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閉幕 11月制定大流行國際條約

2021-06-02 09:52:15   2737

世界衛生大會5月31日閉幕,今年疫苗成為最重要議題,調查病毒起源則轉為會員國各別表態,另外定於11月召開特別會議制定大流行國際條約,屆時如何提高資訊透明共享,歐洲、美國及中國立場受矚。

綜合報導,世界衛生大會5月31日閉幕,今年疫苗成為最重要議題,調查病毒起源則轉為會員國各別表態,另外定於11月召開特別會議制定大流行國際條約,屆時如何提高資訊透明共享,歐洲、美國及中國立場受矚。

WHA今年會議內容大多強調全球應該團結合作,強化對WHO世界衛生組織的資金支持,沒有花太多時間追究疫情責任。許多開發中國家在會議中強調疫苗的急迫性,有會員國表態應該進一步調查病毒起源。

在WHA閉幕前,大會通過,將在今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在日內瓦以實體方式,召開WHA特別會議,審議防範疫情大流行的國際條約。這是由大約60國聯合提案,其中也包括美國、歐盟、英國、澳洲和加拿大。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開始準備大流行條約的起草工作。

另外,在台灣參與議題方面,今年國際支持參與呼聲更明確強烈,除教廷為觀察員身分,一向以其他方式表達支持外,14個友邦以提案、致函及會中發言等方式支持台灣參與WHA。

除14友邦支持外,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澳洲及馬爾他騎士團在會中直接發言表達支持,其中英、加、澳三國今年首度在WHA會中明確提及台灣,具有重要意義。

而德國、紐西蘭、捷克、立陶宛等理念相近國家則在發言中強調全球只有落實包容性才能戰勝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以間接方式聲援台灣。

世衛改用希臘字母命名變異新冠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WHO)31日宣布,將改用希臘字母命名變異新冠病毒,以避免對最早檢測和發現變異病毒的國家造成汙名化。

世衛表示,目前被其列為「應關注變種」和「待觀察變種」的變種冠狀病毒都會採用新命名法。

依照新命名系統,最早在英國發現的B117變種病毒將改稱Alpha變種病毒,最早在南非發現的B1351將改稱Beta變種病毒,最早在巴西發現的P1將改稱Gamma變種病毒,而最早在印度發現的B1617有兩個分支——屬於應關注變種的B16172將改稱Delta變種病毒,屬於待觀察變種的B16171將改稱Kappa。

世衛說,改用希臘字母命名不僅為了去汙名化,也為了簡化變種病毒名稱。

世衛流行病學家範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推特上表示,任何國家都不應該因為檢測出和通報了變種病毒株而被汙名化。

她表示,這些希臘字母不會取代變種病毒現有的科學名稱。若未來變種病毒類型超過24個希臘字母,世衛將會再宣佈新的命名計畫。【中新網】

【圖片翻攝自twitter.com/WHO】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