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的制裁可能把俄羅斯變成更大、更壞的北韓
.jpg)
2022-03-21 16:41:28
38371
基本商品的短缺、失業潮、旅遊限制,都會成為俄羅斯的日常。如果西方國家持續掐緊整個俄羅斯經濟,而不是針對該政權的特定人士量身定作制裁方式,那麼西方國家可能會把俄羅斯變成更大、更不穩、更危險的北韓。
吳怡/編譯
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併吞克里米亞,隨後美國與盟國對俄羅斯實施許多較輕的制裁。盧布因而重挫、俄羅斯經濟成長受打擊,不過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宣傳冷處理了整起損害,隨著時間過去,俄羅斯經濟回穩了。因此,就在西方國家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更重的制裁、以應普丁入侵烏克蘭之際,許多俄羅斯人不在乎,堅信俄羅斯經濟足以抵擋任何程度的西方制裁。
這些人大錯特錯了。開戰後美國與盟國的懲罰措施,與西方企業的種種作為,包括切割、撤出俄羅斯,對一般俄羅斯民眾都會是場災難。但是大多數俄羅斯人,連受過高等教育的,對於即將發生的所知甚少。基本商品的短缺、失業潮、旅遊限制,都會成為俄羅斯的日常。如果西方國家持續掐緊整個俄羅斯經濟,而不是針對該政權的特定人士量身定作制裁方式,那麼西方國家可能會把俄羅斯變成更大、更不穩、更危險的北韓。
絕境
普丁開戰後的短短幾天內,西方國家就反轉了與俄羅斯過去30年來的經濟整合成果。華府及盟友禁止俄羅斯央行以美元交易,亦即凍結俄羅斯大部分的外匯存底;並懲罰性制裁俄羅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驅逐7間俄羅斯銀行,SWIFT是負責在銀行間傳遞訊息的系統,也是全球金融系統的骨幹;華府與盟友也限制與俄羅斯主要國營企業的交易。3月8日,開戰不到兩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禁止美國進口所有的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
於是很快地,俄羅斯人就要面臨基本商品的短缺—不只是例如iPhone、iPad這類奢侈品(繼蘋果停售在俄羅斯所有商品後,普丁也禁止進口蘋果商品);更多的還有一般商品,例如衣服、汽車、家電、食物。宜家家居(IKEA)與H&M雙雙宣布撤出俄羅斯市場。豐田、本田、賓士、福斯汽車也停止出口俄羅斯,並關閉了當地生產工廠。麥當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也暫停俄羅斯事業。俄羅斯進口近40%的種子以維持農業—其中90%的種子用來種植某些主食—例如馬鈴薯。長期來看,俄羅斯農夫能夠找到這些主食的替代品,但短期裡,許多基本食物會從俄羅斯人的架上消失,價格也會飆高。
俄羅斯高度依賴國際貿易。但就算有企業仍願意與俄羅斯做生意,很快也會無法運送貨物進出俄羅斯。貨櫃海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宣布要中止俄羅斯航線,即使其他公司願意遞補這個空缺(收費可能很高),也不確定俄羅斯要如何付費。俄羅斯的外銷收入會大幅下降,因為西方國家消費者拒買俄羅斯商品。俄羅斯主要天然氣出口商(Gazprom)現已無法在美國募資,於是也不確定該公司如何獲取外匯收入,因為大部分的利潤要拿來償還債務。就連未遭制裁的俄羅斯石油公司也難以找到買家。
俄羅斯央行擁有$65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但華府與布魯塞爾已經凍結超過半數的金額。雖然克里姆林宮還有些黃金儲備,但不清楚如何能運用。現在少有外國銀行會跟俄羅斯央行購買這些黃金,因為害怕受到制裁與巨額罰款。而近幾年,雖然俄羅斯建立了自己的製造業,但俄羅斯生產汽車、飛機、家電的工廠,通通使用進口零件。於是在未來幾個月內,整個產業可能會停工,大受影響的不只是商品短缺、還有失業潮、稅基崩潰、無法發薪給公職人員。俄羅斯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已不得不暫停生產,因為缺乏進口零件。
俄羅斯的航空業也陷入停頓。幾乎所有的俄羅斯商用飛機是進口的,而歐盟、美國的制裁,現在也禁止西方企業供應俄羅斯備用零件,於是許多飛機勢必得停止使用。而就連俄羅斯人所知的網際網路,也要被關閉。克里姆林宮已經封掉了臉書、推特。並威脅要關掉YouTube,還可能決定封閉訊息性的網站,例如維基百科。簡單地說,俄羅斯很快就要成為地表最孤立的國家之一。
令俄羅斯人感到害怕的,並非上述莫斯科當局試圖要排除的,而是當局試圖要留住的。有能力離開俄羅斯的人都會離開。最近幾天,我(筆者Maxim Mironov)收到一些來自朋友、陌生人的訊息,指出他們正尋求如何移民的建議。俄羅斯政府了解這點,這就是為何政府實施許多措施以留住技術性知識、技術專業人士,包括實施三年免稅期、高補助的抵押、貸款。但這些措施都不會成功。專業人士爭先恐後要逃離這個國家。因此,俄羅斯政府可能很快就要針對特定類型的勞工,實施出境簽證的措施或是封鎖整個國家。那些懷念蘇聯時期的人,將體會這個時期的樣子。
化敵為友
俄羅斯人並不是唯一對未來毫無準備的一群人。實施制裁的西方國家也未徹底思考可能的後果。重創一般俄羅斯人的那些制裁,可能造成反效果:可能反讓俄羅斯民眾與普丁站在一起。過去20年來,俄羅斯領導階層建立了強大的宣傳機器-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就不斷瘋狂運作的機器。現在,約莫半數俄羅斯人支持這場戰爭。(這些人之中,也包括了我岳母,在剛開始的時候。她擁有大學學位但相信普丁的話,普丁聲稱烏克蘭與北約攻擊了俄羅斯,俄羅斯不過是自衛。內人花了不少時間才讓她相信,是普丁侵略了烏克蘭,而非相反)。
日前,普丁簽署了新法;發布「假新聞」要作牢15年。不用說,所有報導烏克蘭戰爭的事實,都是假新聞。就連「戰爭」一詞也遭禁用。俄羅斯人必須稱這場烏克蘭衝突為「特殊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在少有其他資訊來源的情況下,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宣傳勢力更強了。許多俄羅斯人將相信,俄羅斯是在打一場聖戰,以對抗西方國家與北約,而西方制裁的目的是要折磨一般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相信,如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洛夫(Sergey Lavrov)日前的用語,制裁是「對俄羅斯獨立的課稅」(tax on independence)。
因此,美國與盟國應重新思考制裁的策略。與其掐住俄羅斯經濟、與所有俄羅斯民眾為敵,西方國家應針對俄羅斯領導階層制裁。華府與布魯塞爾應對俄羅斯民眾鬆綁最嚴重的懲罰措施,例如阻止俄羅斯人提領自己的錢、獲得基本必需品、進入西方國家。華府與布魯塞爾應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寡頭與高階官員,沒收其國外資產、禁止他們與親屬入境。美國與歐洲已經做到了部分,但她們應做更多,應進一步制裁所有俄羅斯高階官員、國營事業員工及其親屬。若持續對所有俄羅斯人祭出嚴厲的制裁,西方國家將使俄羅斯陷入貧窮、悲慘的絕境,也許還助攻普丁。
原文出處【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翻攝自twitter.com/kremlinrussia_e】
【此文為編譯文章,原文3月11日刊登於《外交》(Foreign Affairs)網站,文章標題為Why Strangling Russia’s Economy Could Backfire。筆者Maxim Mironov:西班牙馬德里的IE商學院(IE Business School)之金融系副教授。曾任位於莫斯科的金融機構(Promsvyazcapital)之投資主管。】
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併吞克里米亞,隨後美國與盟國對俄羅斯實施許多較輕的制裁。盧布因而重挫、俄羅斯經濟成長受打擊,不過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宣傳冷處理了整起損害,隨著時間過去,俄羅斯經濟回穩了。因此,就在西方國家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更重的制裁、以應普丁入侵烏克蘭之際,許多俄羅斯人不在乎,堅信俄羅斯經濟足以抵擋任何程度的西方制裁。
這些人大錯特錯了。開戰後美國與盟國的懲罰措施,與西方企業的種種作為,包括切割、撤出俄羅斯,對一般俄羅斯民眾都會是場災難。但是大多數俄羅斯人,連受過高等教育的,對於即將發生的所知甚少。基本商品的短缺、失業潮、旅遊限制,都會成為俄羅斯的日常。如果西方國家持續掐緊整個俄羅斯經濟,而不是針對該政權的特定人士量身定作制裁方式,那麼西方國家可能會把俄羅斯變成更大、更不穩、更危險的北韓。
絕境
普丁開戰後的短短幾天內,西方國家就反轉了與俄羅斯過去30年來的經濟整合成果。華府及盟友禁止俄羅斯央行以美元交易,亦即凍結俄羅斯大部分的外匯存底;並懲罰性制裁俄羅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驅逐7間俄羅斯銀行,SWIFT是負責在銀行間傳遞訊息的系統,也是全球金融系統的骨幹;華府與盟友也限制與俄羅斯主要國營企業的交易。3月8日,開戰不到兩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禁止美國進口所有的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
於是很快地,俄羅斯人就要面臨基本商品的短缺—不只是例如iPhone、iPad這類奢侈品(繼蘋果停售在俄羅斯所有商品後,普丁也禁止進口蘋果商品);更多的還有一般商品,例如衣服、汽車、家電、食物。宜家家居(IKEA)與H&M雙雙宣布撤出俄羅斯市場。豐田、本田、賓士、福斯汽車也停止出口俄羅斯,並關閉了當地生產工廠。麥當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也暫停俄羅斯事業。俄羅斯進口近40%的種子以維持農業—其中90%的種子用來種植某些主食—例如馬鈴薯。長期來看,俄羅斯農夫能夠找到這些主食的替代品,但短期裡,許多基本食物會從俄羅斯人的架上消失,價格也會飆高。
俄羅斯高度依賴國際貿易。但就算有企業仍願意與俄羅斯做生意,很快也會無法運送貨物進出俄羅斯。貨櫃海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宣布要中止俄羅斯航線,即使其他公司願意遞補這個空缺(收費可能很高),也不確定俄羅斯要如何付費。俄羅斯的外銷收入會大幅下降,因為西方國家消費者拒買俄羅斯商品。俄羅斯主要天然氣出口商(Gazprom)現已無法在美國募資,於是也不確定該公司如何獲取外匯收入,因為大部分的利潤要拿來償還債務。就連未遭制裁的俄羅斯石油公司也難以找到買家。
俄羅斯央行擁有$65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但華府與布魯塞爾已經凍結超過半數的金額。雖然克里姆林宮還有些黃金儲備,但不清楚如何能運用。現在少有外國銀行會跟俄羅斯央行購買這些黃金,因為害怕受到制裁與巨額罰款。而近幾年,雖然俄羅斯建立了自己的製造業,但俄羅斯生產汽車、飛機、家電的工廠,通通使用進口零件。於是在未來幾個月內,整個產業可能會停工,大受影響的不只是商品短缺、還有失業潮、稅基崩潰、無法發薪給公職人員。俄羅斯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已不得不暫停生產,因為缺乏進口零件。
俄羅斯的航空業也陷入停頓。幾乎所有的俄羅斯商用飛機是進口的,而歐盟、美國的制裁,現在也禁止西方企業供應俄羅斯備用零件,於是許多飛機勢必得停止使用。而就連俄羅斯人所知的網際網路,也要被關閉。克里姆林宮已經封掉了臉書、推特。並威脅要關掉YouTube,還可能決定封閉訊息性的網站,例如維基百科。簡單地說,俄羅斯很快就要成為地表最孤立的國家之一。
令俄羅斯人感到害怕的,並非上述莫斯科當局試圖要排除的,而是當局試圖要留住的。有能力離開俄羅斯的人都會離開。最近幾天,我(筆者Maxim Mironov)收到一些來自朋友、陌生人的訊息,指出他們正尋求如何移民的建議。俄羅斯政府了解這點,這就是為何政府實施許多措施以留住技術性知識、技術專業人士,包括實施三年免稅期、高補助的抵押、貸款。但這些措施都不會成功。專業人士爭先恐後要逃離這個國家。因此,俄羅斯政府可能很快就要針對特定類型的勞工,實施出境簽證的措施或是封鎖整個國家。那些懷念蘇聯時期的人,將體會這個時期的樣子。
化敵為友
俄羅斯人並不是唯一對未來毫無準備的一群人。實施制裁的西方國家也未徹底思考可能的後果。重創一般俄羅斯人的那些制裁,可能造成反效果:可能反讓俄羅斯民眾與普丁站在一起。過去20年來,俄羅斯領導階層建立了強大的宣傳機器-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就不斷瘋狂運作的機器。現在,約莫半數俄羅斯人支持這場戰爭。(這些人之中,也包括了我岳母,在剛開始的時候。她擁有大學學位但相信普丁的話,普丁聲稱烏克蘭與北約攻擊了俄羅斯,俄羅斯不過是自衛。內人花了不少時間才讓她相信,是普丁侵略了烏克蘭,而非相反)。
日前,普丁簽署了新法;發布「假新聞」要作牢15年。不用說,所有報導烏克蘭戰爭的事實,都是假新聞。就連「戰爭」一詞也遭禁用。俄羅斯人必須稱這場烏克蘭衝突為「特殊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在少有其他資訊來源的情況下,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宣傳勢力更強了。許多俄羅斯人將相信,俄羅斯是在打一場聖戰,以對抗西方國家與北約,而西方制裁的目的是要折磨一般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相信,如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洛夫(Sergey Lavrov)日前的用語,制裁是「對俄羅斯獨立的課稅」(tax on independence)。
因此,美國與盟國應重新思考制裁的策略。與其掐住俄羅斯經濟、與所有俄羅斯民眾為敵,西方國家應針對俄羅斯領導階層制裁。華府與布魯塞爾應對俄羅斯民眾鬆綁最嚴重的懲罰措施,例如阻止俄羅斯人提領自己的錢、獲得基本必需品、進入西方國家。華府與布魯塞爾應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寡頭與高階官員,沒收其國外資產、禁止他們與親屬入境。美國與歐洲已經做到了部分,但她們應做更多,應進一步制裁所有俄羅斯高階官員、國營事業員工及其親屬。若持續對所有俄羅斯人祭出嚴厲的制裁,西方國家將使俄羅斯陷入貧窮、悲慘的絕境,也許還助攻普丁。
原文出處【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翻攝自twitter.com/kremlinrussia_e】
【此文為編譯文章,原文3月11日刊登於《外交》(Foreign Affairs)網站,文章標題為Why Strangling Russia’s Economy Could Backfire。筆者Maxim Mironov:西班牙馬德里的IE商學院(IE Business School)之金融系副教授。曾任位於莫斯科的金融機構(Promsvyazcapital)之投資主管。】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