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也要防癌 疫情降級不忘口腔黏膜檢查防口腔癌

2021-07-26 16:52:23   2377

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於防疫期間做好全防護,抗疫也要防癌,呼籲有菸檳習慣的人拒絕使用檳榔、菸品外,符合口腔癌篩檢資格尚未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者,記得於疫情緩和後,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早期檢查 揪出病變

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避免接觸菸、檳榔及飲酒等危險因子外,有菸檳行為者,定期口腔黏膜檢查也不可少。

實證顯示,有菸檳行為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增加3成5,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接受癌症篩檢的情形也大受影響,根據1至6月最新統計,有菸檳行為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23.7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減少約1.5萬人次(6/%)。

自我檢查口內5症狀 發現異狀應盡速就醫

預防口腔癌的不二法門為「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需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也應養成定期至醫療院所做口腔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

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
(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
(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建議至牙科或耳鼻喉科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早期口腔癌及時接受治療 5年存活率可達8成

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篩檢率達約5成,就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為降低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9年起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每年透過篩檢可以發現3,600名癌前病變個案與約1,300多名口腔癌。

不過,防範口腔癌不能僅靠政府衛生局所與醫療院所等單方面推動篩檢,有菸檳習慣的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之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就可接受檢查。依資料顯示,經檢查發現為早期(第0至1期)病灶與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不到4成。(陳如頤/台北報導)

(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來源:全民抗疫也要防癌 疫情降級不忘口腔黏膜檢查防口腔癌
出處:NOW健康
作者介紹
  • NOW健康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