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普二次通話:「葫蘆裡賣的甚麼藥」
.jpg)
2022-06-20 00:00:00
73797
習普二次通話凸顯中共在俄烏戰局走向可以發揮的作用。讓外界感興趣的是,中共未來是否改變目前不作調人的立場,轉而扮演謀和的角色。我認為答案除了考量中共本身的利益外,也包括普丁對俄烏戰情的評估。或許這就是習普通話那個葫蘆裡賣的藥!
趙春山/評論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於本月15日通了電話,這是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兩國元首的第二次通話,上一次是今年2月25日。在俄烏戰爭陷入膠著的時刻,這通電話不免引起外界猜疑,不知道「葫蘆裡賣甚麼藥」。美國國務院警告,在俄侵烏問題上,支持俄方的國家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回應,中國是「站在公道一邊」。
此次通話適逢習近平69歲生日,普丁藉此表達私人友誼,乃屬人之常情。習近平上台後的首次外訪,對象就選定莫斯科,代表他對這個鄰近大國的高度重視。習和普丁都是民族主義者,前者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奮鬥目標;後者則嚮往恢復昔日「俄羅斯帝國」的光彩,兩人惺惺相惜。
美國對習普二次通話的關注,是擔心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採偏向俄羅斯的立場,認為中方提供俄國的援助,會讓西方的制栽行動大打折扣。如國務院發表的聲明中所說:「中國聲稱自己中立,但中國自身行為顯示,中國仍在投資自己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
但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當涉及習近平對普丁的支持時,中國方面的聲明是有分寸的。」例如,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文指稱,習近平在電話說明了「俄方為在外部勢力製造的安全挑戰面前,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所採取行動的合法性」;但這段文字未見諸於「新華社」發布的內容。
「新華社」僅指出習近平在通話中強調,「中方始終從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認為「各方應該以負責任方式推動烏克蘭危機得到妥善解決。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應有作用。」其實,這就是俄烏戰爭爆發後,中方表達的一貫立場。
在俄烏戰爭期間,中國仍持續向俄羅斯購買農業和能源產品,但公開否認俄羅斯向中國請求提供軍事裝備或經濟援助的說法。中國商務部上個月承認,美國及其盟國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及威脅懲罰那些藐視這些規則的中國公司的做法,已經擾亂了中俄貿易;僅管如此,今年前5個月的中俄貿易額,仍逆勢大幅增長了28.9%,達到658億美元,雙方正努力朝兩國元首確定的2000億美元貿易目標邁進。此外,中俄在能源、核能、航空、航太、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也進展的十分順利。
烏克蘭情勢只是習普二次通話內容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藉此表達雙方在涉及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的相互支持。在歐洲地區,俄國需要中國的支持,因為相較之下,西方幾乎一面倒向烏克蘭的立場,已使俄羅斯處於被孤立的狀態。
從俄羅斯出兵烏國後,歐洲國家領導人即紛紛出訪基輔,最近的一波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和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6月16日的訪問。拜登未曾訪問過烏克蘭,但是第一夫人吉兒.拜登(Jill Biden)已和烏克蘭第一夫人歐倫娜(Olena Zelenska)見了面。
在亞太地區,美國意圖在外交、軍事和經濟方面遏制中共,而普丁則在電話中對習近平送暖。普丁除了表達俄方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外,特別強調「反對任何勢力藉新疆、香港、台灣等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當「台灣問題」甚囂塵上之際,普丁這番表態應讓習近平感到相當滿意。
習普二次通話加深美國對中俄結盟的戰略疑懼。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4月28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有62%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中俄夥伴關係已對美國形成嚴重問題。拜登政府在民意的壓力下,基於選票的考量,可能被迫對未來美國處於「兩線作戰」的想定,進行「超前部署」。
美國目前的處境確是非常尷尬。《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前駐北約大使、現任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主席達爾德(Ivo Daalder)的話說,戰場僵局留給美國政府一個艱難的抉擇,即不是繼續幫助烏克蘭保持可能的血腥現狀和帶來毀滅性全球後果,就是停止支援、允許莫斯科佔上風,而「這將意味著拿烏克蘭餵養狼群,沒有人準備這麼做」。
日本比美國看來更為緊張,擔憂中共正在「利用俄羅斯來恐嚇日本」。實際上,去年以來中俄就經常在日本附近海域和空域舉行聯合軍事活動。去年10月,中俄軍艦一起通過北海道以南、連接日本海和太平洋的狹窄津輕海峽,以及沿日本西南部、通過連接東海和太平洋的大隅海峽,這是中俄軍艦首次共同通過日本主要的海峽。因此,6月12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直接向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表達,對中俄聯合軍事行動的嚴重關切。
有大陸學者指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中俄關係「黃金標準」,不會因俄烏衝突造成的政治和安全亂象而改變。但在中國大陸內部,雖然主流意見還是傾向支持俄羅斯,但確實已出現「挺烏抗俄」的聲音,甚至認為中國應和普丁切割。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美國如在印太戰略中加大遏制中共的力度,反而會因此成為中俄形成「準同盟」關係的「強化劑」。
習普二次通話凸顯中共在俄烏戰局走向可以發揮的作用。讓外界感興趣的是,中共未來是否改變目前不作調人的立場,轉而扮演謀和的角色。我認為答案除了考量中共本身的利益外,也包括普丁對俄烏戰情的評估。或許這就是習普通話那個葫蘆裡賣的藥!
【圖片為資料照】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於本月15日通了電話,這是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兩國元首的第二次通話,上一次是今年2月25日。在俄烏戰爭陷入膠著的時刻,這通電話不免引起外界猜疑,不知道「葫蘆裡賣甚麼藥」。美國國務院警告,在俄侵烏問題上,支持俄方的國家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回應,中國是「站在公道一邊」。
此次通話適逢習近平69歲生日,普丁藉此表達私人友誼,乃屬人之常情。習近平上台後的首次外訪,對象就選定莫斯科,代表他對這個鄰近大國的高度重視。習和普丁都是民族主義者,前者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奮鬥目標;後者則嚮往恢復昔日「俄羅斯帝國」的光彩,兩人惺惺相惜。
美國對習普二次通話的關注,是擔心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採偏向俄羅斯的立場,認為中方提供俄國的援助,會讓西方的制栽行動大打折扣。如國務院發表的聲明中所說:「中國聲稱自己中立,但中國自身行為顯示,中國仍在投資自己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
但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當涉及習近平對普丁的支持時,中國方面的聲明是有分寸的。」例如,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文指稱,習近平在電話說明了「俄方為在外部勢力製造的安全挑戰面前,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所採取行動的合法性」;但這段文字未見諸於「新華社」發布的內容。
「新華社」僅指出習近平在通話中強調,「中方始終從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認為「各方應該以負責任方式推動烏克蘭危機得到妥善解決。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應有作用。」其實,這就是俄烏戰爭爆發後,中方表達的一貫立場。
在俄烏戰爭期間,中國仍持續向俄羅斯購買農業和能源產品,但公開否認俄羅斯向中國請求提供軍事裝備或經濟援助的說法。中國商務部上個月承認,美國及其盟國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及威脅懲罰那些藐視這些規則的中國公司的做法,已經擾亂了中俄貿易;僅管如此,今年前5個月的中俄貿易額,仍逆勢大幅增長了28.9%,達到658億美元,雙方正努力朝兩國元首確定的2000億美元貿易目標邁進。此外,中俄在能源、核能、航空、航太、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也進展的十分順利。
烏克蘭情勢只是習普二次通話內容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藉此表達雙方在涉及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的相互支持。在歐洲地區,俄國需要中國的支持,因為相較之下,西方幾乎一面倒向烏克蘭的立場,已使俄羅斯處於被孤立的狀態。
從俄羅斯出兵烏國後,歐洲國家領導人即紛紛出訪基輔,最近的一波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和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6月16日的訪問。拜登未曾訪問過烏克蘭,但是第一夫人吉兒.拜登(Jill Biden)已和烏克蘭第一夫人歐倫娜(Olena Zelenska)見了面。
在亞太地區,美國意圖在外交、軍事和經濟方面遏制中共,而普丁則在電話中對習近平送暖。普丁除了表達俄方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外,特別強調「反對任何勢力藉新疆、香港、台灣等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當「台灣問題」甚囂塵上之際,普丁這番表態應讓習近平感到相當滿意。
習普二次通話加深美國對中俄結盟的戰略疑懼。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4月28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有62%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中俄夥伴關係已對美國形成嚴重問題。拜登政府在民意的壓力下,基於選票的考量,可能被迫對未來美國處於「兩線作戰」的想定,進行「超前部署」。
美國目前的處境確是非常尷尬。《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前駐北約大使、現任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主席達爾德(Ivo Daalder)的話說,戰場僵局留給美國政府一個艱難的抉擇,即不是繼續幫助烏克蘭保持可能的血腥現狀和帶來毀滅性全球後果,就是停止支援、允許莫斯科佔上風,而「這將意味著拿烏克蘭餵養狼群,沒有人準備這麼做」。
日本比美國看來更為緊張,擔憂中共正在「利用俄羅斯來恐嚇日本」。實際上,去年以來中俄就經常在日本附近海域和空域舉行聯合軍事活動。去年10月,中俄軍艦一起通過北海道以南、連接日本海和太平洋的狹窄津輕海峽,以及沿日本西南部、通過連接東海和太平洋的大隅海峽,這是中俄軍艦首次共同通過日本主要的海峽。因此,6月12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直接向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表達,對中俄聯合軍事行動的嚴重關切。
有大陸學者指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中俄關係「黃金標準」,不會因俄烏衝突造成的政治和安全亂象而改變。但在中國大陸內部,雖然主流意見還是傾向支持俄羅斯,但確實已出現「挺烏抗俄」的聲音,甚至認為中國應和普丁切割。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美國如在印太戰略中加大遏制中共的力度,反而會因此成為中俄形成「準同盟」關係的「強化劑」。
習普二次通話凸顯中共在俄烏戰局走向可以發揮的作用。讓外界感興趣的是,中共未來是否改變目前不作調人的立場,轉而扮演謀和的角色。我認為答案除了考量中共本身的利益外,也包括普丁對俄烏戰情的評估。或許這就是習普通話那個葫蘆裡賣的藥!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
趙春山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