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陷技術性衰退 外媒細數聯準會四個錯

2022-08-01 10:45:23   6293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年化季率初值公布為-0.9%,連續第二個季度萎縮。多方分析認為,美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年化季率初值公布為-0.9%,連續第二個季度萎縮。多方分析認為,美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連日來,美國總統拜登、財長葉倫、聯準會主席鮑爾等人,紛紛站出來「滅火」以穩定民心,否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面對持續不退的高通膨,吃夠苦頭的美國民眾並不買帳。

聯準會27日剛剛宣布升息75個基點,邁出其自1981年以來最快升息步伐中的最新一步。但這一救市手段今年就已用了多次,被批治標不治本,分析認為,聯準會至少犯了四個「過失」,如不及時糾正,將讓美國真正滑向衰退。

經濟前景黯淡?

美國2022年第一季度GDP按年率萎縮1.6%,第二季度下降0.9%,從統計概念來講,連續兩季度GDP環比下滑,就意味著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輿論普遍悲觀。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2年和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2.3%和1%。這是近期IMF第二次下調這一預期了,其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惡化。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前白宮經濟學家拉弗等都認為美國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較高,這與路透社、《紐約時報》等採訪的經濟學家們所預測的一致。在接受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調查的經濟學家中,超50%的人預計,美國經濟至少有25%可能性在一年內陷入衰退。

 美國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16個月來的低點98.7,消費者預期指數跌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點66.4。

還有一些跡象在浮現。比如美國關鍵的經濟部門房地產市場,正步履蹣跚,房價大幅上漲,待售物業供應減少。全球最大另類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警告,頑固的高通膨具有「粘性」,尤其體現在勞力和住房市場當中,將讓經濟活動持續放緩。

外媒還指出,眾所周知的經濟衰退指標—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即兩年期國債收益高於十年期國債等現象頻現。盤點半世紀以來的經驗,每當收益率曲線反轉,在短至6個月、長至兩年的時間裡,美國幾乎都會發生經濟衰退。

不過,這裡頭存在很大浮動空間,認為經濟不會衰退的預測者強調自己可能過於樂觀,而相信經濟將萎縮的預測者認為,即使發生衰退也不會那麼糟。

生活的陣痛將繼續

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再爆表,達9.1%,刷新近41年最高紀錄。雖然有觀點預計美國長期通膨率將下降,克利夫蘭聯準會行長洛雷塔指出,目前還沒看到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通貨膨脹已經轉危為安。

聯準會近日公布的褐皮書指出,物價全面飆漲,侵蝕了美國民眾的可支配收入,消費者需求開始放緩,商業活動開始衰退。

美國油價雖有所下跌,但仍比一年前高約46%。就連政府官員也承認,油價下跌不足以抵消租金和房價的快速上漲。此外,食品價格在一年中猛漲了10%以上。

一個危險信號是,美國人存的錢更少了。美國商務部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該國個人儲蓄率首次降至6%以下。

在距華爾街1000多英里的地方,佛羅里達州食品救濟組織「供養坦帕灣」的主席曼茨發現,當地糧食不安全問題再次加劇。約半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打兩三份工的人,都開始排隊領救濟餐。每週,「供養坦帕灣」都需提供約165萬份免費餐,比疫情前多40萬份。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估計,疫情暴發之初,全美就有710萬「無銀行帳戶」家庭。他們在疫情期間耗盡了經濟資源,靠低工資度日,只把錢花在生活必需品上。這樣的人群通常會更早受高通膨影響,恢復也需更長時間,陣痛不會很快結束。

政府試圖淡化影響

然而,美國總統拜登及其經濟顧問們,試圖淡化經濟衰退的說法。

拜登此前承認,美國的通膨資料已「高得令人難以接受」,但因為就業資料的強勁,他認為美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而是從快速增長轉向穩定增長」。28日,在二季度GDP資料公布後,拜登再次強調,聯準會正採取行動降低通膨,經濟放緩「不足為奇」,美國經濟「仍走在正確的路上」。

美國財長葉倫也站出來「滅火」,她給出和拜登一樣的理由稱,6月美國就業市場創造了37.2萬個工作崗位,工業生產和貸款情況良好,強勁的就業資料和消費者支出顯示,美國經濟目前沒有陷入衰退,而是處於「快速增長後放緩的過渡期」。

不過,葉倫也提出,當下通膨「太高」,她希望聯準會的決策有助於遏制物價。

壓力給到聯準會這邊。聯準會主席鮑爾同樣否認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他認為,目前經濟很可能處於資料尚未完全反映升息和「縮表」政策效果的階段。

但在放出升息75個基點的「大招」後,鮑爾也表示,聯準會之後將避免就遏制通膨問題提供明確的官方指引。外媒認為,這次是聯準會鷹派見頂的時刻,之後升息將放緩。但是,為何這會成為一個「不可說」的問題?

拜登「組合拳」難見效?

IBD/TIPP經濟樂觀指數顯示,多達58%的受訪美國民眾認為,美國經濟已進入衰退。只有19%的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工資跟上了通膨步伐,54%的人持相反意見。

拜登曾宣稱通膨是美國人「生存的痛苦之源」,誓言將解決通膨問題作為任內首要任務。他打出一套「組合拳」試圖扭轉局面。比如與盟友合作試圖強化供應鏈韌性,從戰略石油儲備中每天釋放逾100萬桶石油以穩定油價。

拜登還持續敦促其他石油生產國增加供應,不僅考慮放鬆對委內瑞拉制裁以換取石油,他本人也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與王儲薩勒曼商議增供,但無果而終。

歐洲聽了美國的勸,放棄依賴俄羅斯能源,這意味著油價將以年為單位上漲。隨著油價飆升,拜登政府提議對俄石油設定價格上限。但這並未獲得「歐佩克+」產油國以及積極購油的印度等國的廣泛認可。

而由於疫情期間需求大幅下降,許多煉油廠暫時關閉,由於產能不足,油價仍將居高不下。何況拜登政府還在考慮暫停對汽油徵收聯邦稅,此舉可能刺激需求從而推高價格。

此外,白宮認為,肉類加工業高度集中推高了物價,一度下力氣整治哄抬價格的行為。但2/3接受採訪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多年來多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都有所提高,但此前並未導致通膨加速。

到頭來,拜登「組合拳」的招數,幾乎只剩下讓聯準會來對付通膨。

然而,選民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問題。一部分人認為,總統對管理通膨有很大控制權,比聯準會、國會、商業巨頭都要大;另一部分人認為,是拜登2021年的財政刺激計畫導致經濟過熱、物價上漲。

他們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僅13%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國家經濟狀況「非常好」,56%受訪者認為,拜登政府的政策使經濟狀況變得更糟。

民調發現,最近拜登的支持率已達到其總統任期的最低點,只有39%的成年人認可他的表現。隨著11月中期選舉之戰日益臨近,拜登和民主黨人面臨的政治威脅越來越大。

聯準會犯下「四個過失」

美聯社分析,聯準會寄望於所謂的「軟著陸」能力,不斷上調借貸利率以抑制通膨。無論是加速升息還是擴大「縮表」,的確能局部性抑制通膨,但批評認為,這將導致產經部門成本升高,反而讓通膨惡化,加速讓經濟陷入滯脹。

標準普爾前全球副主席施爾德指出,聯準會「幾乎是在策劃一場經濟衰退」,目的是將通膨控制到既定目標2%左右的水準。

要實現目標,有兩種途徑,施爾德解釋道,一種是增供以滿足需求,但出於疫情和地緣政治因素,供應鏈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另一種就是限制需求,也就是聯準會升息。如必須以限制需求來使宏觀經濟供需達到平衡,從定義上來說這就是「溫和的經濟衰退」。

彭博社刊文指出,聯準會「跌了四跤」,釀成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政策錯誤之一。如果它不能克服這些「過失」和「頑疾」並重拾公信力,投資者的安穩日子註定不會長久。↓↓

第一,在形勢分析方面,世界經濟格局從多年來的總需求不足變成了總供應不足,但聯準會的經濟分析模式沒有隨之改革,仍沿用老一套框架。這導致央行很難向經濟主體提供正確的資訊和施加影響,不僅沒法引領,反而落後於市場。

第二,在預測方面,過去幾季度,美國經濟不僅顯示出疲軟跡象,而且還在滑向衰退邊緣,但聯準會做出了錯誤預測。經濟學家、市場分析師甚至前聯準會官員,都準確批駁了聯準會「不切實際」的判斷。

第三,在政策應對方面,聯準會必須更機警靈活。在長時間堅持錯誤的「暫時性」通膨判斷後,其應趕緊採取更有力的補救行動。

第四,在對外溝通方面,聯準會必須更直截了當。借用英國前財政大臣蘇納克的一個詞,就是發達國家的央行似乎最容易自我沉浸於「童話經濟學」中。改善溝通方式,是最具系統重要性的。

彭博社的文章還稱,聯準會如果難以糾正上述問題,可能難逃後世的負面評價。因為其政策可能導致幾個後果,比如:

讓美國陷入不必要的經濟衰退;

破壞了帶疫復甦的全球經濟穩定性;

助長了脆弱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壓力;

加劇了各國收入不平等……

至於外界認為聯準會是不是黔驢技窮了,可以等到第三季度見分曉。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