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民調:恩恩案轟侯友宜反催化藍白合 綠營2024最大夢魘成形
.jpg)
2022-06-28 15:49:14
19684
儘管民進黨嘗試藉由「恩恩案」圍魏救趙,但本月侯友宜仍有68%的信任度,持續領先賴清德、柯文哲等朝野要角;對比府院黨及親綠媒體照三餐伺候的火力來看,侯友宜即便有傷,但民眾仍對他維持高信任度;同時,侯友宜此次面臨的危機與傷害,極可能讓藍營放下本位主義,意外催化藍、白思考合作的必要性。
記者 吳子嘉/報導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歷經近3個月的疫情高峰後,台灣民眾確實已逐漸習慣成自然,蔡英文的信任度、滿意度已回升至4月疫情爆發時的評價,而陳時中的防疫滿意度,歷經上個月暴跌15%後,本月也同步回升至62.5%,與4月時相差無幾,儘管這會是民進黨敢放手一搏,讓陳時中丟下防疫兵符轉戰北市長的關鍵,但這是否只是「貝勃規律」的反應效應,確實值得深思。
更特別的是,儘管民進黨嘗試藉由「恩恩案」圍魏救趙,但本月侯友宜仍有68%的信任度,持續領先賴清德、柯文哲等朝野要角;對比府院黨及親綠媒體照三餐伺候的火力來看,侯友宜即便有傷,但民眾仍對他維持高信任度;同時,侯友宜此次面臨的危機與傷害,極可能讓藍營放下本位主義,意外催化藍、白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因此,經過這場試煉後,綠營將發現2024的最大夢魘,恐怕是由自己一手製造。
蘇貞昌日前脫口而出,要大家一起打贏這場防疫的選戰。儘管表面上看似口誤,但這無疑是把心裡話給說了出來,因為早從4月蔡政府準備開啟毫無配套的新台灣模式以來,從蔡英文、蘇貞昌到陳時中,最掛念的是個人政治生命的擴大,群體減災只是戰術工具,從未被列入最優先思考的問題。
也因此,在疫情仍沒有放鬆本錢的情況下,陳時中卻可以同步喬好台北市長的競選辦公室;且三天兩頭就傳出指揮中心可望在7月降級,顯然是拿個人選舉的期程,來決定全體國人何時能解封。
所以,為何蔡政府會在指揮中心要快篩沒快篩、要抗病毒藥沒抗病毒藥的情況下,就倉促於4月啟動「新台灣模式」?如今回頭來看,這是否是為了替陳時中預留3個月的時間,讓疫情能走完一次爆發的循環後,隨著疫情趨緩,陳時中才有轉戰台北市長的正當性?儘管此次國政民調顯示,陳時中的防疫滿意度已回穩,但民眾是否能接受這種「防疫選戰」的盤算,恐怕值得觀察。
更甚者,4月初疫情準備爆發的前1個多月,在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洪耀福的邀請下,由陳建仁加入民進黨,成為防止賴清德坐大的一枚活棋。
透過洪耀福的這項舉動,一來有機會透過陳建仁角逐2024總統,延續英系政治命脈;二來即便最後陳建仁聲勢趕不上賴清德,但至少在未來這段時間,仍是可透過英系可能繼續執政的想像空間,避免其他派系提前選邊站,以延後蔡英文跛腳的時間。
無論英系再怎麼淡化陳建仁入黨的政治目的,但陳建仁顯然已開始搏命演出。在每日確診持續破萬的情況下,陳建仁接連接受媒體專訪,不僅對是否願意參選總統的提問,鬆口表示,「如果需要出來替國家服務,我當然就應該要出來服務」、「如果說這是天主的召叫,那就義不容辭,未來就是天主自會安排」。
不僅表態願意選總統,陳建仁甚至自導自演「咖啡豆之亂」,謊稱賴清德先前致贈咖啡豆時,曾對他入黨一事「面對面問得很白」;後來又改口與賴清德其實是打電話,並非面對面。
問題是,整件事的真相是,賴清德1月底結束宏都拉斯的訪問行程後,因為要致贈陳建仁咖啡豆,就特別打了一通電話寒暄問候,順帶告知此事;在電話中,陳建仁突然「主動」告知自己加入民進黨的事情,賴清德也就「被動」聽對方陳述。
未料,事隔迄今,原本稀鬆平常的閒話家常,到了陳建仁嘴巴,卻變成賴清德很關心他加入民進黨,甚至還問他「建仁兄,你加入民進黨的事情是怎麼樣」,明顯扭曲事實,造假塑造賴清德「很怕陳建仁選總統」的意象。
無論這是陳建仁個人選擇刻意說謊,還是幕僚建議他這麼做,在在顯示出英系早已啟動2024的選戰模式,而陳建仁也很忘情地投入自己能更上一層樓的狀態。
只是,儘管陳建仁毫不遮掩卡賴爭大位的企圖心,但《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當民眾被問到誰最適合擔任下一屆總統時,陳建仁僅獲得9.2%的認同,適合度與朱立倫一樣都不到1成;反觀賴清德則是有33%的認同,領先侯友宜的19.8%、柯文哲的17.9%。
另方面,此次民調更進一步就2024最可能的選舉樣態進行調查,在「賴清德vs.侯友宜vs.柯文哲」的賽局中,賴清德支持度達41.5%,領先侯友宜的28%、柯文哲的19.6%;若國民黨改派朱立倫,賴清德支持度更達到48.8%,領先柯文哲的30.5%、朱立倫的7.4%。
換言之,賴清德從總統的「適合度」到「支持度」,仍呈現大幅領先狀態,毫無疑問是目前綠營最具實力的人選。
不可否認的是,陳建仁才剛起步,民調落後在所難免;況且,綠營支持者對於黨所提名的候選人,其忠心程度遠高於國民黨。因此,英系著眼的層面,是只要陳建仁能過得了黨內初選這一關,原先挺賴清德的能量,都會大量轉移到陳建仁身上。
只是,此次民調雖由賴清德領先,但在「賴清德vs.侯友宜vs.柯文哲」的賽局中,也清楚顯示出藍、白一旦合作,兩方支持度合計為47.6,這已顯著領先賴清德的41.5%;即便現實中的藍、白合,無法百分百發揮1+1>2的效益,甚至可能是1+1<2,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股力量絕對足以構成綠營的嚴重威脅。
更進一步來說,若國民黨是派朱立倫,藍、白合的支持度仍有37.9%,落後賴清德10.9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即便國民黨是由最差的候選人出戰,只要藍、白合,支持度也未陷入遙不可及的落後狀態。
換言之,儘管目前的國民黨仍像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不代表民進黨可以過起王子、公主的幸福生活。
如果只因民調暫時領先,就仗著民氣,讓陳時中在防疫整備政策失能的質疑中參選台北市長,甚至讓陳建仁拿謊言當參選總統的起手式,卻忽略眼前回溫的數字,有可能只是「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小刺激的貝勃規律」;若繼續東搞西搞,那麼,從此次國政民調的數據來看,民進黨必須清楚體認到,絕對沒有派誰出來選都會贏這種事。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歷經近3個月的疫情高峰後,台灣民眾確實已逐漸習慣成自然,蔡英文的信任度、滿意度已回升至4月疫情爆發時的評價,而陳時中的防疫滿意度,歷經上個月暴跌15%後,本月也同步回升至62.5%,與4月時相差無幾,儘管這會是民進黨敢放手一搏,讓陳時中丟下防疫兵符轉戰北市長的關鍵,但這是否只是「貝勃規律」的反應效應,確實值得深思。
更特別的是,儘管民進黨嘗試藉由「恩恩案」圍魏救趙,但本月侯友宜仍有68%的信任度,持續領先賴清德、柯文哲等朝野要角;對比府院黨及親綠媒體照三餐伺候的火力來看,侯友宜即便有傷,但民眾仍對他維持高信任度;同時,侯友宜此次面臨的危機與傷害,極可能讓藍營放下本位主義,意外催化藍、白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因此,經過這場試煉後,綠營將發現2024的最大夢魘,恐怕是由自己一手製造。
蘇貞昌日前脫口而出,要大家一起打贏這場防疫的選戰。儘管表面上看似口誤,但這無疑是把心裡話給說了出來,因為早從4月蔡政府準備開啟毫無配套的新台灣模式以來,從蔡英文、蘇貞昌到陳時中,最掛念的是個人政治生命的擴大,群體減災只是戰術工具,從未被列入最優先思考的問題。
也因此,在疫情仍沒有放鬆本錢的情況下,陳時中卻可以同步喬好台北市長的競選辦公室;且三天兩頭就傳出指揮中心可望在7月降級,顯然是拿個人選舉的期程,來決定全體國人何時能解封。
所以,為何蔡政府會在指揮中心要快篩沒快篩、要抗病毒藥沒抗病毒藥的情況下,就倉促於4月啟動「新台灣模式」?如今回頭來看,這是否是為了替陳時中預留3個月的時間,讓疫情能走完一次爆發的循環後,隨著疫情趨緩,陳時中才有轉戰台北市長的正當性?儘管此次國政民調顯示,陳時中的防疫滿意度已回穩,但民眾是否能接受這種「防疫選戰」的盤算,恐怕值得觀察。
更甚者,4月初疫情準備爆發的前1個多月,在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洪耀福的邀請下,由陳建仁加入民進黨,成為防止賴清德坐大的一枚活棋。
透過洪耀福的這項舉動,一來有機會透過陳建仁角逐2024總統,延續英系政治命脈;二來即便最後陳建仁聲勢趕不上賴清德,但至少在未來這段時間,仍是可透過英系可能繼續執政的想像空間,避免其他派系提前選邊站,以延後蔡英文跛腳的時間。
無論英系再怎麼淡化陳建仁入黨的政治目的,但陳建仁顯然已開始搏命演出。在每日確診持續破萬的情況下,陳建仁接連接受媒體專訪,不僅對是否願意參選總統的提問,鬆口表示,「如果需要出來替國家服務,我當然就應該要出來服務」、「如果說這是天主的召叫,那就義不容辭,未來就是天主自會安排」。
不僅表態願意選總統,陳建仁甚至自導自演「咖啡豆之亂」,謊稱賴清德先前致贈咖啡豆時,曾對他入黨一事「面對面問得很白」;後來又改口與賴清德其實是打電話,並非面對面。
問題是,整件事的真相是,賴清德1月底結束宏都拉斯的訪問行程後,因為要致贈陳建仁咖啡豆,就特別打了一通電話寒暄問候,順帶告知此事;在電話中,陳建仁突然「主動」告知自己加入民進黨的事情,賴清德也就「被動」聽對方陳述。
未料,事隔迄今,原本稀鬆平常的閒話家常,到了陳建仁嘴巴,卻變成賴清德很關心他加入民進黨,甚至還問他「建仁兄,你加入民進黨的事情是怎麼樣」,明顯扭曲事實,造假塑造賴清德「很怕陳建仁選總統」的意象。
無論這是陳建仁個人選擇刻意說謊,還是幕僚建議他這麼做,在在顯示出英系早已啟動2024的選戰模式,而陳建仁也很忘情地投入自己能更上一層樓的狀態。
只是,儘管陳建仁毫不遮掩卡賴爭大位的企圖心,但《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當民眾被問到誰最適合擔任下一屆總統時,陳建仁僅獲得9.2%的認同,適合度與朱立倫一樣都不到1成;反觀賴清德則是有33%的認同,領先侯友宜的19.8%、柯文哲的17.9%。
另方面,此次民調更進一步就2024最可能的選舉樣態進行調查,在「賴清德vs.侯友宜vs.柯文哲」的賽局中,賴清德支持度達41.5%,領先侯友宜的28%、柯文哲的19.6%;若國民黨改派朱立倫,賴清德支持度更達到48.8%,領先柯文哲的30.5%、朱立倫的7.4%。
換言之,賴清德從總統的「適合度」到「支持度」,仍呈現大幅領先狀態,毫無疑問是目前綠營最具實力的人選。
不可否認的是,陳建仁才剛起步,民調落後在所難免;況且,綠營支持者對於黨所提名的候選人,其忠心程度遠高於國民黨。因此,英系著眼的層面,是只要陳建仁能過得了黨內初選這一關,原先挺賴清德的能量,都會大量轉移到陳建仁身上。
只是,此次民調雖由賴清德領先,但在「賴清德vs.侯友宜vs.柯文哲」的賽局中,也清楚顯示出藍、白一旦合作,兩方支持度合計為47.6,這已顯著領先賴清德的41.5%;即便現實中的藍、白合,無法百分百發揮1+1>2的效益,甚至可能是1+1<2,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股力量絕對足以構成綠營的嚴重威脅。
更進一步來說,若國民黨是派朱立倫,藍、白合的支持度仍有37.9%,落後賴清德10.9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即便國民黨是由最差的候選人出戰,只要藍、白合,支持度也未陷入遙不可及的落後狀態。
換言之,儘管目前的國民黨仍像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不代表民進黨可以過起王子、公主的幸福生活。
如果只因民調暫時領先,就仗著民氣,讓陳時中在防疫整備政策失能的質疑中參選台北市長,甚至讓陳建仁拿謊言當參選總統的起手式,卻忽略眼前回溫的數字,有可能只是「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小刺激的貝勃規律」;若繼續東搞西搞,那麼,從此次國政民調的數據來看,民進黨必須清楚體認到,絕對沒有派誰出來選都會贏這種事。
◆◆社會心理學效應 蔡英文、陳時中民調回溫◆◆
當民眾被問到「整體來講,您對蔡英文總統是信任、或不信任?」有53.7%表示信任,較上個月增加5個百分點;40%不信任,較上月減少4個百分點。
若與疫情爆發初期的4月民調相比,當時蔡英文的信任度為54.6%、不信任度38.3%,顯示蔡英文已逐步回復到疫情爆發時的評價。
在滿意度部分,當民眾被問到「您對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的整體表現是滿意、或不滿意?」有54.5%表示滿意,較上個月增加4.6個百分點;42.2%不滿意,較上月減少2.6個百分點。
若對比4月時的滿意度56%、不滿意度39.2%,也顯示出目前民眾對蔡英文執政表現也接近4月疫情爆發初期的評價。
除了蔡英文民調回溫,當民調進一步詢問,「請問,衛福部長陳時中擔任中央防疫指揮官2年5個月以來,您對陳時中帶領團隊制定新冠肺炎的防疫政策和整體表現是滿意、或不滿意?」結果顯示,有62.5%表示滿意,34.7%不滿意。
若對比先前的數據,會發現陳時中在4月時,他的防疫政策滿意度為63.9%,不滿意度為33%;到了5月,滿意度則崩跌至48.9%,不滿意度為47.6%,瀕臨死亡交叉,但如今顯然又回升到4月時的狀態。
從蔡英文到陳時中,都在短短一個月內讓民調止跌回升,主要關鍵,在於民眾在歷經5月份疫情急遽攀升的衝擊後,儘管確診數偏高,但長期來看有愈趨緩和的跡象,加上輕症、無症狀比例超過9成9,多數民眾確實也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對比疫情高峰時的驚恐來說,對於政府的負面觀感會逐漸下降,這種現象應可從社會心理學效應「貝勃規律」獲得合理解釋。
這種心理效應,經常被經營不善的公司拿來應用。當某公司經營出問題必須資遣部分高薪人員時,往往會先針對與這些人無關的部門進行大規模裁員,隨著這類人事變動出現幾次後,當高薪者被通知不用來上班時,往往不會再有太激烈的反應,因為他們早已習慣衝擊。
以此來看,當初陳時中在疫情爆發初期,為何動輒喊出每日新增10萬確診、累計將達350萬人?其實,就是在利用「貝勃規律」,讓社會進入習慣成自然的淡定。
只是,若從「地區」對民調進行交叉分析,會發現「台北市」的民眾,對陳時中的滿意度為51.5%,不滿意度為45.9%;大抵而言,仍呈現分歧的狀態。若與各地區比較,台北市民對陳時中的滿意度,也僅高於「基宜花東澎金馬」地區的44.8%,在全國來看是倒數第二。
因此,在整體民調上,陳時中的防疫滿意度雖有顯著回升,但台北市民對他顯然仍是抱持保留態度,不容樂觀。
若與疫情爆發初期的4月民調相比,當時蔡英文的信任度為54.6%、不信任度38.3%,顯示蔡英文已逐步回復到疫情爆發時的評價。
在滿意度部分,當民眾被問到「您對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的整體表現是滿意、或不滿意?」有54.5%表示滿意,較上個月增加4.6個百分點;42.2%不滿意,較上月減少2.6個百分點。
若對比4月時的滿意度56%、不滿意度39.2%,也顯示出目前民眾對蔡英文執政表現也接近4月疫情爆發初期的評價。
除了蔡英文民調回溫,當民調進一步詢問,「請問,衛福部長陳時中擔任中央防疫指揮官2年5個月以來,您對陳時中帶領團隊制定新冠肺炎的防疫政策和整體表現是滿意、或不滿意?」結果顯示,有62.5%表示滿意,34.7%不滿意。
若對比先前的數據,會發現陳時中在4月時,他的防疫政策滿意度為63.9%,不滿意度為33%;到了5月,滿意度則崩跌至48.9%,不滿意度為47.6%,瀕臨死亡交叉,但如今顯然又回升到4月時的狀態。
從蔡英文到陳時中,都在短短一個月內讓民調止跌回升,主要關鍵,在於民眾在歷經5月份疫情急遽攀升的衝擊後,儘管確診數偏高,但長期來看有愈趨緩和的跡象,加上輕症、無症狀比例超過9成9,多數民眾確實也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對比疫情高峰時的驚恐來說,對於政府的負面觀感會逐漸下降,這種現象應可從社會心理學效應「貝勃規律」獲得合理解釋。
這種心理效應,經常被經營不善的公司拿來應用。當某公司經營出問題必須資遣部分高薪人員時,往往會先針對與這些人無關的部門進行大規模裁員,隨著這類人事變動出現幾次後,當高薪者被通知不用來上班時,往往不會再有太激烈的反應,因為他們早已習慣衝擊。
以此來看,當初陳時中在疫情爆發初期,為何動輒喊出每日新增10萬確診、累計將達350萬人?其實,就是在利用「貝勃規律」,讓社會進入習慣成自然的淡定。
只是,若從「地區」對民調進行交叉分析,會發現「台北市」的民眾,對陳時中的滿意度為51.5%,不滿意度為45.9%;大抵而言,仍呈現分歧的狀態。若與各地區比較,台北市民對陳時中的滿意度,也僅高於「基宜花東澎金馬」地區的44.8%,在全國來看是倒數第二。
因此,在整體民調上,陳時中的防疫滿意度雖有顯著回升,但台北市民對他顯然仍是抱持保留態度,不容樂觀。
◆◆府院黨「恩恩案」夾殺 新北市民信任侯友宜全國第一◆◆
此次民調繼續追蹤朝野政治領袖的信任度。其中,排名第一者為侯友宜,信任度、不信任度分別為68%、23.3%;其次是賴清德61.6%、23.6%;陳建仁59%、22.4%;柯文哲51.3%、41%;朱立倫23%、63.8%。
在侯友宜部分,若與4月民調相比,目前他的信任度減少11個百分點,不信任度增加11.5個百分點。由於這是歷次調查以來,下跌幅度最顯著的一次,因此,合理推估為蔡政府自6月以來對「恩恩案」狂轟猛炸的結果。
不可諱言,綠營透過操作「恩恩案」,試圖讓原先打破政黨藩籬、普遍受到認同的侯友宜陷入藍綠各自歸隊的危機。只是,從民調來看,侯友宜依舊是民眾信任度最高的政治人物;且若以「地區」交叉分析,「新北市」民眾的信任度為71.9%,不信任度21.8%,是全國最信任侯友宜的地區。
因此,從新北市民的反應來看,綠營若寄望藉由「恩恩案」重創侯友宜的年底選情,恐怕是多想了。但也因為如此,侯友宜在府院黨夾擊下,最後若能繼續撐過不墜,這次的危機,無疑是他2024的試金石,更加奠定綠營將他視為下屆總統的假想敵。
在侯友宜部分,若與4月民調相比,目前他的信任度減少11個百分點,不信任度增加11.5個百分點。由於這是歷次調查以來,下跌幅度最顯著的一次,因此,合理推估為蔡政府自6月以來對「恩恩案」狂轟猛炸的結果。
不可諱言,綠營透過操作「恩恩案」,試圖讓原先打破政黨藩籬、普遍受到認同的侯友宜陷入藍綠各自歸隊的危機。只是,從民調來看,侯友宜依舊是民眾信任度最高的政治人物;且若以「地區」交叉分析,「新北市」民眾的信任度為71.9%,不信任度21.8%,是全國最信任侯友宜的地區。
因此,從新北市民的反應來看,綠營若寄望藉由「恩恩案」重創侯友宜的年底選情,恐怕是多想了。但也因為如此,侯友宜在府院黨夾擊下,最後若能繼續撐過不墜,這次的危機,無疑是他2024的試金石,更加奠定綠營將他視為下屆總統的假想敵。
◆◆陳建仁操作咖啡豆之亂 總統適合度依舊大幅落後賴清德◆◆
隨著陳建仁率先挑起2024的接班戰火,此次民調除持續追蹤信任度,也進一步偵測總統適合度調查。
當民眾被問到「請問,雖然距離總統大選還有1年半多,但是以目前來看,您認為以下這5位誰最適合擔任下一屆總統?」結果顯示,賴清德拿下33%的認同,其次是侯友宜19.8%、柯文哲17.9%、陳建仁9.2%、朱立倫3.3%。
若與4月份調查相比,賴清德增加2.1個百分點,侯友宜減少2.4個百分點,柯文哲增加7.3個百分點,陳建仁增加0.6個百分點,朱立倫增加0.1個百分點。大致來說,柯文哲增加幅度最高,其餘消長態勢則不顯著。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泛綠」選民當中,有64.1%認為賴清德最適合當下屆總統,較4月增加1.8個百分點;14.7%認為陳建仁適合,較4月減少1.1個百分點,比例相差持續懸殊;若是「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則有19.6%認為賴清德適合,較4月增加5.3個百分點,7%認為陳建仁適合,較4月增加1.6個百分點。
因此,從整體民調到交叉分析,清楚看出,陳建仁在製造「咖啡豆之亂」後,依舊沒能顯著拉抬自己的聲望。
當民眾被問到「請問,雖然距離總統大選還有1年半多,但是以目前來看,您認為以下這5位誰最適合擔任下一屆總統?」結果顯示,賴清德拿下33%的認同,其次是侯友宜19.8%、柯文哲17.9%、陳建仁9.2%、朱立倫3.3%。
若與4月份調查相比,賴清德增加2.1個百分點,侯友宜減少2.4個百分點,柯文哲增加7.3個百分點,陳建仁增加0.6個百分點,朱立倫增加0.1個百分點。大致來說,柯文哲增加幅度最高,其餘消長態勢則不顯著。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泛綠」選民當中,有64.1%認為賴清德最適合當下屆總統,較4月增加1.8個百分點;14.7%認為陳建仁適合,較4月減少1.1個百分點,比例相差持續懸殊;若是「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則有19.6%認為賴清德適合,較4月增加5.3個百分點,7%認為陳建仁適合,較4月增加1.6個百分點。
因此,從整體民調到交叉分析,清楚看出,陳建仁在製造「咖啡豆之亂」後,依舊沒能顯著拉抬自己的聲望。
◆◆2024藍白合 綠延續執政嚴峻挑戰◆◆
接著,民調進一步以可能在2024出現的賽局進行民調PK,結果發現,在「賴清德vs.侯友宜vs.柯文哲」的賽局中,支持度分別是賴41.5%、侯28%、柯19.6%。毫無疑問的,在三強鼎立的局勢下,賴清德取得絕對的優勢。
但若從「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當中,侯友宜獲得32.5%支持度,領先賴清德的24.3%、柯文哲的23.9%。
換言之,若從「打破藍綠」的角度來看,侯友宜甚至是比長期以此為號召的柯文哲更能吸引中間選人支持;而柯文哲與賴清德兩人則是旗鼓相當。因此,若國民黨2024提名侯友宜,屆時藍白合的可能性仍是遙不可及嗎?從民調來看,中間選民的意向來看,極可能會成為兩黨合作的黏著劑;屆時,侯、柯相加即便沒有大於1,但也絕對足以對賴造成龐大壓力。
另方面,若賽局改為「賴清德vs.朱立倫vs.柯文哲」,支持度則是賴48.8%、朱7.4%、柯30.5%,賴清德依舊取得絕對的優勢。
然而,當國民黨將候選人從侯友宜改為朱立倫,柯文哲的支持度,就從19.6%提升至30.5%,這代表兩人的支持群有相當程度的重疊性;而兩黨支持者的重疊,當然也會逼得黨的領導者去思考合作的可能性。
特別的是,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部分,支持柯文哲的比例為38.2%,其次是賴清德34%,朱立倫4%。
這項數據顯示出,當侯友宜未參戰,中間選民有較高的比例是轉往支持柯文哲,部分則移往賴清德;因此,國民黨若為了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勢必得思考與柯文哲合作。這時,即便國民黨的候選人是實力最差的朱立倫,但朱、柯的合作,也仍有37.9%的支持度,落後賴10.9%百分點,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差距。
因此,民進黨若樂觀認為2024穩贏,有本錢操作「咖啡豆之亂」,試圖由陳建仁頂替上陣,那麼,從數據來看,政權恐將難以繼續延續。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但若從「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當中,侯友宜獲得32.5%支持度,領先賴清德的24.3%、柯文哲的23.9%。
換言之,若從「打破藍綠」的角度來看,侯友宜甚至是比長期以此為號召的柯文哲更能吸引中間選人支持;而柯文哲與賴清德兩人則是旗鼓相當。因此,若國民黨2024提名侯友宜,屆時藍白合的可能性仍是遙不可及嗎?從民調來看,中間選民的意向來看,極可能會成為兩黨合作的黏著劑;屆時,侯、柯相加即便沒有大於1,但也絕對足以對賴造成龐大壓力。
另方面,若賽局改為「賴清德vs.朱立倫vs.柯文哲」,支持度則是賴48.8%、朱7.4%、柯30.5%,賴清德依舊取得絕對的優勢。
然而,當國民黨將候選人從侯友宜改為朱立倫,柯文哲的支持度,就從19.6%提升至30.5%,這代表兩人的支持群有相當程度的重疊性;而兩黨支持者的重疊,當然也會逼得黨的領導者去思考合作的可能性。
特別的是,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部分,支持柯文哲的比例為38.2%,其次是賴清德34%,朱立倫4%。
這項數據顯示出,當侯友宜未參戰,中間選民有較高的比例是轉往支持柯文哲,部分則移往賴清德;因此,國民黨若為了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勢必得思考與柯文哲合作。這時,即便國民黨的候選人是實力最差的朱立倫,但朱、柯的合作,也仍有37.9%的支持度,落後賴10.9%百分點,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差距。
因此,民進黨若樂觀認為2024穩贏,有本錢操作「咖啡豆之亂」,試圖由陳建仁頂替上陣,那麼,從數據來看,政權恐將難以繼續延續。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