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生物製劑二廠動土 陳建仁:疫苗自製和防疫量能升級

2023-10-13 13:02:44   1850

國家衛生研究院推動建置生物製劑二廠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12日動土,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典禮,期許如期如質完成,提升國家疫苗自製量能,讓台灣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更上層樓。

綜合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推動建置生物製劑二廠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12日動土,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典禮,期許如期如質完成,提升國家疫苗自製量能,讓台灣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更上層樓。

行政院網站新聞,行政院長陳建仁昨(12)日前往苗栗縣出席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製劑擴廠暨戰略平台資源庫興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時表示,他要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衛生福利部陳時中前部長、薛瑞元部長、國衛院梁賡義前院長及司徒惠康院長的高瞻遠矚,以及潤泰集團尹衍樑總裁捐贈20億元,使原有規模較小的生物製劑廠能夠持續擴建,也請相關工程團隊一同努力,協助工程如期如質完成,使國衛院相關研究發展更上一層樓,為臺灣疫苗製劑帶來量產的可能,並且帶領公共衛生及防疫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陳院長指出,國衛院原有的生物製劑廠於2003年SARS疫情爆發後開始規劃興建,當時設立規模較小,如今能夠持續擴大,要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衛福部陳時中前部長、薛瑞元部長、國衛院梁賡義前院長及司徒惠康院長的高瞻遠矚,預見生物製劑廠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要感謝本工程設計廠商及統包工程團隊,請大家一同努力,讓這座在防疫上具有重要關鍵角色的生物製劑廠能夠如期如質完成,使國衛院相關研究發展更上一層樓,為臺灣疫苗製劑帶來量產的可能,也為臺灣人民帶來更溫暖、更堅韌、更健康的臺灣。

此外,陳院長也特別感謝潤泰集團尹衍樑總裁對臺灣生醫產業的貢獻,捐贈20億元協助興建這座生物製劑廠,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也是潤泰建設公司建造,同時尹總裁亦設立全球非常重要的學術獎項「唐獎」,獎勵學術與科學研究,不僅關心國家的科技發展,更關心與疼惜臺灣人民,可謂公私協力的最佳典範。

陳院長提到,在COVID-19疫情期間,全世界都在關注哪一個國家防疫做得最好,他要特別感謝當時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衛福部陳時中前部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召集人及所有第一線防疫同仁,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努力做好防疫工作,加上國人都非常遵守政府防疫規範,因而讓臺灣維持253天本土零確診案例的紀錄。

陳院長憶及,2020年下半年,由於臺灣採購疫苗遭遇困難,因此蔡英文總統請他與AstraZeneca(AZ)公司聯繫疫苗採購事宜,恰巧AZ公司有位教廷宗座科學院(The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舊識,其表示臺灣因疫情控制得宜,並非迫切需要疫苗的國家,如欲採購AZ疫苗,可能需等待較長時間,這也使他燃起臺灣自己開發製造疫苗的念頭。

陳院長表示,臺灣首批疫苗在2021年3月抵臺,同年6月國人疫苗接種率尚不到1%,但卻在短短6個月內將疫苗接種率提升至與新加坡不相上下,顯示臺灣人民確實非常願意配合政府公共衛生政策,期盼在這座生物製劑廠完工後,我國在公共衛生及防疫方面能有更大的進步。

動土典禮在祥獅獻瑞的鑼鼓聲中熱鬧展開,並由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生物製劑廠江正榮執行長簡報「國家衛生研究院新建生物製劑廠暨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工程」。陳院長致詞結束後,與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徐定禎、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次長周志浩、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行政院防疫首席顧問張上淳、苗栗縣鍾東錦縣長、國衛院前院長梁賡義、院長司徒惠康、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等人進行祈福儀式,上香祈求工程順利,並執金鏟起鍬三鏟,完成動土儀式。

提升國家疫苗自製量能 國衛院生物製劑二廠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正式動土開工

國家衛生研究院網站新聞,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其傳染速度與規模前所未見,造成全球數億人感染及百萬人死亡,重創各國衛生體系與經濟,也突顯我國防疫科技研發鏈需因應大環境的改變進行提升。推動國家疫苗自製已為世界發展趨勢,我國更是急需強化相關基礎設施,並建立整合收集新興傳染病病原體與臨床檢體之平台,以增加面對疫情爆發時之應對效率,避免無法獲得外購疫苗等困境,成為國家強力防疫後盾,亦可於緊急時刻提供國際援助。

國家衛生研究院為國內唯一任務導向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為了保護全民的健康安全,於2020年即受衛福部指示開始籌劃生物製劑二廠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s Bank, NIDB)的建置,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支持下,於2021年4月經國發會通過新建計畫,並於12日在國衛院竹南院區舉行動土典禮。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台產學研醫各界都動員開發防疫相關快篩試劑、疫苗及藥物,國衛院生物製劑廠及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動物(Animal Biosafety Level 3, ABSL-3)實驗室在其中扮演著重要關鍵角色。為了未來在新興傳染病疫情爆發時能更迅速制定有效的防範政策及提供檢測方法、藥物與疫苗的研發參考,國衛院著手建立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收集國內傳染性檢體、病原體與其衍生物,進行特性、抗藥機制與基因型等研究,完整保留具代表性菌株,建立各種標準品供產學研醫各界發展新型藥物及治療方法,並提供病原體基因定序、動物攻毒試驗等技術服務。同時與國外資源庫建立合作機制,引進管理模式及進口國內不易取得之重要病原體,以確保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有永續經營的量能,協助提升我國在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

預備興建的生物製劑二廠包含6條產線、2單位ABSL-3實驗室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6條產線採獨立操作規劃,其中2條產線生產卡介苗與抗蛇毒血清上市藥,2條為提升產能至公噸等級以滿足第一線防疫需求的新產品量產產線,2條產線則作為小量生產臨床試驗用新型產品,全面強化核酸(DNA、mRNA)、病毒載體、重組蛋白及不活化全病毒疫苗相關技術平台,並搭配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搜集之各式病原體和檢體,建立疫苗開發「模組化」標準流程。由於緊急傳染病之病原體多為生物安全第三等級,此次也一併增建充足之ABSL-3實驗室,在確保疫苗研發順利進行的同時也保護研發人員的安全。

國衛院生物製劑廠肩負國安層級的防疫重任,自2008年運作至今,因應台灣流行病需求開發數項人用疫苗技術,包括腸病毒71型、新型流感H5N1和H7N9等疫苗,可生產符合國家製藥規範之疫苗並進行臨床試驗;同時積極扮演轉譯研發成果至產業界之關鍵中游角色,其中腸病毒71型疫苗,已輔導技轉廠商取得藥證,創下我國自行研發疫苗的重要里程碑。未來也將以維繫國安為目的,執行低商業價值或較難開發的新穎技術項目,強化與疾病管制署防疫中心的互補性,建置完整防疫體系,串接防疫及疫苗研製任務。並藉由產程開發之能量協助產業界,與產業攜手提升國內生物製劑自製能力,共同為升級國家防疫能量作出努力。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