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刀是屠龍刀還是浮木?
.jpg)
2023-06-28 00:00:00
11908
金溥聰究竟會是能制霸江湖的「屠龍刀」,還是只是讓侯友宜免於溺斃的「浮木」?藍軍內部的看法也很兩極。
單厚之/評論
人稱「金小刀」的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確定出任侯友宜競辦的執行長。金溥聰因為當年輔選馬英九無敗績,而被藍軍視為是操盤能手,雖然上次操盤已經是2012年,但此次復出仍有不少藍軍寄予厚望,期望金溥聰能挽救侯友宜低迷的選情。
侯友宜在今天的記者會上宣布競選工作室升級為競選辦公室,並公布了5個競辦人事,由金溥聰擔任執行長、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擔任組織召集人,馬英九時代的大黨鞭林鴻池、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出任副召集人,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則擔任國政顧問團召集人。據媒體報導,未來侯友宜競辦將分為文宣、組織及立院、國政顧問團、後勤、社群等五大領域,侯友宜的親信、前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將負責後勤。
侯友宜對謝政達極為信賴,政壇戲稱「謝天謝地謝政達」,可見其原本的分量和重要性。如今,謝政達被丟到最不重要的後勤部門,意味金溥聰不僅掌握兵符,還將原本整個「侯團隊」都被掃地出門。顯然侯友宜自己已經完全拿不出辦法,才會做如此大的讓步。
侯友宜的競辦不設總幹事,根據媒體報導,是因為金溥聰過去得罪過地方派系,如果位置太顯眼,可能造成整合困難,但這其實更可能是金溥聰主動的期望。過去金溥聰曾經擔任馬英九的總幹事,金溥聰和侯友宜的淵源和信賴,遠遠不及馬金兩人。同樣是操盤手,總幹事和執行長的區別,就像是總經理跟專業經理人;總幹事不僅要負責籌措「糧草」,更要承擔選舉的成敗責任,而同樣是統掌兵符,執行長的責任就小得多。
金溥聰上次操盤是馬英九2012年連任總統的選舉,當時媒體生態和今天有很大的差異,選舉根本還用不上網路,所謂的「空戰」指的都還是新聞跟廣告。網路在台灣政治發揮重大影響力的濫觴,其實正是導致馬英九灰頭土臉的「太陽花運動」,從此一舉捧紅了柯文哲、開展了蔡英文的光輝時代。
雖然不確定「小刀」到底有沒有生鏽,但此時金溥聰入主侯友宜,仍然被藍軍視為是「強心針」,希望能補侯友宜空戰和文宣的不足。但金溥聰究竟會是能制霸江湖的「屠龍刀」,還是只是讓侯友宜免於溺斃的「浮木」?藍軍內部的看法也很兩極。
金溥聰過往的確戰無不勝,但金溥聰從頭到尾都只買過一個商品—「馬英九」。馬英九和侯友宜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典型,馬英九出自外省高官家庭,建中、台大、哈佛畢業,一回台灣就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標準藍軍喜歡的典型;反觀侯友宜,嘉義豬肉販之子,嘉中、警大畢業,沒有喝過洋墨水,從小警察一路爬到今天。用膝蓋想也知道,金溥聰原本所有的行銷手段,都套不到侯友宜的身上,甚至很可能是格格不入。
理論上,金溥聰入主侯團隊,應該至少可以達到穩定和止跌的效果。侯友宜團隊爛,應該已經是藍軍共識,偏偏爛還不自知,民調低成這樣還可以分成「市府派」跟「競辦派」,兩邊互相看不順眼,都認為對方能力不足,最終被金溥聰踹出門,真的剛好而已。
雖說時代不同,金溥聰畢竟操過大選的盤,對於選舉的概念應該遠勝於原本的侯團隊。在金小刀加入之後,侯團隊基本的整隊應該會比現在好的多,可以預期分工必然會比原本清楚、決策會比原本有效率、權責也會變得更分明;不至於像現在這樣一團糨糊,民調直墜卻無人負責。
金溥聰雖然在國民黨內人緣不算好,但總是有輩分、有淵源、有對話基礎,不像原本的侯團隊,出了新北什麼都不是。最直接的來說,近期羅智強等一干北市議員想要貼柯文哲,在金溥聰出山之後,自然會收斂許多。另一方面,侯友宜近期飽受韓粉、郭粉的攻擊,郭台銘還一直和地方派系眉來眼去,如今有了「金小刀」,這些壓力也立刻會小很多。
畢竟,要否定侯友宜容易,要否定金溥聰就難得多。金溥聰長期輔佐馬英九,跟馬英九的形象早就高度重疊,國民黨人或地方派系若硬要站在金溥聰的對立面,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對馬英九執政的全盤否定。
但金溥聰能改組織、改通路、改廣告、改行銷手法,卻未必能改變產品本身。侯友宜民調跌成這樣,不僅僅是團隊的問題,也跟自己的選擇、定位、人設有關係,習慣「侯侯作代誌」的他,習慣從眾、害怕爭議、不敢有立場、不敢有特色,被提名到現在一個多月,一個像樣的政策都提不出來,自然也讓藍軍覺得無感、無趣。
所以金溥聰一加入,所有人都在問,侯友宜是否要接受馬英九主張的「九二共識」?侯友宜可以不要「九二共識」,但必須要提出清楚的主張,才能重建自己的人設,給藍軍支持者一個回歸的理由;如果只有「下架民進黨」這樣的程度,那就別怪藍軍支持「政黨輪替大聯盟」。
同樣一個商品,無論包裝再精美,都不會改變他的本質。金溥聰願意加入侯團隊,一定是帶著一些想法跟責任感的,但若金溥聰改變不了侯友宜、侯友宜也不願意做出改變,即便金溥聰再神、再厲害,影響也必然有限。
人稱「金小刀」的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確定出任侯友宜競辦的執行長。金溥聰因為當年輔選馬英九無敗績,而被藍軍視為是操盤能手,雖然上次操盤已經是2012年,但此次復出仍有不少藍軍寄予厚望,期望金溥聰能挽救侯友宜低迷的選情。
侯友宜在今天的記者會上宣布競選工作室升級為競選辦公室,並公布了5個競辦人事,由金溥聰擔任執行長、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擔任組織召集人,馬英九時代的大黨鞭林鴻池、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出任副召集人,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則擔任國政顧問團召集人。據媒體報導,未來侯友宜競辦將分為文宣、組織及立院、國政顧問團、後勤、社群等五大領域,侯友宜的親信、前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將負責後勤。
侯友宜對謝政達極為信賴,政壇戲稱「謝天謝地謝政達」,可見其原本的分量和重要性。如今,謝政達被丟到最不重要的後勤部門,意味金溥聰不僅掌握兵符,還將原本整個「侯團隊」都被掃地出門。顯然侯友宜自己已經完全拿不出辦法,才會做如此大的讓步。
侯友宜的競辦不設總幹事,根據媒體報導,是因為金溥聰過去得罪過地方派系,如果位置太顯眼,可能造成整合困難,但這其實更可能是金溥聰主動的期望。過去金溥聰曾經擔任馬英九的總幹事,金溥聰和侯友宜的淵源和信賴,遠遠不及馬金兩人。同樣是操盤手,總幹事和執行長的區別,就像是總經理跟專業經理人;總幹事不僅要負責籌措「糧草」,更要承擔選舉的成敗責任,而同樣是統掌兵符,執行長的責任就小得多。
金溥聰上次操盤是馬英九2012年連任總統的選舉,當時媒體生態和今天有很大的差異,選舉根本還用不上網路,所謂的「空戰」指的都還是新聞跟廣告。網路在台灣政治發揮重大影響力的濫觴,其實正是導致馬英九灰頭土臉的「太陽花運動」,從此一舉捧紅了柯文哲、開展了蔡英文的光輝時代。
雖然不確定「小刀」到底有沒有生鏽,但此時金溥聰入主侯友宜,仍然被藍軍視為是「強心針」,希望能補侯友宜空戰和文宣的不足。但金溥聰究竟會是能制霸江湖的「屠龍刀」,還是只是讓侯友宜免於溺斃的「浮木」?藍軍內部的看法也很兩極。
金溥聰過往的確戰無不勝,但金溥聰從頭到尾都只買過一個商品—「馬英九」。馬英九和侯友宜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典型,馬英九出自外省高官家庭,建中、台大、哈佛畢業,一回台灣就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標準藍軍喜歡的典型;反觀侯友宜,嘉義豬肉販之子,嘉中、警大畢業,沒有喝過洋墨水,從小警察一路爬到今天。用膝蓋想也知道,金溥聰原本所有的行銷手段,都套不到侯友宜的身上,甚至很可能是格格不入。
理論上,金溥聰入主侯團隊,應該至少可以達到穩定和止跌的效果。侯友宜團隊爛,應該已經是藍軍共識,偏偏爛還不自知,民調低成這樣還可以分成「市府派」跟「競辦派」,兩邊互相看不順眼,都認為對方能力不足,最終被金溥聰踹出門,真的剛好而已。
雖說時代不同,金溥聰畢竟操過大選的盤,對於選舉的概念應該遠勝於原本的侯團隊。在金小刀加入之後,侯團隊基本的整隊應該會比現在好的多,可以預期分工必然會比原本清楚、決策會比原本有效率、權責也會變得更分明;不至於像現在這樣一團糨糊,民調直墜卻無人負責。
金溥聰雖然在國民黨內人緣不算好,但總是有輩分、有淵源、有對話基礎,不像原本的侯團隊,出了新北什麼都不是。最直接的來說,近期羅智強等一干北市議員想要貼柯文哲,在金溥聰出山之後,自然會收斂許多。另一方面,侯友宜近期飽受韓粉、郭粉的攻擊,郭台銘還一直和地方派系眉來眼去,如今有了「金小刀」,這些壓力也立刻會小很多。
畢竟,要否定侯友宜容易,要否定金溥聰就難得多。金溥聰長期輔佐馬英九,跟馬英九的形象早就高度重疊,國民黨人或地方派系若硬要站在金溥聰的對立面,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對馬英九執政的全盤否定。
但金溥聰能改組織、改通路、改廣告、改行銷手法,卻未必能改變產品本身。侯友宜民調跌成這樣,不僅僅是團隊的問題,也跟自己的選擇、定位、人設有關係,習慣「侯侯作代誌」的他,習慣從眾、害怕爭議、不敢有立場、不敢有特色,被提名到現在一個多月,一個像樣的政策都提不出來,自然也讓藍軍覺得無感、無趣。
所以金溥聰一加入,所有人都在問,侯友宜是否要接受馬英九主張的「九二共識」?侯友宜可以不要「九二共識」,但必須要提出清楚的主張,才能重建自己的人設,給藍軍支持者一個回歸的理由;如果只有「下架民進黨」這樣的程度,那就別怪藍軍支持「政黨輪替大聯盟」。
同樣一個商品,無論包裝再精美,都不會改變他的本質。金溥聰願意加入侯團隊,一定是帶著一些想法跟責任感的,但若金溥聰改變不了侯友宜、侯友宜也不願意做出改變,即便金溥聰再神、再厲害,影響也必然有限。
作者介紹
-
單厚之
媒體工作者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