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疫情延燒 環境部、疾管署:中央地方聯手防治

2023-09-14 10:53:20   2781

登革熱疫情持續,國民黨、民眾黨立院黨團13日分別召開記者會關注防疫措施。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分析,今年多項因素不利疫情發展,但已整合中央跨部會資源與地方合作防治。

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持續,國民黨、民眾黨立院黨團13日分別召開記者會關注防疫措施。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分析,今年多項因素不利疫情發展,但已整合中央跨部會資源與地方合作防治。

環境部表示,為協助地方防治登革熱,今年已投入新台幣5678萬餘元經費,並與衛福部每2週召開1次防治會議;提醒民眾,若居家環境積水容器孳生孑孓,可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

在野黨關注登革熱疫情 疾管署:中央地方聯手防治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新聞稿,疾病管制署昨(13)日表示,今(2023)年登革熱病例數已逾6千例,為近10年同期次高,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由於近期全臺各地時有降雨,造成環境積水,增添登革熱防治不利因素,政府自今年初即啟動登革熱相關整備工作,並自有本土病例發生時即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快速動員應變,籲請全國民眾和政府一起動手,落實容器減量、疏通水溝、加強住家內外環境巡查、澈底清除孳生源,同時做好防蚊措施預防感染,共同遏止登革熱的危害。

疾管署指出,為因應今年疫情,疾管署3月29至31日即辦理「全國防疫人員登革熱防治教育訓練」,共計70人參訓。於首例本土病例出現時,絲毫不敢懈怠,第一時間即與地方合作展開防治工作,並自6月26日起成立登革熱機動防疫隊,因應各縣市不同疫情狀況,每日派遣至少11組約22人至出現登革熱病例之行政區,督導地方政府進行孳生源查核與清除、評估社區傳播風險、以及進行化學防治及緊急防治成效評估,提供地方政府專業意見。期間薛部長7月25日南下至雲林縣、臺南市視察,親自瞭解地方政府登革熱防治動員情形;莊人祥署長、羅一鈞副署長、曾淑慧副署長亦赴雲林縣、臺南市及高雄市共13次,視察當地方防疫工作、訪查校園防治整備、走訪基層診所、瞭解登革熱分流收治情況及醫療整備情形,同時參與縣市政府層級之指揮中心會議,以及時提供地方協助與建議。另持續要求主管機關代表務必嚴格督導所屬高風險場域改善進度,減少環境中的孳生源。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行政院已於7月12日起啟動應變機制,調增「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治聯繫會議」開會頻率為2週召開一次,並為因應各縣市均有流行疫情發生風險,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及環境部外,亦邀集22縣市共同參與,以掌握地方防治工作進展與需求並提供協助。疾管署也已成立登革熱應變工作組,每週召開會議,以利因應疫情變化及時採取應變作為。9月6日衛福部薛部長、疾管署莊人祥署長、羅一鈞副署長共同拜會環境部,跨部研商合作防治登革熱,整合資源攜手抗疫。

此外,為強化個案通報及醫療處置,疾管署7月13日於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舉辦「登革熱診斷及臨床個案處置」教育訓練,全國各縣市醫療院所逾千人參加。另為提升各縣市防疫人員於疫情發生時之應變與緊急防治能力,於7月14日辦理「登革熱疫情應變與緊急防治實務教育訓練」,約1,000單位/人參訓。針對來可能增加之醫療需求,疾管署已於相關指引提供登革熱疫情醫療應變整備建議,也提醒地方政府預先規劃因登革熱病症嚴重等級不同之分流收治機制,並設立專責之分級收治及轉診小組,每日盤點全市各醫院急診、病房、加護病房等收治量能並適時調度。

疾管署強調,登革熱是環境病,唯有全民提高警覺,齊心清除孳生源,並配合衛生單位防治措施,共同杜絕病媒蚊生長;確診個案也應持續落實防蚊,避免病毒擴散,才是阻斷登革熱疫情的根本之道。

環境部投入5678萬元助地方防治

環境部網站新聞,依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12日資料,國內累積本土登革熱病例累計6,464例,以臺南市5,760例、雲林縣340例、高雄市243例為最嚴重。環境部與衛福部共同召開「行政院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治會議」,因應疫情嚴峻,自7月26日改為每2週1次,以即時因應疫情變化,環境部、衛福部與地方環保及衛生單位並聯手加強辦理各項防治工作。

環境部表示,為整備及投入防疫作業,完成盤點全國可投入環境清消作業之機具及藥品,計有409輛車載式高壓噴霧機、50輛車載式煙霧機、1,981臺噴霧機、750臺煙霧機、8萬餘公升液態及2,000公斤固態環境用藥。另環保單位全力投入人力進行登革熱防疫,統計首例本土疫情現蹤至8月底,地方環保單位已動員108,414人次、清理孳生源401,056處、預防性投藥6,618處及告發1,738件。除此之外,環境部環管署中區中心及南區中心亦派員與地方環保局聯合稽查,於疫情熱區鎖定工地、市場、舊社區巷道等,進行巡檢,至今已動員148車組349人力協助地方政府,查獲陽性孳生源363處,均已依法告發。

環境部表示,為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各項登革熱防治業務,112年已投入5,678萬餘元經費,補助採購登革熱防疫物資、藥品、噴藥機、割草機等及辦理環境衛生、病媒防治等抽複查及雇工等工作,另亦建立物資雲端平台,以即時靈活調度。另環境部今年已密集召開會議,並函請地方政府與中央相關部會,應加強落實權管房舍、空地、空屋、工地與設備設施之環境管理、孳生源清除工作,預防登革熱流行疫情發生。

環境部呼籲全國民眾應加強自主防疫作為,請民眾平時留意居家環境髒亂或積水處之清理,尤其颱風或下雨過後更應即時清除居家環境之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有效清除病媒蚊幼蟲孳生源,環保機關若發現民眾居家環境之積水容器有孳生孑孓之事實,將依廢棄物清理法告發處分新臺幣1,200~6,000元罰鍰,並且限期改善。環境部亦呼籲民眾外出時穿著長袖淺色衣物、皮膚裸露處應使用政府機關核准之防蚊液,以避免蚊子叮咬。防疫工作不分民眾與政府,環境部與民眾攜手維護環境衛生,共同保護全民健康。

台南市新增298例累計6410例 落實「巡、倒、清、 刷」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消息,南市截止13日下午 3 點確診 298 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目前累積病例為 6,410,13日 298 例分別為安南區 76 例,東區 58 例,永康區 49 例,南區 43 例, 北區 31 例,中西區 15 例,安平區 9 例,歸仁區 5 例,關廟區及仁德區各 3 例,新 化區 2 例,安定區、佳里區、善化區及新營區各 1 例,年齡介於 4 歲至 92 歲。另針 對上述病例,防疫人員已立即進行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同時加強動員擴大孳生源清除及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並進行附近住戶健康監視及診所發 燒症狀就醫民眾的追踨關懷等防疫措施,期能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鑒於南市登革熱疫情持續嚴峻,市府持續貫徹高風險場域登革熱防治稽查工作,9 月 11 日尤天厚副秘書長親自帶領登革熱防治中心及工務局等相關單位,偕同北區李皇興區長共同前往疫情逐漸升溫之正覺里執行建築工地稽查,現場發現工地內部環境髒亂,地面積水已孳生登革熱病媒蚊幼蟲,立即採樣告發及投藥處理,並要求工地負責人立即改善;隨後又至鄰近區域養護中心進行稽查,現場發現養護機構天溝阻塞積水情況嚴重,並於冷卻水塔中查獲陽性孳生源,目前已開立罰單並投藥處理,並要求養護中心立即改善,以維護中心住民及鄰近社區居民健康安全。尤副秘書長表示,黃偉哲市長相當關心登革熱疫情,多次強調空屋、空地所有權人務必善盡管理維護責任,澈底落實孳清,避免空屋、空地形成社區防疫死角,責成相關單位嚴格落實登革熱防治稽查,如發現空地、空屋孳清不力,不論公私有從重從嚴開罰!近期各公所嚴格落實轄內空屋、空地盤點,倘發現空地有環境髒亂情況,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逕行告發;如現場查獲陽性孳生源,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 25 條舉發,並依同法第 70 條處 3,000 以上 15,000 以下罰鍰,無勸導改善期,如違規地點為建築工地將移送工務局 依建築法第 58 條執行停工處分,絕不寬貸。

黃偉哲市長再次呼籲,孳清是登革熱防治的重中之重,請市民朋友即刻巡查及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容器,0.5 公分積水都會成為孳生病媒蚊孑孓大溫床,為了自己與家 人的健康,動員孳清刻不容緩,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全民落實「巡、倒、清、 刷」,共同配合市府防疫措施,攜手齊心守護臺南健康家園。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8 境外移入+1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消息,高雄市13日新增登革熱本土個案8例(累計261例),發病期間介於9月7日至9月12日,感染源可能為台南者共3例,為左營區、茄萣區、田寮區各1例;社區群聚衍生計有2例,分別苓雅區及三民區各1例;另有3例單點新增個案,分別為鹽埕區1例及苓雅區2例。此外新增1例境外移入(累積20例),為30多歲越南籍民眾來台旅遊探親,9月11日由越南飛抵小港機場,於入境時有發燒症狀,經抽血進行登革熱NS1快篩結果為陽性,隨即轉至醫院住院觀察,實驗室PCR檢驗結果陽性確診,尚未進入社區活動。

市府防疫團隊13日針對前鎮區進行高風險社區環境病媒蚊密度調查,共查獲103處積水容器,其中20處已孳生病媒蚊(陽性率19.4 %),查獲的孳生源樣態主要為花器、盆栽底盤、水桶塑膠袋、旗座、水表箱、帆布、輪胎、積水地面、鐵勺等,防疫人員現場已開單告發並清除。各行政區持續進行環境整頓,其中鳳山區瑞竹里9月7日孳生源的髒亂點,經里長動員志工全力清除後,複查已經全數改善,感謝市民朋友的配合並請持續維持環境整潔。

梓官區梓信里經過市府防疫團隊進行環境整頓、生物防治滅蚊作業及民眾配合「巡、倒、清、刷」持續維護環境整潔,已經逾4週未再有登革熱確診個案,故自即日起解除管制,衛生局進一步表示,緊急防治後應持續維持環境整潔且切勿再有積水,進而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才能遏止登革熱疫情持續擴散。

疾管署12日公布上週新增8例重症及3例死亡個案,今(112)年累計27例重症及9例死亡。衛生局指出,國內已陸續出現登革熱重症及死亡個案,提醒65歲以上長者、具有慢性病史(糖尿病、高血壓、洗腎、癌症等)或曾經感染登革熱的市民朋友都是重症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若出現發燒、牙齦出血、流鼻血、嘔吐、嚴重腹痛、吐血、解黑便、躁動、皮膚出現紫斑、昏睡休克等登革熱重症警示徵象,請儘速前往高雄市550家登革熱整合式醫療合約院所( https://gov.tw/146 )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並提高警覺,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雲林縣新增8例累計達351例,防蚊措施不可輕忽

雲林縣政府衛生局網站消息,雲林縣昨(9/13)新增8例確定病例(古坑鄉東和村1例、朝陽村1例、高林村2例及古坑村2例,斗六市重光里1例,莿桐鄉大美村1例),其中6例由醫院通報確診,2例由診所通報確診。目前經疾管署確認確診已累計351例,其中古坑鄉283例(東和村35例、高林村43例、荷苞村106例、古坑村13例、水碓村39例、朝陽村18例、西平村7例、永光村3例、新庄村7例、麻園村3例、田心村1例、永昌村2例、棋盤村3例及湳仔村3例)、斗六市54例(鎮南里2例、仁愛里2例、公正里2例、溪洲里2例、成功里2例、榴南里3例、鎮東里1例、文化里2例、林頭里9例、梅林里2例、公誠里1例、長平里1例、重光里5例、保庄里1例、嘉東里3例、信義里1例、三光里4例、鎮北里1例、明德里1例、江厝里2例、鎮西里2例、虎溪里1例、龍潭里2例、社口里1例及八德里1例)、臺西鄉海口村1例、虎尾鎮2例(公安里1例及東仁里1例)、林內鄉3例(烏麻村1例、烏塗村1例及林北村1例)、斗南鎮4例(大東里1例、南昌里2例及將軍里1例)、莿桐鄉2例(莿桐村1例及大美村1例)、大埤鄉興安村1例及西螺鎮新安里1例。防疫人員已立即進行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並動員孳生源清除及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同時進行附近住戶健康監視及診所發燒症狀就醫民眾的追踨關懷等防疫措施,期能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登革熱係藉由白線斑蚊和埃及斑蚊傳播病毒,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需要全民參與,民眾須嚴加提防病媒蚊之孳生。當病媒蚊叮咬處於可傳染期之登革熱病人後,亦會被病毒感染,此被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則造成社區中的傳播。白線斑蚊主要孳生於花瓶、花盆底盤、冰箱底盤、水桶、陶甕、水泥槽、廢輪胎、地下室及其他各種可積水容器。斑蚊在白天吸血,以早上9~10時及下午4~5時為高峰。唯有落實「巡、倒、清、刷」四字訣,從平時防疫做起,才是解決病媒蚊孳生的根本之道。

感染登革熱時,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的典型登革熱,或出現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提醒鄉親若需長時間在戶外活動,尤其是前往農園工作者,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或是配戴袖套及防蚊帽等防護裝備,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

竹縣再增2起本土登革熱 縣府啟動化學防治作業

新竹縣政府網站消息,新竹縣本週本土登革熱個案再增加2例,新竹縣政府衛生局經過疫情調查發現,2案均有台南旅遊史,因出現發燒、肌肉痠痛或倦怠、發燒、骨頭痛等症狀就醫確診,由疾病管制署判定為新竹縣本土病例,新竹縣政府衛生局已立即於個案住家周邊50公尺進行化學防治噴藥及清除孳生源,新竹縣長楊文科呼籲,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加強環境清消。

衛生局指出,其中個案四在8月26、27日與家人自行開車前往台南市旅遊2天,27日返回竹北住家,在9月1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7日就醫經臨床醫師診治並以NS1快篩試劑檢驗陽性後通報。個案五則是在8月28、29日與兩名友人開車前往台南市旅遊,29日返回竹東住家,9月6日開始有倦怠、發燒、骨頭痛等症狀,9月11日就醫經臨床醫師診治並以NS1快篩試劑檢驗陽性後通報。

新竹縣政府衛生局接獲通報後即進行疫調,並與竹北市及竹東鎮衛生所、環保局、公所清潔隊、竹北市中崙里李里長、東興里龍里長及姜鄰長以及竹東鎮大鄉里孔里長動員環保志工15人,總計動員51人次,對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半徑50公尺進行噴藥消毒,並擴大住家100公尺清除孳生源及積水容器,總計清查3個大社區、811戶,總計發現187個積水容器、32個廢棄積水輪胎、20個陽性容器、衛教51人,本次針對同住家人4位、同行出遊友人2位、職場同事20位及住家附近住戶進行健康監測,目前均無症狀。

由於新竹縣持續出現散發型本土案例,雖然感染源明確為南部旅遊史,但也顯示目前社區中潛藏感染風險,新竹縣衛生局呼籲民眾,應落實清除孳生源,以阻斷病媒蚊傳播途徑,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衛生局提醒,大雨過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應持續加強雨後環境管理與容器減量。請民眾務必做好環境整頓,落實「巡、倒、清、刷」,巡視住家週遭環境及家戶內是否有積水處,將積水倒掉,清除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塑膠袋、盆栽底盤等容器,以減少病媒蚊孳生。衛生局再次呼籲社區里鄰長應主動動員志工及里民定期做環境孳清,建議每週巡查1次,以降低社區感染風險,全民總動員,確保社區安全。

衛生局統計,截至112年9月13日止,本縣已累計12例確診登革熱病例且均為輕症,其5例本土、7例境外移入。衛生局提醒,民眾如前往東南亞國家或南部高風險地區旅遊活動後,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出國、旅遊或活動史,以利醫療院所即時診療及通報。如經醫師診斷為疑似感染登革熱個案時,請遵從醫囑配合治療,減少演變為登革熱重症之風險。

衛生局提醒,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使用中央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毒傳播。如經醫師診斷為感染登革熱,請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多休息及多喝水,發病後5日內應避免被蚊蟲叮咬,避免帶病毒蚊蟲繼續造情其他人感染,同時注意自身有無登革熱警示徵象(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以降低登革熱重症之發生。

衛生局也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加強詢問就診者之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疑似個案配合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NS1快篩陽性即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儘速進行疫調等防治作為。

屏東本土登革熱累計35例 出現首起校園群聚

屏東縣政府網站消息,屏東縣截至13日累計35例登革熱本土確診病例,分別為萬丹鄉19例、屏東市11例、潮州鎮2例、竹田鄉、長治鄉及九如鄉各1例。其中今日新增一起校園群聚案例,為屏東首起登革熱校園群聚,縣府及公所立即進行校園清消及社區各項緊急防治工作,並要求學校落實校園環境巡檢,清除積水容器及針對教職員生密切健康監測。

縣府衛生局表示,本起校園群聚共2名病例,分別為該校一名59歲教師,發病前曾有南投及台中旅遊史,9月7日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等登革熱症狀,至診所就醫經通報於9月10日確診;另一名為同校22歲實習教師,於進行校園擴大採檢NS1陽性,經實驗室檢驗研判確診,於9月8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為避免疫情擴散,將持續積極進行孳生源清除及每日進行師生健康監測。

衛生局指出,颱風過後各地積水容器數量大幅增加,目前天氣仍不穩定,呼籲民眾雨後應儘速清除戶外積水容器,以減少病媒蚊孳生,同時提醒轄內各級學校,應每週動員全校教職員生進行校園大掃蕩,仔細檢查屋頂、排水溝、樹洞、地板凹陷處等是否有積水情形,立即清除改善,衛生及環保單位將不定期進行巡查,一旦發現陽性孳生源將依傳染病防治法予以裁罰。

衛生局局長張秀君提醒民眾,應落實每週住家及周圍「巡、倒、清、刷」,環境整頓為預防登革熱的不二法門,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前往就醫,也請醫師提高通報警覺,加強詢問就診者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並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

嘉縣登革熱快篩6陽性 與務農有關疑群聚

嘉義縣政府網站消息,嘉義縣13日新增登革熱本土確診1例,民雄鄉21歲男性、具台南旅遊史。衛生局12日針對高風險大林、竹崎鄉2村里確診案,啟動案家周圍100公尺內擴大採檢31位接觸者, NS1快篩篩出陽性6人,縣府團隊與大林、竹崎2鄉鎮公所,即刻動員擴大範圍疫調、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

嘉義縣13日新增確診1例,民雄鄉21歲男性具台南旅遊史,嘉義縣政府及民雄鄉公所即刻進行防治,另針對大林、竹崎2村里確診案,擴大篩檢接觸者31人、6人陽性,分別為竹崎鄉4人、大林鎮2人,相關疫調與務農有關,呼籲民眾農作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縣長翁章梁表示,縣內目前累計18例確診,分別為梅山及竹崎鄉各5例、民雄鄉4例、大林鎮3例、太保市1例。12日擴大篩檢新增通報竹崎鄉4人,皆為附近100公尺內住家鄰居,另大林鎮快篩陽性2人與筍農工作有關,恐有群聚現象,衛生局正嚴密監控中。

縣府與公所團隊啟動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強調民眾至竹林或果園採生竹筍或水果時應做好個人防蚊,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或袖套、防蚊帽及使用經政府核可的防蚊藥劑,務必配合防治政策,共同防堵疫情蔓延。

衛生局長趙紋華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筋骨痠痛、後眼窩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詳細告知足跡活動史,不論醫療院所、醫護或病人本身,加強TOCC問診、善用NS1快篩快速診斷,及早發現才能降低隱藏期,爭取黃金介入時機,民眾也應主動進行家戶孳生源清除及配合化學噴藥,防堵人人有責。

台中沙鹿男子登革熱快篩陽 疫調無熱區旅遊史

台中市政府網站消息,台中市政府衛生局12日接獲醫院通報登革熱抗原快篩NS1陽性個案,為沙鹿區30多歲男性,市府已通知居住所在地的沙鹿區公所、工作職場所在地的南屯區公所及活動地的龍井區公所開設區級指揮中心防治會議,執行居住地、工作地及活動地登革熱防治工作。

衛生局長曾梓展局表示,經疫調發現,個案潛伏期間無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史,多於居住地及工作地間活動,12日凌晨出現畏寒、發燒、頭暈症狀,至醫院就醫採檢NS1快篩為陽性,由醫院通報疑似登革熱,檢體送中央檢驗中,同住親友1人無不適症狀,衛生單位將進行居住地及工作地附近民眾擴大疫調及健康追蹤,並評估安排採檢。

衛生局說明,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至12日,台中市共有27例境外移入及12例本土登革熱確定個案,境外移入來源皆為東南亞國家,至12日已有6例本土登革熱個案監測期滿,第7例(大里區)、第8例(大甲區)、第9例(南區)、第10例(大甲區)、第11例(大甲區)、第12例(大里區)本土個案將陸續疫情監測至10月10日,請市民朋友務必落實防蚊及提高警覺。

曾局長呼籲,近期國內各縣市皆陸續發生本土登革熱疫情,由於人流頻繁移動,國內本土登革熱疫情風險持續上升,請全市各級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如經醫師評估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後眼窩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請加強詢問TOCC,並同步請執行登革熱NS1抗原快篩,以輔助診斷,不論NS1快篩結果為何,皆請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單位,縮短登革熱疾病隱藏期。

另外,也請14天內曾至國內登革熱流行地區或自東南亞地區的市民朋友,加強自身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燒、肌肉骨頭痠痛、頭痛、後眼窩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請提高警覺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活動史,以利醫師評估通報,提醒市民朋友前往登革熱疫情熱區或平日戶外活動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例如穿著淺色薄長袖、長褲,使用含敵避、派卡瑞汀、IR3535等成分的防蚊液,及避免蚊蟲叮咬,避免本土登革熱疫情擴大。

衛生局表示,國內本土登革熱疫情嚴峻,台中市亦有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登革熱確診個案,由於國內有不同型別登革熱病毒流行,南部縣市陸續出現本土登革熱重症或死亡個案,為維護家中的長輩、幼兒或孕婦健康,市府防疫團隊針對境外移入或本土個案的居住地、活動地,皆積極協力執行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工作,針對本土個案化學防治範圍以個案住家半徑50公尺執行每戶的戶內噴藥化學防治,戶外半徑200公尺噴藥化學防治,請市民朋友主動配合清除孳生源及到場配合化學防治,以撲殺病媒蚊,避免因民眾被叮咬後感染登革熱。

衛生局說明,近期常有午後陣雨,積水0.5公分即可能孳生病媒蚊幼蟲孑孓,請市民朋友務必主動加強居家環境「巡」、「倒」、「清」、「刷」,如未主動管理,經查獲積水容器有孑孓,最高可處1萬5000元罰鍰,若拒絕、規避或妨礙防治工作情形,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呼籲市民朋友務必配合防治政策,以利提升防治時效及降低本土登革熱疫情擴大風險。

【圖片來源:中央社(新竹縣政府、屏東縣政府、嘉義縣政府提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