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竊聽監視 法德領袖要美國與丹麥提出說明
.jpg)
2021-06-01 12:50:04
2777
美國國家安全局日前被曝利用與丹麥國防情報局的合作關係,通過丹麥互聯網監聽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內的歐洲盟國政要,引發歐洲輿論譁然,多國稱有關行為不可接受。
綜合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日前被曝利用與丹麥國防情報局的合作關係,通過丹麥互聯網監聽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內的歐洲盟國政要,引發歐洲輿論譁然,多國稱有關行為不可接受。分析認為,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後多次聲稱要修補與歐洲盟友的關係,但此次事件或再削弱美歐互信,令雙方裂痕加深。
歐洲憤怒 美歐修復關係面臨新挑戰
針對該起事件,丹麥國防大臣布拉姆森表示,對親密盟友進行系統性竊聽不可接受。
歐洲其他國家也反應強烈。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監視盟友是不可接受的,巴黎等待美國和丹麥方面對此作出解釋。馬克宏還稱,盟友之間不應存在懷疑。法國歐洲事務國務秘書博納稱,事件如屬實,性質「極其嚴重」。
梅克爾贊同了馬克宏的發言,並說對丹麥政府的聲明感到「安心」,尤其是丹麥國防部長對此事的譴責。梅克爾稱:「除確認事實之外,對於建立真正以互信為基礎的關係,這也是個好的開始。」德國國會負責調查此前美國監聽事件的委員會負責人森斯堡稱,情報部門背後的驅動力「不是友誼,也不是道德倫理,而是對利益的追逐」。
瑞典國防大臣胡爾特奎斯特稱,無法接受盟友之間監聽行為,形容事件是對瑞典政治人物的「間諜活動」;挪威國防大臣巴克-延森稱,將「嚴肅對待」這一事件。
目前,美國國安局及美國政府暫未回應相關報導。分析稱,這起醜聞將令美歐修復關係的努力面臨新挑戰,「美國優先」政策給跨大西洋關係留下的深深裂痕將愈加難以彌合。
美國監聽範圍廣、程度深
據丹麥廣播公司日前報導,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斯諾登於2013年揭發美國大規模監聽計畫後,丹麥國防情報局2014年展開代號「鄧哈默行動」內部調查,並於2015年寫成報告。
調查發現,在2012年至2014年間,美國國安局通過與丹麥國防情報局合作,有目的地連接丹麥互聯網以獲取資料,從而能監聽目標國家高官,包括梅克爾和法國、瑞典、挪威等國領導人。
除了丹麥廣播公司外,瑞典、挪威、德國及法國的媒體均參與這次調查報導,並引述相關消息人士。報導稱,美國國安局利用盟友監聽盟友,監聽範圍非常廣泛,不僅可截獲監聽物件的手機短信和電話內容,還能獲取其互聯網上的搜索內容、聊天資訊等。
丹麥國防情報局2015年完成調查後,並未公開調查報告,亦沒有採取任何跟進行動,直至2018年才將報告轉交監管情報部門的獨立委員會。委員會2020年8月發報告,嚴厲批評國防情報局,在發現明顯間諜活動後不作為「嚴重錯誤」,丹麥政府其後把國防情報局長和3名官員停職,並展開後續調查,預計2021年內會有結果。
事實上,素以「網路安全衛士」自居的美國,一直在對歐洲盟友大搞間諜活動。自2007年起,美國國安局就開始實施被稱為「棱鏡計畫」的絕密級網路監視監聽計畫。2013年6月,美國前防務承包商雇員斯諾登披露了該計畫。
此後,「維基解密」網站又在2015年爆料,美國國安局先後監聽過法國三位總統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獲取了關於他們施政的一些重要情報。
丹麥廣播公司2020年曾報導,美國利用丹麥互聯網通訊電纜,收集丹麥和歐洲各國國防產業情報,從而獲取相關國家的戰機採購計畫資料,並可自由獲取包括丹麥公民隱私資訊在內的互聯網原始資料。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
歐洲憤怒 美歐修復關係面臨新挑戰
針對該起事件,丹麥國防大臣布拉姆森表示,對親密盟友進行系統性竊聽不可接受。
歐洲其他國家也反應強烈。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監視盟友是不可接受的,巴黎等待美國和丹麥方面對此作出解釋。馬克宏還稱,盟友之間不應存在懷疑。法國歐洲事務國務秘書博納稱,事件如屬實,性質「極其嚴重」。
梅克爾贊同了馬克宏的發言,並說對丹麥政府的聲明感到「安心」,尤其是丹麥國防部長對此事的譴責。梅克爾稱:「除確認事實之外,對於建立真正以互信為基礎的關係,這也是個好的開始。」德國國會負責調查此前美國監聽事件的委員會負責人森斯堡稱,情報部門背後的驅動力「不是友誼,也不是道德倫理,而是對利益的追逐」。
瑞典國防大臣胡爾特奎斯特稱,無法接受盟友之間監聽行為,形容事件是對瑞典政治人物的「間諜活動」;挪威國防大臣巴克-延森稱,將「嚴肅對待」這一事件。
目前,美國國安局及美國政府暫未回應相關報導。分析稱,這起醜聞將令美歐修復關係的努力面臨新挑戰,「美國優先」政策給跨大西洋關係留下的深深裂痕將愈加難以彌合。
美國監聽範圍廣、程度深
據丹麥廣播公司日前報導,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斯諾登於2013年揭發美國大規模監聽計畫後,丹麥國防情報局2014年展開代號「鄧哈默行動」內部調查,並於2015年寫成報告。
調查發現,在2012年至2014年間,美國國安局通過與丹麥國防情報局合作,有目的地連接丹麥互聯網以獲取資料,從而能監聽目標國家高官,包括梅克爾和法國、瑞典、挪威等國領導人。
除了丹麥廣播公司外,瑞典、挪威、德國及法國的媒體均參與這次調查報導,並引述相關消息人士。報導稱,美國國安局利用盟友監聽盟友,監聽範圍非常廣泛,不僅可截獲監聽物件的手機短信和電話內容,還能獲取其互聯網上的搜索內容、聊天資訊等。
丹麥國防情報局2015年完成調查後,並未公開調查報告,亦沒有採取任何跟進行動,直至2018年才將報告轉交監管情報部門的獨立委員會。委員會2020年8月發報告,嚴厲批評國防情報局,在發現明顯間諜活動後不作為「嚴重錯誤」,丹麥政府其後把國防情報局長和3名官員停職,並展開後續調查,預計2021年內會有結果。
事實上,素以「網路安全衛士」自居的美國,一直在對歐洲盟友大搞間諜活動。自2007年起,美國國安局就開始實施被稱為「棱鏡計畫」的絕密級網路監視監聽計畫。2013年6月,美國前防務承包商雇員斯諾登披露了該計畫。
此後,「維基解密」網站又在2015年爆料,美國國安局先後監聽過法國三位總統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獲取了關於他們施政的一些重要情報。
丹麥廣播公司2020年曾報導,美國利用丹麥互聯網通訊電纜,收集丹麥和歐洲各國國防產業情報,從而獲取相關國家的戰機採購計畫資料,並可自由獲取包括丹麥公民隱私資訊在內的互聯網原始資料。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