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黨百年系列二《外交篇》:中國崛起,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1-07-02 15:41:57   27396

中共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對於「東升西降」的大趨勢,充滿了高度自信。但我認為,除了「戰略自信」外,更重要的是「戰略定力」。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一旦誤判情勢,結果將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趙春山/評論

1948年11月,毛澤東在為紀念俄國「十月革命」31週年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說:「每一個國家內部的一切革命力量必須團結起來,一切國家的革命力量必須團結起來,必須組成以蘇聯為首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並遵循正確的政策,否則就不能勝利。」因此,在中共建政之前,「外交」指的就是建立「國際統一戰線」,幫助中共在中國進行一場它所聲稱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共建政以後,對外政策歷經數次重大的戰略性調整,中國大陸學者將其歸納為下列四個階段:一是1950年代的「一邊倒」戰略;二是1960年代的「反美反蘇與世界革命」戰略;三是1970年代的「聯美抗蘇的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四是1980年代以來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戰略。上述的戰略調整都是為了因應中共內外形勢的變化,也受到中共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過歷次的調整後,形成「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四個戰略布局。

「一邊倒」戰略是戰後國際「兩極政治」體系下的產物,中共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為了安全和突破外交孤立,並獲取必要的物資援助來從事「社會主義改造」;「反美反蘇與世界革命」戰略,是受到中蘇共分歧和「文化大革命」進行「造反外交」的影響。文革喊出的口號就是「四面出擊、打倒一切」;「聯美抗蘇的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是根據「三個世界」理論和中美蘇三角戰略關係而形成。「一條線」就是緯度,指的是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歐洲。「一大片」則指「一條線」周圍的國家;「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戰略,是因應80年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以及中共內部開始推動的改革與開放政策。

1989年的「六四事件」和「蘇東劇變」,對中共外交政策造成巨大衝擊。鄧小平提「韜光養晦」的說法,是強調「安內重於攘外」,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是延著這條路線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述,是為了維護共黨統治地位,他並因此提出「新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安全觀」;胡錦濤的「和諧世界」理念,是建構內部「和諧社會」的對外延伸。

習近平上任後,積極擴大中共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中共外交路線亦已從「韜光養晦」邁向「有所作為」。我想這與國際局勢的變化、中共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習近平所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關。因為根據習在2018年6月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認為當前中共「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具備很多國際有利條件。」

習近平認為,「時和勢」都站在中國這邊,所以他要運用中國崛起的勢頭,爭取國際話語權,並扮演「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角色。習強調,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要加強整體布局,突出工作重點,抓好工作。習根據「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行中共新時期的外交戰略部署;習提出許多具有創新性的構想,如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

不可否認,從對外關係的角度看,中共今天已走向國際舞台的中央,並撼動美國當今世上的唯一超強地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把中共視為「21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認為「中國是唯一具備足夠經濟、外交、軍事與科技實力,能嚴重挑戰現行穩定開放國際體系的國家。」中共在外交上的最大成就是,運用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角色,掌握四個聯合國專門組織的領導權;並透過組織運作,反映中共意向和制定符合中共利益的國際規範和標準。

習近平在外交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美結構性矛盾形成的長期戰略競爭。這是一場「持久戰」,也是一場「消耗戰」,有可能對中共發展的資源分配,產生「排擠效應」。美國目前仍掌握軍事、尖端科技和貨幣優勢,拜登政府擬投入6兆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目的就是和中共搶奪市場和製造業王國的地位;除此之外,拜登並敦促歐洲國家和日本,對開發中國家提供數千億美元資金,搞「美國版的一帶一路」,希望幫助受援國修建公路、鐵路、港口和通訊網路,提供它們除了中共以外的其它選擇。

而疫情當下,美國與中共正進行一場「疫苗外交」競賽。拜登一反過去川普「單打獨鬥」的作法,以「拉幫結派」的方式,深化以遏制中共為目標的「印太體系」和世界「民主聯盟」。

中共則運用民族主義,強化內部統治的正當性及對外同仇敵愾的凝聚力。習近平在7月1日黨慶講話中說:「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但民族主義是雙面刃,它也可能激發民粹主義。中共最近的外交行為常被形容是「戰狼外交」,即中共外交人員常以強悍和咄咄逼人的姿態,應對外在的批評和施壓,嚴重損害中共的國際形象。

此外,中共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對於「東升西降」的大趨勢,充滿了高度自信。但我認為,除了「戰略自信」外,更重要的是「戰略定力」。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一旦誤判情勢,結果將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圖片來源:中新網】

延伸閱讀》

作者介紹
  • 趙春山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