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內需還要應付通膨 楊金龍:升息半碼是艱難決定

2022-06-17 09:31:57   3789

中央銀行16日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息半碼,總裁楊金龍坦言這確實是「艱難的」決定,因為要兼顧內需產業,但通膨高漲,又不得不升息,所以最後決定升幅幅度不要那麼大,搭配調升銀行存款準備率,對服務業成本影響較小,又能達到緊縮貨幣政策效果。

綜合報導,中央銀行16日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息半碼,總裁楊金龍坦言這確實是「艱難的」決定,因為要兼顧內需產業,但通膨高漲,又不得不升息,所以最後決定升幅幅度不要那麼大,搭配調升銀行存款準備率,對服務業成本影響較小,又能達到緊縮貨幣政策效果。

楊金龍表示,3月考量相關條件,各國主要央行也都升息,台灣產業也逐漸復甦,因此決定升息1碼,也只是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而已,「可以算是勇敢的決定」。

不過,楊金龍指出,這次央行面對的情境,一方面要兼顧受到疫情衝擊的內需產業,一方面又必須展現控制通膨的決心,雖然最後還是決議升息,但幅度不像3月那麼大;同時,也以調升存款準備率方式,比較不會影響到服務業資金成本。他坦言,這次政策搭配上比較複雜,確實是比3月更艱難的決定。

聯準會這次升息3碼後,從利率點陣圖看起來,將一路升到2023年,台灣是否也將持續緊縮貨幣政策?楊金龍指出,雖然台灣1-5月平均通膨率3.02%也算高,不過台灣通膨率主要問題在供給面不是需求面,台灣是否還會持續升息,還是要回過頭來看台灣的經濟情況,「以目前情況來看,我們到年底方向上來是會朝緊縮來走」。

至於央行在經濟成長率跟物價上兩者的優先選項,楊金龍表示,中央銀行法相關規定,第一是金融穩定,第二是銀行業穩健經營,第三是新台幣對內、對外幣值的穩定,所以央行政策任務是在金融與物價穩定前提下,才考量經濟成長。

另外,有位理事建議,基於美國這次升息步調又快又猛,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而台灣下次理監事會議是在9月,在6-9月這段期間,如果國際金融市場再度發生劇烈波動,需要央行做貨幣政策回應,也可以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因應全球金融市場變化。

央行宣布升息半碼 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75%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調高利率3碼,基準利率升至1.5%~1.75%,調升幅度為1994年來最大。緊接著,中央銀行16日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調升至1.5%,為6年餘新高。同步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

中央銀行16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決議全文如下:

一、國際經濟金融情勢

本(2022)年3月本行理事會會議以來,由於俄烏戰事持續,推升大宗商品價格,加以中國大陸嚴格防疫措施,加劇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全球通膨壓力升高;復以美國等主要經濟體進一步升息,金融情勢緊縮,預期本年全球經濟成長力道放緩。伴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緊之影響,近期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加劇。國際機構持續下修本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並上修本年全球通膨率預測值。

展望未來,全球景氣仍面臨多重下行風險,主要包括俄烏戰爭、全球高通膨可能推升通膨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以及國際金融情勢緊縮,恐影響全球生產與經貿活動;而COVID-19疫情反覆,亦增添不確定性。

二、國內經濟金融情勢

(一) 本年第1季,在出口及民間投資成長帶動下,國內經濟穩健成長;製造業景氣持穩,服務業逐漸復甦。勞動市場方面,失業率較上年同期略降,就業人數則較上年同期略減;因物價漲幅較高,工業與服務業受僱員工平均實質總薪資僅微幅成長,產業別薪資成長差異仍大。

4月中旬起,國內疫情再起,企業減班休息人數增加,民眾自主減少外食及旅遊,致消費動能驟減,抑制內需服務業復甦步調。

展望下半年,全球景氣擴張力道減緩,惟新興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商機延續,可望支撐台灣出口動能,加以民間投資持續成長,政府支出增加,且若國內疫情趨緩,民間消費可望逐漸回升。本行預測本年經濟成長率為3.75%(詳附表),低於3月預測值之4.05%。

(二) 年初以來,由於糧食及原油等進口成本攀升,帶動國內相關商品價格調漲,加以天候影響蔬果產量,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走升;本年1至5月平均CPI年增率及不含蔬果及能源之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3.04%及2.33%。本行預估下半年通膨率可望緩步回降,惟仍居高;本行上修本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83%及2.42%。

(三) 近月銀行體系超額準備約為700億元水準,本年1至4月全體銀行放款與投資年增率及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分別為8.62%、7.94%;長短期利率走升。
 
三、本行全體理事一致同意調升政策利率0.125個百分點及新台幣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

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國際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大,國內物價漲幅將續居高;近月國內疫情嚴峻,干擾內需服務業復甦步調,抑制民間消費動能;此外,國際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可能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本行理事會認為調升本行政策利率,並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可明確宣示本行續採緊縮性貨幣政策立場,有助強化政策效果,抑制國內通膨預期心理,達成維持物價穩定,並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之政策目標。

本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0.125個百分點,分別由年息1.375%、1.75%及3.625%調整為1.5%、1.875%及3.75%,自本年6月17日起實施。

另調升新台幣活期性及定期性存款準備率各0.25個百分點(詳附件),自本年7月1日起實施。

鑑於全球通膨壓力、景氣下行風險高,本行將密切關注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風險、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全球疫情演變等對國內物價情勢之影響,以及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發展,對全球及國內經濟金融情勢之影響;適時調整本行貨幣政策,以達成維持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並於上述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成長之法定職責。

四、本行自2020年12月以來,四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迄今,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成長趨緩,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大致穩定,有助銀行授信風險控管。隨政府各部會落實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措施,加以受疫情影響,本年以來房市交易趨緩,近月全國及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轉呈負值。本行緊縮貨幣政策,亦有助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未來本行將持續關注不動產貸款情形,並檢視管制措施之執行成效,適時檢討調整相關措施內容,以促進金融穩定。

五、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若有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與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時,本行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中評社】

延伸閱讀》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