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紅利吐盡,民進黨惹怒青年世代

2022-05-30 16:30:17   29552

中國有句順口溜,「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夕回到解放前」。《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2022年5月國政民調」,就有點這個味道。這一波的疫情,民進黨似乎把過去兩年累積的「防疫紅利」,全部都吐了回去。

單厚之/評論

中國有句順口溜,「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夕回到解放前」。《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2022年5月國政民調」,就有點這個味道。這一波的疫情,民進黨似乎把過去兩年累積的「防疫紅利」,全部都吐了回去。
「5月國政民調」顯示,因為疫情爆發,蔡總統的信任度下滑了5.9%、不信任增加了5.7%,滿意度下滑了6.1%、不滿意增加了5.6%。而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滿意度下滑了6.9%、不滿意度增加了4.8%,蘇揆的滿意度出現了暌違已久的「死亡交叉」,滿意度為43.0%、不滿意度是48.5%,民眾對蘇揆的評價是2019年8月以來最低值。

在政黨好感度部分,民進黨的好感度小幅下滑2.0、為43.0%,反感成長3.9%、為44.2%。國民黨雖然因為桃園提名爭議引發支持者強烈不滿,但好感度仍成長5.0%、為27.5%,反感下降4.5%、為55.4%。
「5月國政民調」蔡總統信任度為48.7%、不信任為44.0%,信任與不信任的差距比上個月大幅縮小。在民調報告中,多次提到民眾對蔡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大致回復到去年三級警戒」的水準。
而去年三級警戒期民眾對蔡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就是2020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水準,顯示民眾對蔡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已經重新來到防疫以來的低點,過去民進黨政府自豪的「防疫紅利」,恐怕已經所剩無幾。尤其蘇揆的滿意度,更是2019年8月以來的最低值。

觀察蔡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走勢可以發現,蔡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在2021年5月、9月分別有兩次較大的下滑。「2021年5月國政民調」蔡總統的信任度為48.1%(8.9%↓)、不信任46.7%(9.9%↑),蔡總統的滿意度則為48.9%(7.1%↓)、不滿意度47.3%(6.0%↑)。

「2021年9月國政民調」,蔡總統的信任度則為47.8%(7.3%↓)、不信任度則為46.8%(5.5%↑),滿意度則為47.8%(7.2%↓)、不滿意度48.4%(5.1%↑),滿意度已經出現死亡交叉,但次月就快速拉回。這個月蔡總統信任度、滿意度的下滑幅度,則是過去13個月來第3大。

對比這3次蔡總統滿意度大幅下滑,都與防疫準備不足有關。去年5月是缺疫苗,郭台銘和台積電、慈濟要捐BNT,卻遭指揮中心刁難;去年9月是BNT終於抵台,但卻優先給12~18歲學生施打,但很多年輕人連第一劑都沒著落,同時也缺第2劑。而這一次,毫無疑問就是缺快篩跟兒童疫苗。

疫情爆發必然會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不滿,但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30~39歲的族群,對蔡政府的好感度變化尤其大。對比4、5月的國政民調,4月20~29、30~39、40~49歲族群,對蔡總統的信任指數分別是51.0、51.5、51.0,但5月卻變成48.8、46.6、48.6,30~39歲對蔡總統的信任明顯變化較大。

從蔡總統的滿意度也可以看出同樣的趨勢,4月3族群的滿意比例分別是56.4%、55.5%、49.2%,不滿意37.5%、45.1%、44.7%;但5月則滿意度變成52.7%、46.4%、51.5%,不滿意42.6%、45.5%、45.6%。

對於蘇揆的滿意度,3族群在4月分別是49.5%、52.8%、47.8%,不滿意度42.1%、42.2%、45.3%;5月則是滿意度40.1%、41.3%、43.5%,不滿意43.5%、53.9%、50.7%。對民進黨的好感度,3族群4月是36.1%、47.3%、41.7%,反感44.1%、40.8%、42.2%,5月則是好感45.1%、35.5%、42.9%,反感41.3%、52.2%、44.8%。

原本30~39歲族群,4月對蘇揆的滿意度、民進黨好感度都是3年齡層最高,結果到了5月卻是不滿、反感最高的一群。根據行政院的統計,台灣初婚年齡的平均數是男生32.3歲、女生30.4歲,生母的平均年齡則是32.29歲,這個年齡層的民眾是家有幼童的主力,由此就可以想見,為何他們對民進黨政府的好惡,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這個年齡層的民眾在「疫情是否失控」、「是否支持共存」的態度和其他族群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問到誰該為疫情負責時,分別有36.2%認為是陳時中、26.1%認為是蔡英文,兩者皆是所有年齡層之最。

疫情爆發,民眾對陳時中的表現不滿意度大幅升高,4月仍有高達63.9%民眾滿意陳時中的表現,33.0%不滿;但5月滿意的比例就大幅降低到48.9%,不滿意增加到47.6%。同樣的,4月30~39歲對陳時中滿意的高達67.2%,是所有年齡層的第2高(僅次於60~69歲,70歲以上同為67.2%),不滿意僅31.1%是所有年齡層第3低(此於60~69、70以上);但到了5月,30~39歲對陳時中的滿意降到44.5%,是所有年齡層最低,不滿意則為52.4%,是所有年齡層最高。
受到疫情的影響,5月藍綠板塊也有明顯的變化,G1~G3的泛藍族群合計24.2%、比上月小幅增加1.7%,G4~G6的中間選民合計41.0%、比上月增加4.1%,G7~G9泛綠族群則減少5.8%、為34.8%。從去年10月之後,泛綠板塊就成為最大的政治板塊,G7~G9的比例經常超過4成、甚至達到4成5,這是過去半年多,泛綠板塊首次小於中間選民,綠營必須要關注後續的變化。

雖然政治板塊綠消藍漲、國民黨的好感度也有起色,但本月自認泛藍立場的民眾僅微幅增加0.1%、為17.4%,顯然國民黨中央的作為,仍然無法獲得民眾的認同。從交叉分析也可以看出,國民黨在全省的好感度都有明顯的提升,但唯獨桃竹苗幾乎沒有變化,顯然是受到桃園提名爭議的影響。而即便是國民黨支持者,對國民黨的好感比例也僅從上個月的69.7%小幅提升到73.9%,但反感的比例卻從21.0%提高到了23.1%。

整體而言,民進黨要擔心是否會流失30~39整個世代的支持,尤其而同意疫苗不足的問題,似乎無法立即緩解,要重現去年5月、9月的強勢反彈,似乎有一定的難度。而日前蘇揆要辦郭彥均的說法,更是雪上加霜。而國民黨被支持者討厭的情況並沒有改變,想要「團結」支持者,打贏年底的選舉,也並不樂觀。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