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林蒲遷村 再向行政院爭取增加68億元經費

2023-05-05 13:06:33   1487

高雄市政府表示,大林蒲遷村案在第4場說明會後,市長陳其邁再向行政院爭取新台幣68億元經費,強調將以最優方案與大林蒲居民公私協力合作遷村造鎮,讓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綜合報導,高雄市政府表示,大林蒲遷村案在第4場說明會後,市長陳其邁再向行政院爭取新台幣68億元經費,強調將以最優方案與大林蒲居民公私協力合作遷村造鎮,讓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高雄市政府網站消息,高雄市長陳其邁上任後,將大林蒲遷村視為第一要務,除親自主持四場說明會聽取鄉親意見、新增與放寬多項補償救濟措施外,還為居民爭取遷村經費增加為104.5億。為讓大林蒲居民遷村不負債,第四場說明會後,陳其邁市長立即協調經濟部,再向行政院爭取68億經費,並強調市府會以最優方案與大林蒲居民公私協力合作遷村造鎮,讓居民歡喜搬新厝後,能享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與全齡服務。

高市府表示,大林蒲遷村歷經四次說明會意見整合,新增多項補償方案及配套措施,如放寬遷村基準日後取得之私有非住商土地可一坪換一坪的條件、公保地符合條件下可一坪換一坪、農地可選擇區段徵收換建地、可選擇先建後拆等;此外,低收、中低收入戶皆發給3倍人口遷移費,同時還會興建750戶社宅以安置符合資格的無房無地遷村居民,這些方案都獲得大林蒲多數居民共識。

為讓居民遷村不負債,遷村專案補償除了私有非住商土地採一坪換一坪,不計較遷村地與安置地實際地價差異外,建物無論新舊及是否合法,也通通採用全新重建價格補償。市府考量近年營造物價上揚,已將大林蒲建物全新重建單價加計物價指數調整,目前已調漲約28.6%,後續還會依搬遷時的物價指數再調整,相信能讓大林蒲鄉親獲得足夠的補償費,在安置地蓋回原建材及建坪的房屋。

高市府都發局吳文彥局長表示,遷村安置地區位良好,公共設施完善,又緊鄰五甲商圈、夢時代、SKM Park等購物商場,居民購物方便;交通方面,鄰近國道1號及台88快速道路,再加上即將動工的捷運黃線,大大增加了居民的便利性。

高市府強調,將以造鎮方式來規劃遷村安置地,除將每一街廓均劃設10米以上的道路,讓居民們選到的土地都是基地方正、鄰接大馬路的環境外,安置地也規劃六個不同區塊的土地,供遷村居民選擇抽籤配地,儘量讓居民在遷村後仍能凝聚居民情感及鄰里關係。

此外,為了讓大林蒲居民從幼兒、學童、成人到長輩,都能獲得全齡照顧及服務,市府遷村計畫結合安置地周邊既有的濕地公園、衛武營公園、圖書館、日照中心、托嬰中心等設施,再加碼增闢多項公共設施,如國中、國小各一處供學齡兒童就學,另有一處公有零售市場方便採買生鮮及生活用品,及一棟保留大林蒲在地文史脈絡及提供多功能社區服務的綜合性活動中心暨文化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造鎮規劃外,市府也特別為了協助居民蓋新屋,成立協力造屋平台,結合民間建築及營造團隊,提供單一窗口的專業服務,包含建屋諮詢、媒合建築師、營造廠等,以公私協力方式協助居民蓋房,合作造鎮造屋;此外,居民也可選擇入住政府興建的「配售型安置住宅」。

高市府強調,市府將持續以最大誠意溝通,並為居民爭取最優遷村方案,同時擘劃遷村安置地生活環境及公共服務,透過公私協力合作造鎮,為大林蒲居民打造美好的未來家園。

高市府提供多元建屋方案 大林蒲居民盼盡快啟動遷村

大林蒲遷村歷經四場說明會整合居民意見及訴求後,已初步凝聚共識,當地鳳森、鳳興、鳳林、鳳源、龍鳳、鳳鳴等六里,明(6)日將召開聯合里民大會,預料遷村議題會是里民關切焦點。高市府表示,為加速遷村作業,目前正密集與經濟部協商遷村安置計畫,並報行政院核定,接續也將至當地展開遷村方案選擇調查,市府會與經濟部共同努力,儘早完成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報編,以最快速度啟動遷村,讓鄉親早日搬遷,歡喜換新厝。

高市府規劃大林蒲遷村以公私協力合作造鎮方式來推動,安置地每一街廓均劃設10米以上的道路,讓居民們選到的土地都是基地方正、鄰接大馬路。此外,市府也提供「自地自建」、「配售型安置住宅」及「協力建屋」等多元建屋方案,讓民眾依自身條件及意願來換新厝。搬遷時,居民可選擇抽籤配地,自地自建房屋,或選擇入住市府興建的「配售型安置住宅」。對於想自己蓋屋,卻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適合的建築師、如何挑選營造廠、建築設計?以及不清楚施工程序怎麼進行的民眾,市府也將成立「公私協力造屋平台」,提供單一窗口專業服務,包括建築諮詢、建築師與營造廠媒和等事項,來協助民眾造屋。

高市府表示,「公私協力造屋平台」結合民間建築及營造專業團隊,提供民眾建屋的各項專業服務,並將提供各種坪型的房屋樣式、建物平面配置及外觀等模組,供民眾參考選擇。未來除設立據點,安排建築專家個案解說外,也會同步建置諮詢平台網頁及舉辦自建說明會。居民有造屋需求時,會協助媒合建築師及營造廠,興建期間也會組成專家團隊協助施工勘查,讓民眾能安心建造自己的房屋。

大林蒲遷村安置地的住宅區建蔽率為60%、容積率最高可到390%,均較大林蒲建蔽率50%、容積率120至150%高。高市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以前在大林蒲蓋3樓,搬過去後新房子可以蓋到6樓,如果以26坪土地去算,最多可增加62坪的建坪。除了增加價值,生活空間也會變大,加上騎樓、陽臺、花臺等不計入建築面積計算,安置地實際使用建蔽率已高於60%,將來也可再申請「高雄厝」設計,以通風、環保的方式建築,還可免計部分建築面積,一樓的建蔽率實質上可提高到約80%。

針對住在大林蒲但沒有自己房屋的居民,高市府也積極保障其居住需求,除未來將在安置地興建750戶社會住宅,優先提供符合資格的無屋居民申請租住外,全市其他社會住宅也會保留一定戶數給大林蒲無屋居民。社宅租期屆滿後如果仍有困難,也會持續提供租金補貼或包租代管等協助,藉由多管齊下的方案照顧大林蒲居民及弱勢的居住。

今年69歲的大林蒲居民陳俊郎說,大林蒲的房屋幾乎都超過30年,牆裂漏水、老舊不堪,如果不接受遷村,居民得自己花錢維修或都更,又是一筆花費。以目前市府提出的補償方案,土地一坪換一坪,建物無論新舊及是否合法,也通通採用全新重建價格補償,「遷村之後安置地的土地價值增加數倍,這樣還不夠好嗎?」

被地方視為環保女英雄的「要健康婆婆媽媽」團長洪秀菊,從出生、長大到結婚,住在大林蒲已64年,她也肯定高市府的持續努力,包括同意將大林蒲建物全新重建單價依物價指數同步調漲等補償措施。洪秀菊說,現在最希望的就是能盡快啟動遷村。

【圖片來源:中央社(高雄市都發局提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