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增61例 陳其邁:國小生多未打疫苗建議下調接種年齡

2022-04-13 11:31:45
981
高雄12日新增61例COVID-19確診個案,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建議中央政府下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施打年齡,否則國民小學生幾乎沒打疫苗,傳播風險高。
綜合報導,高雄12日新增61例COVID-19確診個案,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建議中央政府下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施打年齡,否則國民小學生幾乎沒打疫苗,傳播風險高。
據陳其邁臉書消息,高雄12日新增61例COVID-19確診個案,隔離期間陰轉陽22例,可傳染期內無公共場所活動史、外縣市旅遊史14例、娛樂場所群聚及密切接觸者各10例,另5例疫調中。市長陳其邁說,風險主要來自跨縣市移動,外縣市旅遊史、外縣市娛樂場所風險導致社區風險增加。
高醫鍾飲文院長進一步來說明家長們關注的:「如果小朋友染疫,會有什麼症狀?」
目前本土染疫者,以20-50歲占比最高;但90歲以上中重症率達50%。所以請長輩一定要盡快接種疫苗。
兒童確診,大部分屬於輕症或無症狀,需要謹慎,但不用過度恐慌。如果小於12歲,以發燒為主、國中高中,最多則是喉嚨不舒服症狀,其次才是咳嗽。
以美國情形來說,兒童確診以5-11歲近四成最多,應與家裡與學校接觸密切機會多,有時小朋友也無法戴好口罩有關。和國內接近,以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為主要症狀。研究顯示,美國5歲以下兒童感染Omicron,重症、住院、使用呼吸器風險比delta低許多。
目前Omicron變異株,並未被觀察到較高重症率。但提醒小朋友如果年齡小於一歲、神經代謝相關疾病、肥胖等,是兒童感染COVID-19後,可能發展成重症的風險因子,家長要特別注意。
根據美國統計,兒童有非常罕見併發症,發生率不到1%,十萬個確診個案中約有兩位,通常在感染後2-6週發生。主要會是發燒、腸胃道症狀等等。
而英國研究,有4-11歲兒童有1%、青少年有2.7%會有新冠長期症候群,如果兒童、青少年染疫後持續超過12週嗅覺味覺異常,請家長特別留意。
小朋友還是以無症狀、輕症為大多數,家長不用過度擔心。也建議中央施打年齡可往下調整,在國小學童部分,可以參酌臨床經驗、文獻資料等,研議接種疫苗的可能。高雄市幾家大型醫療院所,包括四大醫學中心,針對小朋友部分也加強整個後續醫療處理量能。
【圖片來源:中央社(高雄市政府提供)】
據陳其邁臉書消息,高雄12日新增61例COVID-19確診個案,隔離期間陰轉陽22例,可傳染期內無公共場所活動史、外縣市旅遊史14例、娛樂場所群聚及密切接觸者各10例,另5例疫調中。市長陳其邁說,風險主要來自跨縣市移動,外縣市旅遊史、外縣市娛樂場所風險導致社區風險增加。
高醫鍾飲文院長進一步來說明家長們關注的:「如果小朋友染疫,會有什麼症狀?」
目前本土染疫者,以20-50歲占比最高;但90歲以上中重症率達50%。所以請長輩一定要盡快接種疫苗。
兒童確診,大部分屬於輕症或無症狀,需要謹慎,但不用過度恐慌。如果小於12歲,以發燒為主、國中高中,最多則是喉嚨不舒服症狀,其次才是咳嗽。
以美國情形來說,兒童確診以5-11歲近四成最多,應與家裡與學校接觸密切機會多,有時小朋友也無法戴好口罩有關。和國內接近,以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為主要症狀。研究顯示,美國5歲以下兒童感染Omicron,重症、住院、使用呼吸器風險比delta低許多。
目前Omicron變異株,並未被觀察到較高重症率。但提醒小朋友如果年齡小於一歲、神經代謝相關疾病、肥胖等,是兒童感染COVID-19後,可能發展成重症的風險因子,家長要特別注意。
根據美國統計,兒童有非常罕見併發症,發生率不到1%,十萬個確診個案中約有兩位,通常在感染後2-6週發生。主要會是發燒、腸胃道症狀等等。
而英國研究,有4-11歲兒童有1%、青少年有2.7%會有新冠長期症候群,如果兒童、青少年染疫後持續超過12週嗅覺味覺異常,請家長特別留意。
小朋友還是以無症狀、輕症為大多數,家長不用過度擔心。也建議中央施打年齡可往下調整,在國小學童部分,可以參酌臨床經驗、文獻資料等,研議接種疫苗的可能。高雄市幾家大型醫療院所,包括四大醫學中心,針對小朋友部分也加強整個後續醫療處理量能。
【圖片來源:中央社(高雄市政府提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