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憂鬱症卻不治療? 年輕人擔心費用、不知如何求助!

2022-07-13 17:40:19   2054

國外研究發現,超過53%憂鬱症年輕患者(18至25 歲)並未尋求醫療協助。

年輕人憂鬱成疾,但就醫意願卻不高,國外1項大型研究發現,超過53%憂鬱症年輕患者(18至25 歲)並未尋求醫療協助,歸納4大原因,分別為醫療費用過高、不知道向何處求助、認為不需要外界協助、害怕服藥。台大醫院兒童精神科醫師丘彥南表示,「該研究結果與台灣的研究和臨床現象所見相同!」加上社會對精神疾病普遍存有刻板印象,影響患者看病意願。

年輕人有憂鬱症卻不求醫 主要考慮4大原因

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JAMA Network)2022年5月,研究者針對2011年至2019年超過2.1萬人的數據進行就醫相關統計趨勢分析,希望找出18至25歲年輕憂鬱欲族群不尋求治療的主要原因。

研究發現,在確診憂鬱後的12個月內,超過53%年輕族群並未接受治療,女性憂鬱族群中61.1沒有就醫,此外,近57%受訪者自覺,憂鬱症造成嚴重的功能障礙。

研究指出,年輕族群未接受治療最常見的原因為「費用」(54.7%)、「不知道要從哪裡獲得協助」(37.8%)、「認為不需要外界協助,可以自行解決問題」(30.9%)以及「害怕服藥」(22.8%)。

國內健保給付較低 社會刻板印象讓人不敢就醫

丘彥南坦言,「該研究結果與台灣的研究和臨床現象所見相同」,台灣全民健保雖然可降低就醫負擔,但健保治療費在精神醫療治療項目的給付相對較低,導致精神醫療資源相對地發展不足,加上社會文化對精神疾患的負面標記仍強烈。

丘彥南說,初步入社會的年輕成人平均收入較低、休假較少,政府應幫經濟能力相對弱勢者設計出1套可以減輕就醫負擔的補助方案。

此外,兒童青少年屬於經濟依賴人口,身心仍在成長中,自覺與求助的經驗與能力不足,特別需要關懷,才有助於提升憂鬱症年輕族群的就診率。

青少年有憂鬱困擾 較不願告知家長 可透過線上諮詢解決

董氏基金會於今年6月於《自殺防治學》雜誌發表1項相關研究,結果顯示,4分之1「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的青少年曾求助學校輔導老師。進一步分析,青少年有情緒困擾時,「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的這1組反而較不願意和父母說出所遭受狀況,也不願意輔導老師將此事告訴父母。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指出,校園心理健康資源使用率仍偏低,但相較於其他資源,其可近性與信任度是青少年重要的求助管道,學校應多結合心理健康單位提供的資源,有助於正確辨識有情緒困擾的學生。

董氏基金會呼籲,如果青少年不想向身邊親友分享壓力與情緒,建議使用線上諮詢平台「心情頻道聊天室」,由專業人員回應,以及相同困擾的網友一起傾聽,讓他們從經驗分享中獲得同理、支持與建議。(陳郁茹/台北報導)

❤【NOW健康】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專線:1995


(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來源:有憂鬱症卻不治療? 年輕人擔心費用、不知如何求助!
出處:NOW健康
作者介紹
  • NOW健康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