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大遊行10日登場 要求強化公立機構服務

2023-12-05 11:15:51   1319

移工團體4日宣告10日將舉辦移工大遊行,批評國內與移工生活、工作相關的公部門、機構,大多都沒有雙語服務。勞動部表示,將建置網路資訊平台,提供移工需跨機關服務的資訊。

綜合報導,移工團體4日宣告10日將舉辦移工大遊行,批評國內與移工生活、工作相關的公部門、機構,大多都沒有雙語服務。勞動部表示,將建置網路資訊平台,提供移工需跨機關服務的資訊。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網站消息,MENT台灣移工聯盟將於2023/12/10舉辦兩年一度的移工遊行,今年遊行訴求為:「跨國聘僱沒正義,政府責任在哪裡?」訴求政府承擔起跨國聘僱的責任,廢除私人仲介制度。多年來,勞動部總是以「有直聘中心」、「有多元就業管道」作為現實上「私人仲介制度壟斷移工就業市場三十年」的遮羞布。因此,今年遊行我們選擇「勞動部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作為遊行的起點,以「政府承擔、仲介滾蛋」為口號,一路遊行至終點勞動部。遊行前一週,12/4,我們也於「勞動部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舉辦記者會。針對政府各級機關,應提供給移工之「公共服務」,全面的一一檢視,做一個「政府責任總體檢」。

「廢除私人仲介制度」一直是MENT多年堅定的訴求,特別是這幾年猖獗的「買工費」,完全顯現私人仲介無底線追逐利益的本質,更凸顯了政府對於私人仲介管控無力。

今年遊行,我們將焦點特別著重在「跨國聘僱就是政府必須負起的責任」。而所謂的「政府責任」當然包括從2016年開始,我們便不斷高呼的「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就服站雙語人員」、「直聘中心應整合各機關所需文件」、「文件流程簡化」、「函式法規的多語資訊」等等;同時,「政府責任」當然也包括移民署、勞保局、健保局、國稅局、疾管署等各級政府機關的公立服務,是否足以讓一名跨海來台的移工,能在不需要依賴仲介的情況下,便捷的獲得資訊,友善的得到服務,獨自完成各種工作上、生活上的辦件手續。這些都只是身為一個「人」最基本最基本的權益,同時也是我們用以檢視政府是否有負起責任最低最低的標準。

勞動部面對私人仲介制度壟斷就業市場的質疑,總是以「有直聘中心」「有多元就業管道」作為多年不變的官方回應。實際上,目前的「直接聘僱中心」完全無法協助移工從母國到台灣的「任何程序」,因為目前的「直聘中心」只能協助「國內直聘」,並無法解決私人仲介壟斷的問題。就算只以「國內聘僱」來說,直聘中心並未整合直聘所需之各機關申辦文件及程序,導致直聘雇主仍必須自己去完成移民署、健保局、勞工局通報等程序。私人仲介讓雇主能以低成本引進移工,而直聘中心流程的繁瑣,導致雇主使用直聘的意願低落。

引進移工三十年來,承擔在台移工求職、轉換雇主重任的全台各地「公立就業服務站」,每周四舉辦「移工就業媒合會」。而所謂的媒合,竟是每週由電腦隨機挑選一批移工強制必須到場「簽到」,若沒有「簽到」視同放棄轉換工作的權利,移工會被強制遣返。先不論規定上的不合理,當這些被電腦挑選到的移工詢問就服站工作人員「今天要面試我的雇主在哪裡?」就服站工作人員回答:「不一定有雇主來,你們要自己找仲介。」而且移工能聽到的語言只有「簡單的英文」,因為全台就服站迄今沒有任何雙語人員,無法答覆移工找工作的疑問,無法替移工介紹工作,三十年來至今,「服務變管束」,完全沒有發揮任何實質「媒合功能」。

今年112年2月及9月,勞動部在彰化、桃園分別成立「雇主聘僱移工轉換服務中心」。以桃園來說,其地點與原本的「桃園就服站」相同,形式上也同樣每週舉辦「電腦挑選」的媒合會,同樣要求移工必須到場「簽到」,甚至連「媒合現場都是移工,根本沒有出現過雇主」這點也是一模一樣。看起來勞動部似乎打算以此中心取代原有公立就服站的功能。

先不論其名稱為何不是「移工轉換雇主服務中心」?唯一值得鼓勵的改變是「終於聘了四國雙語人員」。然而,等了三十年,終於等到在公立就服站可以用自己母語溝通的移工們,每週四卻仍然在媒合會中空等,即便填寫了雙語工作人員提供的履歷,也等不到工作機會;因為連服務站工作人員自己都知道:移工想找工作還是要找仲介,因為他們手上根本沒有工作能介紹給移工媒合。即便連工作人員都知道,仲介都違法收買工費,但也無可奈何,由此更可見,私人仲介對於移工就業市場的壟斷有多嚴重。

目前這個新成立的「雇主聘僱移工轉換服務中心」仍舊沒有實質媒合的功能,與勞動部新聞稿聲稱:「該中心透過「提供媒合」、「資訊提供」及「資訊交流」等3大功能,以一案到底、就業資訊、深度諮詢、預約媒合等服務,加速轉換雇主或工作作業」實在是差異甚遠。我們呼籲勞動部,認真面對私人仲介壟斷的問題,不要讓它成為另一個只能「代收勞發署文件的直聘中心」,因為再多的遮羞布,也蓋不住勞動部卸責三十年,放任私人仲介壟斷移工就業市場的真相。

勞動部開門放鬼三十年,放任私人仲介壟斷就業市場

台灣自1992年,政府制定《就業服務法》制度化移工引進,便確立了由「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亦即「仲介公司」)引進、管理移工的制度。然而,仲介公司的營利本質、利潤導向的經營,使其橫亙於勞雇雙方間,掌握資訊落差,並利用移工亟欲改善生計的動力來獲利。勞動部開門放鬼至今三十年,目前在台超過七十萬移工,本地仲介公司超過上千家,其中很多甚至到移工母國跨國營運,母國仲介費、國內仲介費,兩筆費用同時賺。台灣政府三十年來放任仲介這個行業「私有化」的結果,不只造成了「私人仲介壟斷整個移工就業市場」,更是用移工的血汗在圖利私人仲介。

私人仲介層層剝削,巧立名目變本加厲

每個移工「來台」之前,得先支付一筆從八到二十萬不等的巨額仲介費給母國仲介公司,而這筆錢有一大部分將流入台灣仲介口袋。此外,移工在台期間,台灣仲介還能每個月向移工「合法地」收取「服務費」。一個契約三年累積下來的「服務費」高達六萬元,但這段期間仲介卻未必有提供實質的「服務」。

2016年「三年出國一日條款」被廢除後,仲介業者失去了「每三年再收一次仲介費」的金雞母,他們為了收復利益失地,開始向「在台轉換工作」的移工收取勞動部已明定不得收取的「買工費」,一份工作從兩萬到九萬都有,而且過程中不留痕跡、難以蒐證。移工可以選擇不付錢,但代價是找不到工作,最後只能逃跑或被遣返回國。

特別是去年十月疫情結束後,國境解封重新開放引進移工。仲介業者為了彌補疫情期間少賺的仲介費,從移工身上剝皮賺錢的手法推陳出新、變本加厲,買工費、辦件費、面試費、轉換費、訂金、尾款,各種違法收費巧立名目。如今,移工的就業市場違法收費氾濫,尤其是製造業移工幾乎到了「每個工作都要買工費」的地步。

政府持續失能,仲介永遠壟斷,移工處境每況愈下

只要政府的就業服務持續失能,私人仲介就能永遠壟斷移工就業市場。當移工的就業機會這條命脈被仲介緊緊掐住,仲介對移工的掌控就永遠牢固。這種掌控的結構,不會只停留在「違法收費」這個階段,還會讓移工的整體勞動處境持續每況愈下。

勞動部從2016年開始,對於仲介違法收買工費,始終只空泛地回應「會管控」、「有證據就開罰」,實際上卻完全束手無策;七年後的今天,違法收費從單純的買工費,逐步衍生出辦件費、面試費、轉換費、訂金、尾款,收費項目越分越細;整個收費體系擴展到介紹人、傳話人、車手、人頭帳戶,分工也越來越綿密;一個在勞動部口中被嚴格禁止的行為,到今天幾乎演變成「違法收費成為移工就業市場的常態」。勞動部公權力威信掃地還算事小,連帶影響的是仲介對於移工各種合法/不合法的掌控,也更肆無忌憚、更目無法紀。

當移工面對雇主、仲介的各種不合理對待時,即便移工手上已經握有十足的僱主、仲介違法證據,對於是否要申訴?是否要爭取自己的權利?許多移工陷入左右為難。因為無論是自願轉換或被迫失業,「找新工作就要付買工費」,「有錢付買工費,還不一定有工作,因為工作機會都掌握在仲介手上」,如果因為申訴而被仲介業者列入黑名單,未來找工作就會被「封殺」。當移工受制於仲介的掌控被迫選擇忍耐;當移工越來越不敢爭取自己的權利,仲介就越發有恃無恐,各種光怪陸離的「仲介鬼故事」也就越來越多。9/4、11/13兩場記者會中,移工與雇主雙雙出面控訴仲介—勞雇都受害,就是這整體結構惡化的縮影。

勞動部裝睡三十年,移工困境視而不見

9/4勞動部記者會、10/29台北車站遊街行動之後,勞動部分別寄來兩張公文,簡明扼要,而且幾乎是複製貼上的內容,簡單說就是:「有證據就開罰」。 顯然,勞動部只想處理「個案問題」,不願意處理「制度問題」,甚至勞動部根本將移工普遍的困境刻意扭曲成「個案問題」。我們要質疑的是,難道拿不出證據的移工就活該嗎?難道勞動部天真的以為仲介都很笨,違法收費還留下證據好讓移工來檢舉?即便有少數個案可以開罰,難道私人仲介壟斷就業機會的問題難道就不用處理?當仲介已經敢明目張膽地告訴移工:「你要直聘?我不接受!」、「文件我不還你,就算自己找到雇主也沒用,我還可以謊報你逃跑」「我也可以讓雇主必須付出大筆違約金,你選擇申訴,我有機會就會把你遣返!」私人仲介制度已然囂張、惡化到這樣的地步,勞動部的回應竟然只是消極的「有證據就開罰」,勞動部的瀆職與卸責已昭然若揭!

今天在台灣的移工是什麼處境?當勞工部官員坐在辦公室、吹著冷氣,打出這兩張公文的同時;有多少移工為了籌措買工費,到處借錢,甚至被不肖仲介詐騙,弄得焦頭爛額?有多少移工因為付不出買工費,被迫選擇逃跑或被迫回國背一屁股債?有多少移工因為轉換雇主付不出買工費而不敢申訴,只好繼續忍耐職場上不合理甚至違法的對待?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政府三十年來沒有負起責任,從未提供公立的、充分的、實質的「跨國」及「在台」的求職服務,放任私人仲介制度壟斷移工就業市場!

勞動部發了扭曲問題的兩份公文還不夠,繼續在10/30發佈新聞稿:「勞動部提供直接聘僱及轉換雇主服務,積極保障移工轉換雇主權益。曾至轉換中心辦理轉換業務的雇主、仲介及移工均表示,整體滿意度達95%以上」。10/31再度發了第二篇新聞稿:「勞動部公告人力仲介機構評鑑結果,1,231家受評的人力仲介機構中,評鑑成績A級(90分以上)共795家,占64.58%;B級(70分至未滿90分)共372家,占30.22%;C級(未滿70分)共64家,占5.2%,6成4的人力仲介機構取得A級成績」。

「滿意度達95%」?「9成4的仲介評鑑都是A級和B級」?我們對於勞動部如此「睜眼說瞎話」的回應感到憤怒!勞動部面對移工在記者會上的沉痛控訴,回以彷彿置身於平行時空的兩封公文,兩封新聞稿,已經明示了裝睡三十年的勞動部,至今仍然選擇繼續對移工們持續惡化的勞動處境視而不見。

2023移工大遊行:「政府承擔、仲介滾蛋」

台灣移工聯盟自2003年起便提出「廢除私人仲介」、「強制政府對政府(G to G)直接聘僱」的訴求;2019/3/3 台灣移工聯盟舉辦「廢除/不廢除移工仲介制度」討論會,邀請泰、印、越、菲上百名移工、學者、NGO工作者與仲介從業人員同場對談;2019/5/1 於勞動部舉辦五一集會,上百片A3的布塊上,寫著每個移工對於仲介的控訴,拼成一幅巨大的「百納被」——私人仲介制度對於移工的壓迫,已經不是發生在少數個人身上的問題,而是在台七十萬移工的集體記憶;2019/12/8 舉辦兩年一度的移工遊行,在國民黨部集結,一路行經民進黨部,希望兩大黨競逐總統大位的候選人,能夠看見、理解移工身上所背負的血淚,最終近千名移工走到勞動部終點,高喊「廢除私人仲介制度、要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

2019「廢除/不廢除移工仲介制度」討論會後,各方也提出過一些反對廢仲介的看法,例如「仲介制度可以改善,不用廢除」、「資訊流通透明,移工能辨別好仲介,壞仲介自然被市場淘汰」、「移工仲介如同房屋仲介、旅遊仲介,是市場機制」、「NGO可以成立非營利就業服務機構」、「政府有多元聘僱管道讓大家自由選擇」。但五年過去,仲介制度沒有改善;壞仲介沒有被市場淘汰,反而日益壯大;市場機制讓好仲介更加難以生存;多元聘僱管道只是勞動部的遮羞布;非營利仲介更成為政府推卸責任的藉口。五年過去,不但移工的處境沒有改變;反之,我們看見的現況是:政府依然失能,仲介依然壟斷,違法收費變本加厲,仲介鬼故事亂象叢生,移工處境每況愈下。

今年2023年底,又到了兩年一度的移工遊行。廢除仲介的漫漫長路,台灣移工聯盟與所有移工們一路苦行至今,依然沒有看見其他可行的出路。所以,我們仍會堅持過去幾年的訴求:「廢除私人仲介制度,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

移工的跨國勞動,不只改善其母國的經濟,更是撐起了台灣無數的產業,使得台灣社會得以運轉,因此我們主張:跨國聘僱的正義,絕對是政府責任!而所謂的「政府責任」當然包括政府對政府直接聘僱、就服站聘僱正職雙語人員、由政府提供充分實質的跨國及在台的謀職服務、文件流程簡化、函釋法規的多語資訊等等;也包括勞保局、健保局、監理所等各級政府機關,如何讓一名跨海來台的移工,能不需要依賴仲介,便捷地獲得資訊,友善地得到服務,獨自完成各種工作、生活的辦件手續;同時,也絕對必須包含「廢除私人仲介制度」。「廢除私人仲介」和「強化公立服務」兩者都是「政府責任」,只有當這兩者都被落實,每一名來台灣工作的移工,才能真正像個「人」,跨國聘僱的正義才能有被實現的那一天。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