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大戶電價大漲15% 工總直言非常遺憾
(1).jpg)
2022-06-28 10:53:40
3816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27日決議調漲電價,平均漲幅8.4%,但工業用電大戶漲幅高達15%超過原先預期,工業界大為不滿。工總27日直言,非常遺憾!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27日決議調漲電價,平均漲幅8.4%,但工業用電大戶漲幅高達15%超過原先預期,工業界大為不滿。工總27日直言,非常遺憾!必將衝擊產業,恐將影響企業在台投資意願;工商協進會則憂慮恐將衝擊工商產業復甦,因此均強烈呼籲,重新檢視能源政策、檢討電力結構及能源占比,同聲建議:能源選項不應排除核能。
綜合媒體報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這個漲幅太離譜了」,且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稅收都有很大貢獻的製造業來說,既不公平也不正確,會讓台灣投資環境惡化。
林伯豐強調,台灣電價會貴,很大的原因在於能源政策的錯誤,依靠燃煤與燃氣發電,對於淨零碳排也不是好事,政府應該要將核電納入考慮。
工總理事長、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也說,「台灣電價不是漲跌問題,而是策略問題」,政府應務實檢討能源結構,如果政府不正視最乾淨且對淨零碳排最有效率的核能發電,要透過大規模建構離岸風電及太陽能,且比率要拉升至六成,恐難達到目標。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指出,工商界理解調高電價的必要性,也願共體時艱,但在夏季電價與疫後復甦關鍵時刻,電價調漲恐衝擊工商產業復甦,牽動民生物價上揚。他建議,政府應思考妥善配套措施,包括今年是否再次調漲電價宜審慎考量,大宗物資進口關稅降稅、免稅措施盼延長至年底,並儘可能穩定匯價,緩解物價上漲壓力。
供電穩定無虞,是工商界最關切議題,吳東亮說,盼政府考慮將現有核電等基載機組延役,長期而言,政府能源政策應考量節能減碳與電力安全,改變電力供需結構,建立多元供電可能性,例如新一代核能。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也說,供電不穩定造成影響與衝擊遠大於電價。他透露,會中很多委員對天然氣占比高,對能否穩定供電及電價波動,有很大疑慮。他說,現實的是國際情勢變化,天然氣占比如此高,綠能萬一不順,要如何穩定供電?應該考慮核二、核三延疫,甚至重新考慮核四,長遠來看,能源政策必須檢討。
金寶董事長許勝雄昨天在股東會後受訪表示,雖然政府與民間都很積極朝向綠電發展,但畢竟短時間之內還難以趕上,建議政府可以把核能當作是一個備載概念,「現在這個階段,真的是應該可以考慮了吧」。
特高壓用電大戶電價將調漲百分之十五,晶圓代工大廠,同時也是用電大戶台積電、聯電和力積電都噤聲,不對這次漲幅做任何評論,強調會透過持續生產效率因應,不過,多數晶圓廠還是再呼籲,希望政府強化供電穩定性,免得跳電頻傳,廠商得繃緊神經。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則認為,先前是「連七凍」,但現在一次漲15%,調漲幅度大、連適應的緩衝期都沒有,企業怎麼受得了?台灣電價偏低,且高達98%能源仰賴進口,隨著能源價格大漲、適度反應發電成本,大家可以接受。他建議應逐步調漲,給企業有適應、反映成本的時間,如果過去幾次都以每次2~3%幅度調漲,企業就有時間因應。而且現在大環境不好,終端需求差,電價如此大的調幅,企業是無法向下反映成本的。
台灣鋼鐵公會理事長翁朝棟緩頰說,產業電費多年沒漲,遞延到今年反應,總要面對現實,鼓勵鋼界加強發展汽電共生或多元綠電,共同面對全球能源大漲的議題。
中鋼副總黃一中指出,去年總用電量約五十億度,廠內汽電共生系統自發電比率約為五成五。電價調漲百分之十五,中鋼初估每年約會增加成本新台幣八億元。
【中評社】
綜合媒體報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這個漲幅太離譜了」,且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稅收都有很大貢獻的製造業來說,既不公平也不正確,會讓台灣投資環境惡化。
林伯豐強調,台灣電價會貴,很大的原因在於能源政策的錯誤,依靠燃煤與燃氣發電,對於淨零碳排也不是好事,政府應該要將核電納入考慮。
工總理事長、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也說,「台灣電價不是漲跌問題,而是策略問題」,政府應務實檢討能源結構,如果政府不正視最乾淨且對淨零碳排最有效率的核能發電,要透過大規模建構離岸風電及太陽能,且比率要拉升至六成,恐難達到目標。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指出,工商界理解調高電價的必要性,也願共體時艱,但在夏季電價與疫後復甦關鍵時刻,電價調漲恐衝擊工商產業復甦,牽動民生物價上揚。他建議,政府應思考妥善配套措施,包括今年是否再次調漲電價宜審慎考量,大宗物資進口關稅降稅、免稅措施盼延長至年底,並儘可能穩定匯價,緩解物價上漲壓力。
供電穩定無虞,是工商界最關切議題,吳東亮說,盼政府考慮將現有核電等基載機組延役,長期而言,政府能源政策應考量節能減碳與電力安全,改變電力供需結構,建立多元供電可能性,例如新一代核能。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也說,供電不穩定造成影響與衝擊遠大於電價。他透露,會中很多委員對天然氣占比高,對能否穩定供電及電價波動,有很大疑慮。他說,現實的是國際情勢變化,天然氣占比如此高,綠能萬一不順,要如何穩定供電?應該考慮核二、核三延疫,甚至重新考慮核四,長遠來看,能源政策必須檢討。
金寶董事長許勝雄昨天在股東會後受訪表示,雖然政府與民間都很積極朝向綠電發展,但畢竟短時間之內還難以趕上,建議政府可以把核能當作是一個備載概念,「現在這個階段,真的是應該可以考慮了吧」。
特高壓用電大戶電價將調漲百分之十五,晶圓代工大廠,同時也是用電大戶台積電、聯電和力積電都噤聲,不對這次漲幅做任何評論,強調會透過持續生產效率因應,不過,多數晶圓廠還是再呼籲,希望政府強化供電穩定性,免得跳電頻傳,廠商得繃緊神經。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則認為,先前是「連七凍」,但現在一次漲15%,調漲幅度大、連適應的緩衝期都沒有,企業怎麼受得了?台灣電價偏低,且高達98%能源仰賴進口,隨著能源價格大漲、適度反應發電成本,大家可以接受。他建議應逐步調漲,給企業有適應、反映成本的時間,如果過去幾次都以每次2~3%幅度調漲,企業就有時間因應。而且現在大環境不好,終端需求差,電價如此大的調幅,企業是無法向下反映成本的。
台灣鋼鐵公會理事長翁朝棟緩頰說,產業電費多年沒漲,遞延到今年反應,總要面對現實,鼓勵鋼界加強發展汽電共生或多元綠電,共同面對全球能源大漲的議題。
中鋼副總黃一中指出,去年總用電量約五十億度,廠內汽電共生系統自發電比率約為五成五。電價調漲百分之十五,中鋼初估每年約會增加成本新台幣八億元。
【中評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