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處理水入海 原能會年底前再赴日取樣檢測
.jpg)
2023-08-31 15:47:27
2990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24日起排放入海,引發周邊國家疑慮。原能會31日表示,台灣周邊海域海水抽樣檢測結果自24日起皆正常,今年底前也會再赴福島周邊海域取樣檢測。
日本8月24日起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入海,行政院會31日聚焦此議題。原能會副主委劉文忠表示,模擬評估,最快1年到2年才有可忽略的微量到達台灣,主要的部分可能要經過3年至4年才會到達台灣。日本排放氚廢水經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專家團確認排放符合安全,這是國際客觀的評估。
媒體追問,前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執掌期間,原能會曾在2年前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現在立場是否改變?或認為日本不應便宜行事,應採更嚴謹做法?劉文忠解釋,當時因未能確認是否安全,現在則是經過IAEA確認排放安全。日本排放後,我們也有持續長達30年要求日本得針對異常、意外事故做好應變措施,未來我們也會密切關注是否正常。
至於傳出台灣賣場出現民眾搶購食用鹽的現象,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說,台鹽近期送的鹽安全無遺,對於部分賣場出現搶購現象,台鹽庫存都相當充足,也持續機動因應市場需求,經濟部也協調台鹽提供的產業,民眾不需要擔心。食用鹽適量即可,不需要過量或囤積,政府會持續監測各項數據,為食安把關,民眾不需要過度恐慌。
行政院31日舉行院會,並召開院會後記者會,由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主持,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原能會副主委劉文忠、農業部次長陳添壽、衛福部次長周志浩、海委會副主委洪文玲及食安辦主任許輔出席。
林子倫轉述,陳建仁表示,依國際原子能總署對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案的安全審查結果,認為日方的排放符合國際安全標準。而依據台觀察團3度赴日所掌握相關資訊判斷,亦認為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尚可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規範,但鑑於排放作業長達30年,仍將持續敦促日方切實依據國際標準與規範執行排放作業,並對排放的異常及意外狀況妥善做好應變作業規劃,以確保安全。
原能會指出,台灣已由原能會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之取樣檢測,今年強化措施包括,海域海水監測點位由33點擴大增至107點、強化近海漁產檢測量由200件增加至3000件,至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情形。另衛福部自2011年迄今,執行邊境檢測日本進口食品共21萬餘件,亦均符合台灣食品安全標準。
劉文忠表示,主要的含氚廢水,沿北太平洋洋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而部份則受北太平洋中尺度渦流影響,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約在100萬分之1(10-6)Bq/L的範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5x10-1)Bq/L,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10-1)Bq/L,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
劉文忠強調,IAEA籌組的專家團體,包括中國大陸、韓國、俄羅斯等國都有專家都有進入,並進行現場審查與勘查,結果確認福島氚排放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排放入海也是世界上各核電廠採行的慣例做法,且評估結果也認為對民眾與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這是國際客觀的評估。
劉文中說,我們除了三次派員赴日外,這兩年有約20次視訊會議,確認福島排放是否安全,過程中我們也針對福島附近海域海水取樣分析,結果都是在正常變動範圍。
他說自24日至今,台灣周邊海域水質檢測結果正常。他會後受訪時則指出,今年底前,將再派遣專家到福島周邊海域取樣檢測。
【中評社/記者 鄭羿菲】
媒體追問,前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執掌期間,原能會曾在2年前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現在立場是否改變?或認為日本不應便宜行事,應採更嚴謹做法?劉文忠解釋,當時因未能確認是否安全,現在則是經過IAEA確認排放安全。日本排放後,我們也有持續長達30年要求日本得針對異常、意外事故做好應變措施,未來我們也會密切關注是否正常。
至於傳出台灣賣場出現民眾搶購食用鹽的現象,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說,台鹽近期送的鹽安全無遺,對於部分賣場出現搶購現象,台鹽庫存都相當充足,也持續機動因應市場需求,經濟部也協調台鹽提供的產業,民眾不需要擔心。食用鹽適量即可,不需要過量或囤積,政府會持續監測各項數據,為食安把關,民眾不需要過度恐慌。
行政院31日舉行院會,並召開院會後記者會,由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主持,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原能會副主委劉文忠、農業部次長陳添壽、衛福部次長周志浩、海委會副主委洪文玲及食安辦主任許輔出席。
林子倫轉述,陳建仁表示,依國際原子能總署對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案的安全審查結果,認為日方的排放符合國際安全標準。而依據台觀察團3度赴日所掌握相關資訊判斷,亦認為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尚可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規範,但鑑於排放作業長達30年,仍將持續敦促日方切實依據國際標準與規範執行排放作業,並對排放的異常及意外狀況妥善做好應變作業規劃,以確保安全。
原能會指出,台灣已由原能會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之取樣檢測,今年強化措施包括,海域海水監測點位由33點擴大增至107點、強化近海漁產檢測量由200件增加至3000件,至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情形。另衛福部自2011年迄今,執行邊境檢測日本進口食品共21萬餘件,亦均符合台灣食品安全標準。
劉文忠表示,主要的含氚廢水,沿北太平洋洋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而部份則受北太平洋中尺度渦流影響,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約在100萬分之1(10-6)Bq/L的範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5x10-1)Bq/L,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10-1)Bq/L,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
劉文忠強調,IAEA籌組的專家團體,包括中國大陸、韓國、俄羅斯等國都有專家都有進入,並進行現場審查與勘查,結果確認福島氚排放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排放入海也是世界上各核電廠採行的慣例做法,且評估結果也認為對民眾與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這是國際客觀的評估。
劉文中說,我們除了三次派員赴日外,這兩年有約20次視訊會議,確認福島排放是否安全,過程中我們也針對福島附近海域海水取樣分析,結果都是在正常變動範圍。
他說自24日至今,台灣周邊海域水質檢測結果正常。他會後受訪時則指出,今年底前,將再派遣專家到福島周邊海域取樣檢測。
【中評社/記者 鄭羿菲】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