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呼吸喘、餵食困難當心開放性動脈導管! 心導管治療助恢復健康

2021-08-31 15:52:13
2042
若日常發現孩子容易呼吸喘、心跳快、餵食困難等症狀,就醫時就應盡快告知醫師,及早發現病症,就能及早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
新生兒的動脈導管通常在出生兩週內會進行閉鎖,啟動肺部呼吸的肺循環,但若未關閉時,部份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液會流入肺動脈,一旦加入肺循環就會引起肺充血,引發開放性動脈導管。花蓮慈濟醫院兒童急重症科主任暨小兒心臟科醫師裘品筠指出,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為1/2000,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10%,治療上分為藥物、心導管以及手術,會根據新生兒情況給予合適治療。
幼兒易呼吸喘心跳快 恐是開放性動脈導管惹禍
一名兩歲幼兒,平時沒有不適症狀,但某次看診時被醫師發現心臟有新雜音,進一步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為是開放性動脈導管所致,所幸經心導管治療後,這名幼兒已逐漸恢復健康,讓媽媽也放下心中一塊大石。裘品筠醫師解釋,開放性動脈導管又分為無症狀及有症狀,包括活動後容易疲憊、上呼吸道易感染、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低體重等,嚴重時甚至可能肺水腫、呼吸困難,甚至造成心臟衰竭。
治療開放性動脈導管 心導管技術有效控制
裘品筠醫師說明,針對有症狀的早產兒或動脈導管無法關閉的足月兒,可先採以藥物或給予抗心衰竭藥物以控制症狀,若是需進行任何侵入性治療時,則給予抗生素,以避免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事實上,以大部分開放性動脈導管,目前都可利用心導管的技術,較少需要開刀治療。
若發現孩子日常異狀 就醫時應盡快告知醫師
但若為用藥反應不佳有症狀的嬰幼兒、嬰兒初期有嚴重的心臟衰竭、不適宜作導管栓塞術的病童等則須接受手術治療,其中若出生體重少於少於一千公克的早產兒,更需提早做動脈導管結紮手術。裘品筠醫師強調,若日常發現孩子容易呼吸喘、心跳快、餵食困難等症狀,就醫時就應盡快告知醫師,及早發現病症,就能及早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21/08/28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21/08/28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以健康新聞、醫藥新知、醫學新技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秉持關心國人健康的理念,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