後來改為捷運,第一階段經費暴增至697億,基隆市府負擔額更從17.7億暴增3倍、至53.85億,且「進不了基隆」,只到八堵。即為重大交通建設沒有具體規劃評估、前瞻計劃跳票的鮮明一例。「基隆輕軌就是柯文哲與民進黨翻臉的開始!」
在海空港建設上,柯點出,台灣的國際機場建設遲緩,難以追趕國際競爭;數據整合應用不足,智慧管理落後國際,導致澎湖因為夏、冬天遊客人數落差,反讓當地居民機票難買;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國際級海空運人才至關重要。同時,像公共汽車的App資訊系統,柯認為不該由每個縣市自行發展,應有全台灣共用的交通App,政府出資、民間經營。
柯文哲提出交通運輸五大解方:一、加速交通安全改革方案,大幅修訂交通法規;二、中央建立統一規範,地方執行回饋;三、重大交通建設回歸專業評估,誠實面對民意;四、健全海空航網,數據治理,綠色營運;五、整合國家數據,推動「智慧運輸發展策略」。
首先在交通法規上,柯文哲主張,應立基《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精神,加速修訂相關法令,包含道路設計規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且制定「國家級道路設計規範」,涵蓋車道、行人空間、街道經濟及基盤設施需求及介面規範;同時,重視駕駛人管理,加速改革考照、換照制度(強化路考、加考緊急應變機制等),以北市府經驗為例,滿18歲考機車駕照者,上過訓練班的人,上路1年內追蹤,車禍傷亡率明顯下降,代表考照前若有足夠教育訓練,有效減少未來車禍傷亡。
第二,中央整合交通部及內政部國土署道路設計規範、訂定國家級軌道路網發展規劃原則、縣市海空港建設、全台共享運具營運規範。即中央統一規範、地方執行、回饋意見、滾動改進,實現交通「無行政界線」的整合服務。
第三,重大交通建設回歸專業評估,並加速開發高鐵、台鐵車站,落實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的車站城市理念,中央制定車站開發原則,協助台鐵加速擬定車站周邊土地都市計劃、開發,帶起台鐵運量,讓各縣市舊城區翻轉。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也提出「南港東移,回家更近」政策,期盼延續柯市府任內「東區門戶計劃」,推動宜蘭車站周邊土地開發,把宜蘭融入台北都會區的一環。
針對台鐵,柯文哲主張積極處理台鐵北部路廊容量不足、東幹線須加開對號快車、西幹線要加開區間通勤列車,並召開「公民參與會議」,客觀溝通建設效益與替選方案。
第四、海空航網部分,柯點出,未來國際航空達1.2億人次,台灣四大機場(桃機、松山、清泉崗、小港)須明確分工,增加運量;強化數據分析以調配資源、優化設施與供應鏈效率,打造「綠色海空港」,配合2050淨零碳排、協助運輸業者符合國際規範,積極培育海空港專業人力,提升國際產業競爭力。
第五、交通數據部分,柯文哲表示,應積極建立標準化資料、開放資料,驅動數位治理政府及產業,並運用數據升級競爭力,積極扶植民間,發展整合、建立「全台一站通行的交通App」,數據共享,推展「跨單位、跨系統」的聯合城市管理大腦;整合機場數據,建立營運管理系統及下一代機場服務和智慧管理,提升港埠營運效率及安全。
柯文哲強調,交通政策除了關乎個人移動能力及生命安全,也攸關國家競爭力及永續發展,更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旗艦產業。應以專業為核心、客觀溝通民意、謹慎評估投資效益,才能實現人民想要且可承擔的未來。
陳學台回應,柯文哲在市長任內就以系統性、創新性思維解決交通問題,還率先提出了1280定期票、引進共享汽機車,引領各縣市跟進;面對酒駕累犯,柯以提出找衛生局介入醫療酒癮;未滿18歲無照駕駛,則請教育局協助輔導,重大違規累犯,找社會局以「社會安全網」角度輔導,在柯文哲8年市長任期內,交安死亡人數達到六都最低,2020年,北市更創5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低紀錄。他也期待柯文哲若當選總統,能把台北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台。
鍾慧諭指出,自己擔任柯市府交通局長時,面對交通法規幾十年不變,柯要求每2年翻新一次法規,不再被不合時宜的法規匡限,她也提醒,推廣「人本交通」要凝聚社會共識,台灣身為島國,需要暢通海空網路、培育交通人才,打造友善、安全的宜居環境;治理上採用數據、創新管理,最重要的是尊重專業,才能讓治理愈來愈聰明。
媒體提問時,問賴清德提出「中捷到南投」,何以柯批評這是「沒有腦」?柯回應,重大交通建設要做可行性評估、自償性計劃,且要解決交通問題,不一定要再建新的軌道運輸,還可採取公路改善、台鐵優化等。
媒體也問柯,對於重機上國道、機車兩段式左轉取消,以及內湖瑞光路最近又變堵的看法。柯回應,職業駕駛工會反對重機上國道,因為若重機倒下,大卡車來不及煞車碾過,會造成傷亡增加,但若大部份人反對,就該改掉法律,不能法律訂在那裡、交通部卻不執行;另外,若機車要取消兩段式左轉,就不可以在紅燈時鑽到汽車前面,要跟在汽車後面走,「規則訂清楚後再實施」。
對於內湖交通問題,柯表示內湖的都市計劃失敗,從7.5萬人爆增到30萬人,道路沒有增加,目前衹有等環狀線蓋好通車,或像新加坡採取強硬政策,如早上通勤時間,結合ETC系統掃瞄車牌、自動收費,達到乘量管制,才能先舒緩。
有支持者發起「揹阿北人型氣球,全台接力行腳」,柯表示這是支持者自動發起、直播,他希望每次參選,都是能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不要一直辦大造勢,上百台遊覽車動員、發便當、搖旗,每場花超過1千萬,不然「台灣政治就永遠就是那樣」;對於他提倡的「孫子兵法」,柯提到,台灣的數位落差,在世代比城鄉間更嚴重,若晚輩能主動跟爺奶每天通5分鐘電話,主動關心、溝通,他也打趣道,如果有一天長者口耳相傳「參加民眾黨的人比較孝順」,那民眾黨會受到很多長者正面肯定。
媒體問柯,是否認為近日開播的「KPTV」達到打破同溫層之效?他回應要多播幾天再觀察成效;對於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不滿侯友宜在政策記者會投影片中放入與她合照,表達抗議,柯回應,美國人注意肖像、隱私權,有時是文化差異,有時會人際交往時不小心踩到地雷;對於賴清德競選總部主委姚立明指大巨蛋爭議「藍白一樣爛」,柯文哲回應,大巨蛋不是藍白在吵,當時綠營官員「搞大巨蛋」,「搞出事的人拍拍屁股走了」,自己身為市長要承擔、留下善後,是「白留下來收場」。
被問到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因批評課綱刪古文遭網民出征,立法院長游錫還指顧炎武的《廉恥》是「君主政治產物」,柯回應,自己反對文化去中化,不希望下一代「張飛、岳飛搞不清楚」,畢竟如媽祖、關公、廣澤尊王、保儀大夫現在台灣人仍在信仰的神明「每一個都外省人」;對於游稱 《廉恥》是「君主政治產物」,柯表示,難道要回應綠營「難怪民進黨既不清廉又無恥?」柯表示,存在2千年以上的文化仍應嚴肅以對;自己喜歡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並不贊同跟中華文化完全切斷。
【中評社】
柯文哲競選總部12日上午召開「交通運輸政策記者會」,提出「以人為本、服務導向、數據治理、永續運輸」政策綱領,以5大解方因應交通問題、運輸發展,要捍衛行人路權、重建交通法制、盼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出席記者會者包含台北市府前交通局長陳學台、公民幫推協會常務理事鍾慧諭、柯文哲競總主委鄧家基、競總總幹事黃珊珊等人。
柯文哲提出台灣交通五大問題:車輛至上,忽視行人安全已成國安問題;交通制度混亂、道路品質不佳,缺乏國家級規劃;漠視專業,重大交通建設淪為選舉空頭支票;碎化式資訊、各縣市自行其事發展;國際海空港升級太慢。
柯文哲指出,各國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台灣是日本5倍、挪威8倍,在台灣縣市各異,台南是台北4倍。只是,民眾走在路上被車撞,常僅以為是運氣不好,沒想過是政府交通規劃不善,但若公共運輸使用量更多,以及像北市府曾推動的鄰里交通改善計劃、車禍熱點消除,好的交通系統與設計,能讓交通事故降低。
他也提到,全台的國道、縣道、鄉鎮道路設計不完備,應採全台統一標準;軌道建設也應是國家級整體規劃,不能每個縣市決定,否則台北市希望環狀線優先完工,新北市想要汐止民生線優先時,就有爭執;共享運具也不該「一國多制」,同時,非六都縣市的技術資源不足,難以承擔軌道系統或機場等大型建設規劃及建設,以及訂定規範的技術能力。
「重大交通建設不該成為選舉的空頭支票!」柯文哲直指,2017年蔡英文宣示80億興建基隆輕軌,後來改為捷運,第一階段經費暴增至697億,基隆市府負擔額更從17.7億暴增3倍、至53.85億,且「進不了基隆」,只到八堵。即為重大交通建設沒有具體規劃評估、前瞻計劃跳票的鮮明一例。「基隆輕軌就是柯文哲與民進黨翻臉的開始!」
在海空港建設上,柯點出,台灣的國際機場建設遲緩,難以追趕國際競爭;數據整合應用不足,智慧管理落後國際,導致澎湖因為夏、冬天遊客人數落差,反讓當地居民機票難買;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國際級海空運人才至關重要。同時,像公共汽車的App資訊系統,柯認為不該由每個縣市自行發展,應有全台灣共用的交通App,政府出資、民間經營。
柯文哲提出交通運輸五大解方:一、加速交通安全改革方案,大幅修訂交通法規;二、中央建立統一規範,地方執行回饋;三、重大交通建設回歸專業評估,誠實面對民意;四、健全海空航網,數據治理,綠色營運;五、整合國家數據,推動「智慧運輸發展策略」。
首先在交通法規上,柯文哲主張,應立基《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精神,加速修訂相關法令,包含道路設計規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且制定「國家級道路設計規範」,涵蓋車道、行人空間、街道經濟及基盤設施需求及介面規範;同時,重視駕駛人管理,加速改革考照、換照制度(強化路考、加考緊急應變機制等),以北市府經驗為例,滿18歲考機車駕照者,上過訓練班的人,上路1年內追蹤,車禍傷亡率明顯下降,代表考照前若有足夠教育訓練,有效減少未來車禍傷亡。
第二,中央整合交通部及內政部國土署道路設計規範、訂定國家級軌道路網發展規劃原則、縣市海空港建設、全台共享運具營運規範。即中央統一規範、地方執行、回饋意見、滾動改進,實現交通「無行政界線」的整合服務。
第三,重大交通建設回歸專業評估,並加速開發高鐵、台鐵車站,落實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的車站城市理念,中央制定車站開發原則,協助台鐵加速擬定車站周邊土地都市計劃、開發,帶起台鐵運量,讓各縣市舊城區翻轉。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也提出「南港東移,回家更近」政策,期盼延續柯市府任內「東區門戶計劃」,推動宜蘭車站周邊土地開發,把宜蘭融入台北都會區的一環。
針對台鐵,柯文哲主張積極處理台鐵北部路廊容量不足、東幹線須加開對號快車、西幹線要加開區間通勤列車,並召開「公民參與會議」,客觀溝通建設效益與替選方案。
第四、海空航網部分,柯點出,未來國際航空達1.2億人次,台灣四大機場(桃機、松山、清泉崗、小港)須明確分工,增加運量;強化數據分析以調配資源、優化設施與供應鏈效率,打造「綠色海空港」,配合2050淨零碳排、協助運輸業者符合國際規範,積極培育海空港專業人力,提升國際產業競爭力。
第五、交通數據部分,柯文哲表示,應積極建立標準化資料、開放資料,驅動數位治理政府及產業,並運用數據升級競爭力,積極扶植民間,發展整合、建立「全台一站通行的交通App」,數據共享,推展「跨單位、跨系統」的聯合城市管理大腦;整合機場數據,建立營運管理系統及下一代機場服務和智慧管理,提升港埠營運效率及安全。
柯文哲強調,交通政策除了關乎個人移動能力及生命安全,也攸關國家競爭力及永續發展,更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旗艦產業。應以專業為核心、客觀溝通民意、謹慎評估投資效益,才能實現人民想要且可承擔的未來。
陳學台回應,柯文哲在市長任內就以系統性、創新性思維解決交通問題,還率先提出了1280定期票、引進共享汽機車,引領各縣市跟進;面對酒駕累犯,柯以提出找衛生局介入醫療酒癮;未滿18歲無照駕駛,則請教育局協助輔導,重大違規累犯,找社會局以「社會安全網」角度輔導,在柯文哲8年市長任期內,交安死亡人數達到六都最低,2020年,北市更創5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低紀錄。他也期待柯文哲若當選總統,能把台北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台。
鍾慧諭指出,自己擔任柯市府交通局長時,面對交通法規幾十年不變,柯要求每2年翻新一次法規,不再被不合時宜的法規匡限,她也提醒,推廣「人本交通」要凝聚社會共識,台灣身為島國,需要暢通海空網路、培育交通人才,打造友善、安全的宜居環境;治理上採用數據、創新管理,最重要的是尊重專業,才能讓治理愈來愈聰明。
媒體提問時,問賴清德提出「中捷到南投」,何以柯批評這是「沒有腦」?柯回應,重大交通建設要做可行性評估、自償性計劃,且要解決交通問題,不一定要再建新的軌道運輸,還可採取公路改善、台鐵優化等。
媒體也問柯,對於重機上國道、機車兩段式左轉取消,以及內湖瑞光路最近又變堵的看法。柯回應,職業駕駛工會反對重機上國道,因為若重機倒下,大卡車來不及煞車碾過,會造成傷亡增加,但若大部份人反對,就該改掉法律,不能法律訂在那裡、交通部卻不執行;另外,若機車要取消兩段式左轉,就不可以在紅燈時鑽到汽車前面,要跟在汽車後面走,「規則訂清楚後再實施」。
對於內湖交通問題,柯表示內湖的都市計劃失敗,從7.5萬人爆增到30萬人,道路沒有增加,目前衹有等環狀線蓋好通車,或像新加坡採取強硬政策,如早上通勤時間,結合ETC系統掃瞄車牌、自動收費,達到乘量管制,才能先舒緩。
有支持者發起「揹阿北人型氣球,全台接力行腳」,柯表示這是支持者自動發起、直播,他希望每次參選,都是能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不要一直辦大造勢,上百台遊覽車動員、發便當、搖旗,每場花超過1千萬,不然「台灣政治就永遠就是那樣」;對於他提倡的「孫子兵法」,柯提到,台灣的數位落差,在世代比城鄉間更嚴重,若晚輩能主動跟爺奶每天通5分鐘電話,主動關心、溝通,他也打趣道,如果有一天長者口耳相傳「參加民眾黨的人比較孝順」,那民眾黨會受到很多長者正面肯定。
媒體問柯,是否認為近日開播的「KPTV」達到打破同溫層之效?他回應要多播幾天再觀察成效;對於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不滿侯友宜在政策記者會投影片中放入與她合照,表達抗議,柯回應,美國人注意肖像、隱私權,有時是文化差異,有時會人際交往時不小心踩到地雷;對於賴清德競選總部主委姚立明指大巨蛋爭議「藍白一樣爛」,柯文哲回應,大巨蛋不是藍白在吵,當時綠營官員「搞大巨蛋」,「搞出事的人拍拍屁股走了」,自己身為市長要承擔、留下善後,是「白留下來收場」。
被問到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因批評課綱刪古文遭網民出征,立法院長游錫還指顧炎武的《廉恥》是「君主政治產物」,柯回應,自己反對文化去中化,不希望下一代「張飛、岳飛搞不清楚」,畢竟如媽祖、關公、廣澤尊王、保儀大夫現在台灣人仍在信仰的神明「每一個都外省人」;對於游稱 《廉恥》是「君主政治產物」,柯表示,難道要回應綠營「難怪民進黨既不清廉又無恥?」柯表示,存在2千年以上的文化仍應嚴肅以對;自己喜歡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並不贊同跟中華文化完全切斷。
【中評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