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河豚中毒案1死8傷 檢驗確認為「月尾兔頭魨」

2023-12-06 18:01:44
4134
南投縣食用河豚中毒致死案造成1死、8人不適。食藥署公布食餘檢體檢驗結果,品種為月尾兔頭魨,內臟、皮膚及肌肉皆含極強河豚毒素,吃2片生魚片可能就達到致死劑量。
綜合報導,南投縣食用河豚中毒致死案造成1死、8人不適。食藥署今天公布食餘檢體檢驗結果,品種為月尾兔頭魨,內臟、皮膚及肌肉皆含極強河豚毒素,吃2片生魚片可能就達到致死劑量。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經比對DNA確認魚種及毒素,3件檢體皆屬「月尾兔頭魨Lagocephalus lunaris」。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組長王德原說明,河豚毒素(TTX)檢驗結果則顯示,生魚片檢體檢出TTX高達134.30mg/kg,魚肉湯(含魚肉)檢體熟肉與湯,分別檢出TTX達33.48mg/kg與31.86mg/kg,1片生魚片重量大約10克,推估每片有1.34mg的河豚毒素,而參考日本的河豚毒素限量是2mg,歐洲則更低,1到2mg就達上限,因此「吃2片可能就達到致死劑量」。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周珮如再次提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毒性約為氰化鈉1000倍以上,加熱無法將毒素破壞,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通常於食用後10至45分鐘產生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則甚至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61%。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重申,依照食安法規定,有毒的食品禁止販賣、製造、儲存,連當作贈品都不行,所以也不可以把有毒的河豚當作贈品送給人家,否則涉違反食安法,可處新台幣6萬以上、2億元以下,並勒令歇業停業,甚至可廢止登記;如果造成人員傷亡更嚴重,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8000萬元以下罰金。
據食藥署統計,台灣近10年來共發生4起食用河豚中毒案件,造成17人送醫、1人死亡;至於日本雖然處理河豚是證照制,但依東京都保健醫療局資料顯示,近10年共發生180件食用河豚中毒案件,導致246人送醫、5人死亡。
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新聞,有關南投縣河豚食品中毒案件,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國家實驗室接獲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送驗3件檢體後,立即進行DNA物種鑑別與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分析。DNA物種鑑別結果發現,該3件檢體皆屬「月尾兔頭魨Lagocephalus lunaris」;河豚毒素檢驗結果則顯示,「河豚生魚片」檢體檢出TTX高達134.30 mg/kg,「河豚魚肉湯(含魚肉)」檢體之熟肉與湯,分別檢出TTX 33.48 mg/kg與31.86 mg/kg,「河豚內臟及皮」檢體亦確認檢出河豚毒素,惟因基質複雜,尚難精確定量。
月尾兔頭魨又稱作月腹刺魨、栗色河魨、毒鯖河魨等,屬四齒魨科,主要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臺灣四周海域均能見其蹤跡,體長可達50公分,其背面及腹面均佈滿小棘,尾鰭後緣呈新月形,內臟、皮膚及肌肉皆含河豚毒素,毒性極強。
臺灣四周環海,漁業資源相當豐富,食藥署再次呼籲,河豚種類繁多且一般難以辨認,誤食有毒河豚死亡風險甚鉅,因此,切勿捕捉或食用來路不明之水產品,並建議餐飲業者避免供應河豚,千萬別因追求美味或嚐鮮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經比對DNA確認魚種及毒素,3件檢體皆屬「月尾兔頭魨Lagocephalus lunaris」。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組長王德原說明,河豚毒素(TTX)檢驗結果則顯示,生魚片檢體檢出TTX高達134.30mg/kg,魚肉湯(含魚肉)檢體熟肉與湯,分別檢出TTX達33.48mg/kg與31.86mg/kg,1片生魚片重量大約10克,推估每片有1.34mg的河豚毒素,而參考日本的河豚毒素限量是2mg,歐洲則更低,1到2mg就達上限,因此「吃2片可能就達到致死劑量」。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周珮如再次提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毒性約為氰化鈉1000倍以上,加熱無法將毒素破壞,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通常於食用後10至45分鐘產生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則甚至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61%。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重申,依照食安法規定,有毒的食品禁止販賣、製造、儲存,連當作贈品都不行,所以也不可以把有毒的河豚當作贈品送給人家,否則涉違反食安法,可處新台幣6萬以上、2億元以下,並勒令歇業停業,甚至可廢止登記;如果造成人員傷亡更嚴重,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8000萬元以下罰金。
據食藥署統計,台灣近10年來共發生4起食用河豚中毒案件,造成17人送醫、1人死亡;至於日本雖然處理河豚是證照制,但依東京都保健醫療局資料顯示,近10年共發生180件食用河豚中毒案件,導致246人送醫、5人死亡。
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新聞,有關南投縣河豚食品中毒案件,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國家實驗室接獲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送驗3件檢體後,立即進行DNA物種鑑別與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分析。DNA物種鑑別結果發現,該3件檢體皆屬「月尾兔頭魨Lagocephalus lunaris」;河豚毒素檢驗結果則顯示,「河豚生魚片」檢體檢出TTX高達134.30 mg/kg,「河豚魚肉湯(含魚肉)」檢體之熟肉與湯,分別檢出TTX 33.48 mg/kg與31.86 mg/kg,「河豚內臟及皮」檢體亦確認檢出河豚毒素,惟因基質複雜,尚難精確定量。
月尾兔頭魨又稱作月腹刺魨、栗色河魨、毒鯖河魨等,屬四齒魨科,主要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臺灣四周海域均能見其蹤跡,體長可達50公分,其背面及腹面均佈滿小棘,尾鰭後緣呈新月形,內臟、皮膚及肌肉皆含河豚毒素,毒性極強。
臺灣四周環海,漁業資源相當豐富,食藥署再次呼籲,河豚種類繁多且一般難以辨認,誤食有毒河豚死亡風險甚鉅,因此,切勿捕捉或食用來路不明之水產品,並建議餐飲業者避免供應河豚,千萬別因追求美味或嚐鮮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