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有4治療師參與 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有何不同?

2023-08-17 17:31:08   1532

患側肢體偏癱/無力、動作不協調、行走/移位困難、感覺異常、日常生活依賴等部分可以尋求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協助,但2者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疾病、意外等都有可能會使人失能、產生功能障礙,在復健過程中需要許多治療師介入協助,包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不過,許多民眾常認為復健只是在訓練肌肉力量,更不了解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的差別。

北榮腦中風加護主任鍾芷萍、北榮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職能治療師許庭嘉,以腦神經疾病中最常造成失能的「腦中風」為例,說明復健的重要性以及治療師在復健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

腦中風致「這些」失能 4治療師負責不同功能復健

腦中風是腦神經疾病中造成失能與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中風後可能會造成的失能包括:

1.患側肢體偏癱/無力
2.動作不協調
3.行走/移位困難
4.感覺異常,包含視覺、觸覺、本體覺等
5.日常生活依賴
6.口語表達困難
7.理解困難
8.吞嚥障礙
9.憂鬱、心理社會問題
10.認知問題,包含記憶力、理解力等問題

許庭嘉職能治療師表示,患側肢體偏癱/無力、動作不協調、行走/移位困難、感覺異常、日常生活依賴等部分可以尋求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協助;口語表達困難、理解困難、吞嚥障礙等主要由語言治療師協助;若患者出現心理社會問題、認知問題可能需要介入或是尋求心理師一同協助。

職能治療師VS.物理治療師 2者有何不同?

不過,肢體偏癱無力、動作障礙、肢體障礙等問題與職能治療、物理治療都有關係,那2者到底有什麼差別呢?許庭嘉職能治療師表示,以肢體、運動功能來看,物理治療著重在大肌肉復健訓練,而職能治療著重在精細動作,而且強調以個案為中心,進行對其有意義、目的性的復健。

鍾芷萍主任也提到,腦中風復健種類包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這些復健種類通常是結合運用,配合病患的失能情形制定個別的復健治療計畫,不過3種復健治療仍有不同之處,包含:

•物理治療:
針對肢體/軀幹運動或協調功能的恢復,利用各種運動訓練、伸展及相關器材或輔具課程,以增進患者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以及協調功能,最終希望能達到讓病患可獨立運動,包括自行從床上坐起、下床、站起以及行走等。

•職能治療:
強調以個案為中心,透過具目的性、功能性、對個案而言有意義的活動安排作為媒介,如:上肢功能訓練、步態訓練、認知功能訓練、輔具使用等。協助失能個案重建日常生活功能,如:盥洗、穿脫衣、輪椅轉移位、行走等,儘早回歸原有的日常生活、職場。

•語言治療:
針對語言障礙與吞嚥障礙的病患,進行相關的評估並給予適當的治療,以減緩或改善語言及吞嚥功能。

復健不只是訓練肌肉力量 如何評估需要哪種復健?

民眾該如何評估自己需要哪一種復健呢?許庭嘉職能治療師提到,其實中風後醫療人員都會協助安排相關復健,民眾不須太過擔心,通常物理治療、職能治療都會同時進行,除了少數可能行走、活動等沒有受到影響的患者才會只安排進行職能治療。

最後,許庭嘉職能治療師強調,復健不只是在訓練肢體力量,同時也是在刺激大腦神經迴路,並訓練大腦與肢體之間的連結度,希望患者透過積極主動的運動、完善的職能治療來改善、延緩失能問題。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2023/08/16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以健康新聞、醫藥新知、醫學新技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秉持關心國人健康的理念,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