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保台變戰爭恐懼? 鄭文燦:民進黨兩岸論述需調整
.jpg)
2022-12-16 12:06:26
2455
民進黨2022大選檢討小組14日開第3場會議,擔任召集人的桃園市長鄭文燦15日直言,「抗中保台」被反操作成「戰爭恐懼」讓不少民眾心生畏懼,未來在兩岸論述上或許要有所調整。
綜合報導,民進黨2022大選檢討小組14日開第3場會議,擔任召集人的桃園市長鄭文燦15日直言,「抗中保台」被反操作成「戰爭恐懼」讓不少民眾心生畏懼,未來在兩岸論述上或許要有所調整。
鄭文燦15日受訪時表示,此次選舉成敗有因素很多、至少有30多個,其中「抗中保台」原來是要展現台灣面對壓力仍保持對自由民主的信心,但被操作成恐懼牌、戰爭牌,造成許多選民的不安。
針對抗中保台的適得其反,鄭文燦直言,將來在兩岸論述上,民進黨需要做一些調整,讓大家了解,蔡政府的路線,是追求兩岸的和平穩定,我們不會因為壓力而屈服,也不會因為很多的國家支持我們而冒進,民進黨會在這樣的架構下,讓選民能夠提高對我們執政的信賴度。
民進黨2022年大選檢討小組14日下午召開第3場會議,會中出席的百工百業代表均詳實分享他們對於敗選原因的觀察,以及各團體成員的意見,包括從政策擬定、政策溝通、政策宣傳和輿情回應不足,以及各產業在後疫情時期所面對的產業經營狀況,涵括選舉策略的得失等,進行充分的意見交流。
鄭文燦表示,14日會議討論的議題相當廣泛,並且貼近社會真實的一面。社會力代表提到了三大議題,首先是政策溝通與宣傳的操作不當,如抗中保台被反操作為戰爭恐懼,防疫政策、紓困振興、兵役政策、居住正義、產業缺工,及經濟成果產出等,以至於年輕人與中間選民對本黨產生疏離。再者,選舉當中陸戰與空戰的經營需要加強、整合,亦有代表提議對社團組織進行強化。第三,本黨在選舉中對於抹黑造謠、負面新聞的釐清有所不足,以及短影音媒介快速散播所造成的不利形象,以及網路經營方式的疑慮等。以上會中代表所提出的重大議題,不僅引發既有支持者的熱情衰退,還造成投票率低落的現象。
鄭文燦並總結指出,此次會議討論所提出的議題,既貼近人民和社會的聲音,也反映執政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並指示二點。第一,檢討小組將彙整近期會議的討論,針對逐次檢討會議所提及的議題,統整社會各界的批評與期待,儘速完成檢討報告,提交到中常會。
第二,青年的認同是本黨重要的支持基礎,檢討小組後續將對支持者流失的情況,由民調中心負責,進行後續進一步的訪談與分析。
鄭文燦也強調,除了檢討報告的完善之外,更期許以黨作為意見平台,持續聆聽,廣開交流,也會用各種形式和社會各方群體進行對話,廣納意見,接收各方各界的批判與聲音,研議相關的改變作為,以回應社會各方的殷殷期待。
【圖片為資料照】
鄭文燦15日受訪時表示,此次選舉成敗有因素很多、至少有30多個,其中「抗中保台」原來是要展現台灣面對壓力仍保持對自由民主的信心,但被操作成恐懼牌、戰爭牌,造成許多選民的不安。
針對抗中保台的適得其反,鄭文燦直言,將來在兩岸論述上,民進黨需要做一些調整,讓大家了解,蔡政府的路線,是追求兩岸的和平穩定,我們不會因為壓力而屈服,也不會因為很多的國家支持我們而冒進,民進黨會在這樣的架構下,讓選民能夠提高對我們執政的信賴度。
民進黨2022年大選檢討小組14日下午召開第3場會議,會中出席的百工百業代表均詳實分享他們對於敗選原因的觀察,以及各團體成員的意見,包括從政策擬定、政策溝通、政策宣傳和輿情回應不足,以及各產業在後疫情時期所面對的產業經營狀況,涵括選舉策略的得失等,進行充分的意見交流。
鄭文燦表示,14日會議討論的議題相當廣泛,並且貼近社會真實的一面。社會力代表提到了三大議題,首先是政策溝通與宣傳的操作不當,如抗中保台被反操作為戰爭恐懼,防疫政策、紓困振興、兵役政策、居住正義、產業缺工,及經濟成果產出等,以至於年輕人與中間選民對本黨產生疏離。再者,選舉當中陸戰與空戰的經營需要加強、整合,亦有代表提議對社團組織進行強化。第三,本黨在選舉中對於抹黑造謠、負面新聞的釐清有所不足,以及短影音媒介快速散播所造成的不利形象,以及網路經營方式的疑慮等。以上會中代表所提出的重大議題,不僅引發既有支持者的熱情衰退,還造成投票率低落的現象。
鄭文燦並總結指出,此次會議討論所提出的議題,既貼近人民和社會的聲音,也反映執政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並指示二點。第一,檢討小組將彙整近期會議的討論,針對逐次檢討會議所提及的議題,統整社會各界的批評與期待,儘速完成檢討報告,提交到中常會。
第二,青年的認同是本黨重要的支持基礎,檢討小組後續將對支持者流失的情況,由民調中心負責,進行後續進一步的訪談與分析。
鄭文燦也強調,除了檢討報告的完善之外,更期許以黨作為意見平台,持續聆聽,廣開交流,也會用各種形式和社會各方群體進行對話,廣納意見,接收各方各界的批判與聲音,研議相關的改變作為,以回應社會各方的殷殷期待。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