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藍」能救得了國民黨?
.jpg)
2021-08-11 16:21:51
15522
趙少康所提的「戰鬥藍」,為藍軍創造了一個美夢,為江啟臣、朱立倫製造很好的理由可以不用去面對「改革」的問題,彷彿只要藍軍將士用命、人人爭先,即便無人掌舵、沒有決策機制、人人有勇無謀,也能戰力大增、重返執政。
單厚之/評論
國民黨主席選戰開打,為了爭取黨員的支持,江啟臣和朱立倫兩位主要黨主席參選人都呼應趙少康所提的「戰鬥藍」的主張,訴求自己能讓國民黨更有戰力。兩人不約而同地強打五倍券的議題,主張應該直接發現金,選情居於劣勢的江啟臣更推動「撤銷高端疫苗緊急授權公民投票」,希望以更激烈的訴求,爭取深藍的支持。
對比過去一年多江啟臣、朱立倫兩人的溫良恭儉讓的表現,很多國民黨人恐怕不禁要問,如果不是因為這場黨主席選舉,江、朱兩人還會不會有這麼高的「戰鬥意識」?兩人會不會選舉完之後,就又變回原本的那個江啟臣跟朱立倫?兩人今天展現的到底是「戰鬥藍」還是「內鬥藍」?
因為黨主席選舉,趙少康所提的「戰鬥藍」一時間成為國民黨內的顯學,只要所有的從政黨員都有戰鬥意識跟戰力,國民黨的戰力跟形象必然也就能夠提升,重返執政的希望也大增。
這樣的邏輯看似有理,卻沒有進一步去問,國民黨的戰略、戰術要從何而來、由誰制訂?還是即便各行其是、各自打游擊,國民黨也能前途大好、一片光明?如果只問戰力、不管戰略、戰術,那直接把韓國瑜請回來當黨主席豈不最快?但那對重返執政會有幫助嗎?
以最近江啟臣、朱立倫強打的五倍券為例,其實原本是國民黨立委主打的議題,打到社會已經有相當的共識、甚至連部分綠委都轉彎之後,江啟臣、朱立倫兩人才加入戰局,與其說是有戰力,其實比較像是跟風向。江啟臣所提的「高端公投」就讓人更搞不清楚,這究竟是國民黨的主張、還是立委江啟臣的主張,究竟有幾分代表國民黨的立場?
雖然國民黨中央不承認國民黨的支持度輸給民進黨,但最近多份民調都顯示,國民黨的支持度遠不如國民黨縣市長跟立委。大家其實可以稍微回想一下,過去幾年國民黨中央、國民黨中常會有沒有提出過任何的政策?
極端弱化的國民黨中央,幾乎成為國民黨人自己關起門玩的俱樂部,雖然每週行禮如儀的開中常會,但幾乎和國家、社會毫無關連。所有的決定、所有的關注焦點,都僅限於國民黨內的遊戲規則:黨主席怎麼選、中常委如何產生之類的。這樣一個分量不足、與社會脫節的黨中央,自然不可能成為戰略、戰術的決策中心,也無法成為整合戰力的平台。
國民黨的權力結構扭曲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早在馬英九時代將中常委選制由中央委員選舉改為黨代表選舉後,就注定今天這樣的結果。因為和黨代表「交陪」、「搏撚」的時間成本過高,有政治實力者相繼退出中常委選舉,中常會多半是一些頭銜是「前XX」的過氣政治人物,或是希望靠這身分遊走兩岸的人。
國民黨的黨員結構原本就已經和社會脫節,國民黨內的選制,更進一步放大了國民黨與社會脫節的程度,讓國民黨內最邊緣、政治能量最弱的一群人,盤據在國民黨中央。這樣的中常會自然沒有分量跟縣市長、立委們對話,更遑論做決策讓從政同志必須遵循。
其實從這次黨主席選舉就可以看出,江啟臣選情轉為劣勢,主要原因除了疫情期間國民黨民調不增反降之外,還包括得罪黃復興黨部、得罪黨代表;反之,朱立倫的聲勢看漲,主因則是獲得地方派系和人頭大戶的支持,而這些派系在上次江啟臣與郝龍斌的競爭中,多數其實是站在江啟臣那邊的。
而國民黨最有實力的地方諸侯、立委們,其實並不會在這場黨主席之爭選邊站,也不認為誰當黨主席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在這樣的結構下,除非有像當年馬英九那樣、政治能量超強的明星,不然任何人坐上黨主席的位置,都無法有效的做成決策,成功整合縣市長跟立委的戰力,必然淪為和江啟臣一樣的弱勢黨主席。
趙少康所提的「戰鬥藍」,為藍軍創造了一個美夢,為江啟臣、朱立倫製造很好的理由可以不用去面對「改革」的問題,彷彿只要藍軍將士用命、人人爭先,即便無人掌舵、沒有決策機制、人人有勇無謀,也能戰力大增、重返執政。但實際上是,如果國民黨沒有辦法縮小自己與社會的落差,沒有辦法建立有效的決策中心跟機制,國民黨就永遠找不到清楚的定位跟戰略,火力再強也是亂槍打鳥,江啟臣和國民黨過去兩個多月面臨的困境,必然會一再重演。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趙少康辦公室】
國民黨主席選戰開打,為了爭取黨員的支持,江啟臣和朱立倫兩位主要黨主席參選人都呼應趙少康所提的「戰鬥藍」的主張,訴求自己能讓國民黨更有戰力。兩人不約而同地強打五倍券的議題,主張應該直接發現金,選情居於劣勢的江啟臣更推動「撤銷高端疫苗緊急授權公民投票」,希望以更激烈的訴求,爭取深藍的支持。
對比過去一年多江啟臣、朱立倫兩人的溫良恭儉讓的表現,很多國民黨人恐怕不禁要問,如果不是因為這場黨主席選舉,江、朱兩人還會不會有這麼高的「戰鬥意識」?兩人會不會選舉完之後,就又變回原本的那個江啟臣跟朱立倫?兩人今天展現的到底是「戰鬥藍」還是「內鬥藍」?
因為黨主席選舉,趙少康所提的「戰鬥藍」一時間成為國民黨內的顯學,只要所有的從政黨員都有戰鬥意識跟戰力,國民黨的戰力跟形象必然也就能夠提升,重返執政的希望也大增。
這樣的邏輯看似有理,卻沒有進一步去問,國民黨的戰略、戰術要從何而來、由誰制訂?還是即便各行其是、各自打游擊,國民黨也能前途大好、一片光明?如果只問戰力、不管戰略、戰術,那直接把韓國瑜請回來當黨主席豈不最快?但那對重返執政會有幫助嗎?
以最近江啟臣、朱立倫強打的五倍券為例,其實原本是國民黨立委主打的議題,打到社會已經有相當的共識、甚至連部分綠委都轉彎之後,江啟臣、朱立倫兩人才加入戰局,與其說是有戰力,其實比較像是跟風向。江啟臣所提的「高端公投」就讓人更搞不清楚,這究竟是國民黨的主張、還是立委江啟臣的主張,究竟有幾分代表國民黨的立場?
雖然國民黨中央不承認國民黨的支持度輸給民進黨,但最近多份民調都顯示,國民黨的支持度遠不如國民黨縣市長跟立委。大家其實可以稍微回想一下,過去幾年國民黨中央、國民黨中常會有沒有提出過任何的政策?
極端弱化的國民黨中央,幾乎成為國民黨人自己關起門玩的俱樂部,雖然每週行禮如儀的開中常會,但幾乎和國家、社會毫無關連。所有的決定、所有的關注焦點,都僅限於國民黨內的遊戲規則:黨主席怎麼選、中常委如何產生之類的。這樣一個分量不足、與社會脫節的黨中央,自然不可能成為戰略、戰術的決策中心,也無法成為整合戰力的平台。
國民黨的權力結構扭曲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早在馬英九時代將中常委選制由中央委員選舉改為黨代表選舉後,就注定今天這樣的結果。因為和黨代表「交陪」、「搏撚」的時間成本過高,有政治實力者相繼退出中常委選舉,中常會多半是一些頭銜是「前XX」的過氣政治人物,或是希望靠這身分遊走兩岸的人。
國民黨的黨員結構原本就已經和社會脫節,國民黨內的選制,更進一步放大了國民黨與社會脫節的程度,讓國民黨內最邊緣、政治能量最弱的一群人,盤據在國民黨中央。這樣的中常會自然沒有分量跟縣市長、立委們對話,更遑論做決策讓從政同志必須遵循。
其實從這次黨主席選舉就可以看出,江啟臣選情轉為劣勢,主要原因除了疫情期間國民黨民調不增反降之外,還包括得罪黃復興黨部、得罪黨代表;反之,朱立倫的聲勢看漲,主因則是獲得地方派系和人頭大戶的支持,而這些派系在上次江啟臣與郝龍斌的競爭中,多數其實是站在江啟臣那邊的。
而國民黨最有實力的地方諸侯、立委們,其實並不會在這場黨主席之爭選邊站,也不認為誰當黨主席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在這樣的結構下,除非有像當年馬英九那樣、政治能量超強的明星,不然任何人坐上黨主席的位置,都無法有效的做成決策,成功整合縣市長跟立委的戰力,必然淪為和江啟臣一樣的弱勢黨主席。
趙少康所提的「戰鬥藍」,為藍軍創造了一個美夢,為江啟臣、朱立倫製造很好的理由可以不用去面對「改革」的問題,彷彿只要藍軍將士用命、人人爭先,即便無人掌舵、沒有決策機制、人人有勇無謀,也能戰力大增、重返執政。但實際上是,如果國民黨沒有辦法縮小自己與社會的落差,沒有辦法建立有效的決策中心跟機制,國民黨就永遠找不到清楚的定位跟戰略,火力再強也是亂槍打鳥,江啟臣和國民黨過去兩個多月面臨的困境,必然會一再重演。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趙少康辦公室】
作者介紹
-
單厚之
媒體工作者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