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增663例本土 柯文哲建議「以篩代隔」否則北市1周後停擺

2022-04-22 12:10:58   1759

台北市新增663例本土。台北市長柯文哲21日指出,北市現在有1.2萬人居家隔離、4.9萬人停課中,隨著確診人數上升,數字還會上升,估再一週台北市就會停擺,顯然標準一定要改,再過一個禮拜全臺北市都可能會停課,他主張以快篩代替隔離,不過大家都可以討論。

疫情持續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21日指出,北市現在有1.2萬人居家隔離、4.9萬人停課中,隨著確診人數上升,數字還會上升,估再一週台北市就會停擺,顯然標準一定要改,再過一個禮拜全臺北市都可能會停課,他主張以快篩代替隔離,不過大家都可以討論。

台北市政府網站消息,臺北市長柯文哲、副市長黃珊珊因居家隔離,21日以視訊方式召開防疫記者會,副市長蔡炳坤則在市府列席。柯市長首先說明,在臺北市有7個公費PCR篩檢站,目前數據可以看到,過去的陽性率大約是0.3%,但4月19日到21日,陽性率卻到達2.5%,篩檢增加、陽性率也增加,代表臺北市12個行政區的社區都有多人感染。指揮中心公布本土確診個案2969人,而臺北市到20日為止,居隔人數有12,077人,停課學校144校、機構3所,總共49,550人停課中,這對臺北市來說是很大的衝擊。柯文哲並建議中央先處理5到11歲的兒童打兩劑疫苗,12-18歲的青少年,以及65歲以上者要打第三劑。

現在臺北市以12行政區為單位,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居家照護,但有民眾反映接到衛生局電話,通知確診,卻等不到隔離通知。柯市長說明,因為大量確診案例湧入中央法傳系統,造成通知延誤,可能長達3天。建議民眾如果被告知確診,可以自行打電話到所居住的行政區,白天夜晚都有不同的專線,但由於白天區級服務中心輪班者較多,建議民眾盡量在早上9點,到下午5點之前撥打區專線。過了上班時間則撥(02)23753782或者1999,如果病況嚴重則直接打119。

副市長黃珊珊說明聯合醫院副總院長染疫情形,表示他是被病患感染,匡列對象10人,目前8人篩檢陰性,其他人還在等待檢測結果。由於副總院長19日到過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進行工作報告,北市衛生局也會依照九宮格方式匡列,不會一次匡列所有衛生委員會的出席人員。

副市長蔡炳坤則說明疫苗接種狀況,表示由於最近疫情升溫,接種人數也增加。第八期預約人數高達59,904人,是兩個月以來新高。200多個接種站,也有175個額滿。蔡副市長也希望包括未來兒童疫苗、青少年的第三劑,甚至是高齡長者的第四劑,中央都能有妥善疫苗規劃,不要造成供需落差。

媒體詢問,聯醫副總院長確診,請問19號同場出席的衛生局、聯醫高層,有哪些人都被匡列需居家隔離,以及採檢結果為何?是否影響防疫人力與規劃?黃珊珊表示,聯合醫院匡列部分,目前是位10位居隔,就工作上不會受太大的影響;另外,臺北市政府已經很早就進行居家辦公演練,現在公務會議大部分都是用視訊,所以應該不至於影響到公務的執行。

媒體詢問,產業局長林崇傑的駕駛確診,該駕駛最後上班日以及相關匡列對象有多少是市府員工?目前掌握到的人數?還有影響各局處的狀況?黃珊珊回答說,20日林崇傑局長接到通報時還有上班,目前疫調人員正在對駕駛接觸的人進行匡列,市府有代駕方式可以找人替代有狀況的駕駛;蔡炳坤則就市府同仁狀況回答說,林局長的駕駛確診,馬上就進行匡列,目前匡列5位,其中有一位是財政局的公務駕駛,PCR檢測後為確診,其他4位經檢測是陰性,進行居家隔離。蔡炳坤表示,21日統計, 市府員工有62人確診,居隔(含採檢)是478人,市府各單位運作已建立完整的SOP,不會有問題,如果有任何員工確診,會立即通報、該樓層也會進行封鎖、禁止進出,等到同仁快篩檢測陰性之後,再自行返家,場所並清消24小時,人員檢測為陰性,第三天才會回來上班,目前市府大樓運作沒有任何問題。

媒體詢問,有民眾投訴,自己住在一廳三房一衛的公寓,室友前天確診,衛生局疫調判定只有該確診者需居家隔離,另外兩名室友都不用,投訴民眾認為三個人都是使用相同的公共空間,自己沒有被匡列,擔心自己會陰轉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上班?黃珊珊回答說,第一時間疫調,一定是問確診者本人,確診者本人自己認為與室友最近並沒有直接接觸,所以疫調同仁當時確定他們不是密切接觸者。像這樣接觸到確診者,沒有被居家隔離,但有疑惑的話,一樣可以打區級關懷中心通報,因為疫調時確診者沒有提出,或是其所說的內容可能跟接觸者的感受不同,希望接觸者主動通報,因為居家隔離沒辦法匡列這麼多人,希望自主管理的人可以主動通報,疫調人員會進行進一步的疫調,有必要也會進行居家隔離相關。未來也將採取「以篩代隔」的方式。

媒體詢問,中央預估4月底單日確診破萬,陳時中部長也說,20%人口染疫並非不可能,但希望把確診數壓在15%,柯市長的看法?目前確診數是朝等比級數成長嗎?一個兩個月後,醫療量能撐得住嗎?柯市長20日提到中央低估中重症確診數,柯市長認為比率應該是多少?柯文哲回答,會影響最後總感染人數的是疫苗覆蓋率,公共措施只是延緩感染的速度,對最後感染總人數不會有影響。在確知沒辦法清零,必須與病毒共存的時候,使用公共手段來抑制感染人數,理由是如果完全不管它,一下子感染人數會衝太高,超過整個社會的忍受與應付範圍,會造成高死亡率,如果感染人數慢慢出現的話,會比較好應付。柯文哲以他在臺大醫院工作的例子指出,有一年H1N1大流行,感染者病情最嚴重會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症」,如果呼吸器與100%氧氣都沒有效果,就只剩下葉克膜,當時臺大醫院有9台葉克膜,如果需要的病患少於9人,幾乎每個都可以救活,因為葉克膜醫治流感造成的成人呼吸窘迫症,存活率接近九成;但如果9台就被病患使用中,第10個病患沒有葉克膜可以用就會致死。當只有疫苗覆蓋率可以決定總感染人數,希望維持感染人數在多少比較合理?以韓國為例,約有總人口5千多萬人約有三分之一感染新冠肺炎,如果這1700多萬人感染集中在兩三個禮拜,無論是怎樣的醫療體系都會一下就被擊垮,但如果這1700多萬人感染者分散在5、6個月內出現,對整個社會的衝擊或許就不會那麼大。

媒體詢問,有專家認為,政府要讓民眾回歸正常生活,不應過多限制,應讓預防醫學退場,回歸到臨床醫學,以新北2歲童為例,該就醫應立即就醫,指揮中心應儘快解編,法規上也應從《特別條例》回歸《傳染病防治法》,柯市長怎麼看?柯文哲表示,臺灣的新冠肺炎總感染人數大概會是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問題是在多長的時間內讓這三分之一的人被感染?他也不贊成完全不管,像韓國一天20萬人感染,臺灣不見得受得了,這並沒有標準答案,這是政策選擇的問題。

媒體詢問,疫情不斷升溫,小朋友也還沒有打疫苗,學校停課標準要調整嗎?柯文哲表示,我們現在就是矛盾,腦袋在想共存,手段卻採取清零,21日臺北市有4萬9千名學生停課,如果政策不改,再過一個禮拜全臺北市都可能會停課,他主張以快篩代替隔離,不過大家都可以討論。

媒體詢問,ACIP昨日召開專家會議,決議12-17歲青少年隔5個月要開打追加劑、65歲以上的長者開放施打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柯市長會擔心頻繁施打讓民眾接種疲乏嗎?還有醫師認為入冬病毒擴散快,一般民眾也需打第四劑,柯市長認同嗎?柯文哲回答說,有其他國家的數據可以先看,現在要處理5到11歲的兒童打兩劑疫苗,12-18歲的青少年,以及65歲以上者要打第三劑,至於18歲至65歲者要不要打第四劑,建議看其他國家數據再決定。

媒體詢問,疫情攀升,民眾疫苗打氣回升,有民眾表示很難預約,目前北市疫苗庫存是否吃緊,因應為何?蔡炳坤回答說,因大家接種意願拉高,疫苗調度顯得吃緊,但市府會隨時跟中央反應,原本催種計畫行中,像針對長者還是有一千塊禮券優惠鼓勵接種;有關兒童接種疫苗,市府也已做好準備,只等中央啟動,時程一確定就會開始幫小朋友接種疫苗。但希望中央在整個疫苗政策及時程要做好規劃,供應充足疫苗,才不會讓民眾產生疑慮,希望疫苗不但能打好打滿,更要滿足民眾需求,不要造成恐慌。

媒體詢問,文山區華興里長說,他們里內就有一個社區明訂外送員不能送餐上去只能放管理室,但管委員人力有限也無法送,要居隔住戶要自己想辦法找人拿上去,這該如何解決?里長更說建管處、衛生局互踢皮球,市府目前了解的狀況?黃珊珊表示,市府會公告,要求管委會若拒絕市府人員送相關物資給居隔的住戶,管委會就要負責派人送到居隔者家門口,若管委會不處理,則依法開罰。希望管委會能體諒居隔民眾在家生活與醫療的必要 需求,協助讓他們拿得到這些物品。

媒體詢問,主持人周玉蔻確診,衛生局目前匡列狀況?有人說,上節目有戴口罩,就不用隔離,合理嗎?也有人說錄影過程中有人脫口罩,是否需要匡列?黃珊珊表示,市府會回到居隔認定來看,並進行疫調。依確診者說法,也會詢問接觸者,但重點是第一線同仁的專業判斷,如有拿下口罩待比較久的情形,按原本的標準還是會隔離,但市府會尊重第一線的判斷。

COVID-19 確定病例新增例663本土及26例境外移入

臺北市21日新增663例本土及26例境外移入病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之間,339名男性,350名女性,本土案例分別居住於萬華區78例、大安區70例、中山區67例、信義區66例、士林區59例、北投區57例、大同區53例、文山區51例、松山區43例、中正區及內湖區各42例、南港區35例。

臺北市衛生單位1名確診者足跡涉及臺北市議會疫情說明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 臺北市1名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於20日得知與確診者同場域,經採檢PCR後確診,確診前一日曾到臺北市議會,北市衛生局已通知臺北市議會並請同場域人員加強自我健康監測。截至20日中午12時,已匡列居家隔離10人,PCR檢驗結果8人陰性,2人檢驗中。自主健康管理12人,其中10人陰性,2人檢驗中。

北市衛生局呼籲有症狀先快篩
近期國內本土疫情升溫,北市衛生局提醒,請民眾加強自我健康監測,每日定時量測體溫及監測有無疑似症狀,若有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或疑似接觸確診者、足跡重疊等情形,建議先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快篩檢測結果陽性時,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以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接送等方式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如無法自行前往,則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協助安排防疫計程車。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快篩檢測陰性請休養至無症狀,再返回工作崗位,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

臺北市設有7個社區篩檢站,民眾可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中興、仁愛、陽明、忠孝院區、關渡及萬芳醫院預約採檢,採檢前請戴好口罩,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服務時間擴增為週一至週日上午8時至11時30分,下午1時至4時30分,疫情訊息可撥打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或1999市民熱線詢問。民眾若出入公共場域、餐飲場所等,務必落實戴口罩,實聯制、體溫量測、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工作,以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