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嘉:蔡提非國與國關係兩岸才可能接觸

2021-03-19 18:38:35
5540
吳子嘉說,兩岸要復談、接觸,能決定的就只有蔡英文,但民進黨政府絕對不會提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這種大陸可以接受的主張,因此未來將形成美中共管台灣的局面,民進黨現已嚐到只要反中就能取得政權的甜頭,若2024中國國民黨不能政黨輪替,北京當局不會很樂見台灣這樣的事情發生,台灣會陷入非常危險的處境。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19日表示,美中2+2會晤談判核心可能會在軍事互信有結論,但在經濟、科技上恐怕衝突會更大,而台灣半導體產業無形間成為美中尖銳對抗的戰略前緣,美台會不斷阻擋中國大陸在半導體上的突破,因此衝突必然升高。我們難避免生存與產業升級上的絕對性衝突,這是在未來10年到20年無法避免的。
吳子嘉說,兩岸要復談、接觸,能決定的就只有蔡英文,但民進黨政府絕對不會提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這種大陸可以接受的主張,因此未來將形成美中共管台灣的局面,民進黨現已嚐到「只要反中就能取得政權」的甜頭,若2024中國國民黨不能政黨輪替,北京當局不會很樂見台灣這樣的事情發生,台灣會陷入非常危險的處境。
中美外交高層18日於阿拉斯加會晤,這也是拜登政府與中國政府代表的首次面對面接觸。美方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為代表,中方則由外交部長王毅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會。
兩岸圓桌論壇協會19日舉辦「美中新關係暨大陸兩會後之兩岸關係發展與前瞻」座談會,由兩岸圓桌論壇協會執行長李樑堅主持,並邀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東華大學教授高長、兩岸圓桌論壇協會理事長張顯耀、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長趙建民等人與談。
吳子嘉19日在座談會上表示,美中2+2會晤談判核心可能會在軍事互信有結論,雙方都在考慮如何避免衝突,美國想建立秩序,中國大陸則認為美國不斷干涉內政,包括多次提及香港、台灣,美中台關係中,台灣能動性最低,我們能做的事情非常少,只能尋求能騰挪的空間,可惜當限空間有限,且越來越讓台灣處於危險境地,且這樣的危機會是長期的。
吳子嘉說,美中未來軍事衝突或發生大型熱戰的可能性應該很低,現在美中雙方放話的氛圍下,雙方都還願意在阿拉斯加見面,這是在避免事態擴大,但經濟制裁恐怕會加重進行,美國總統拜登會加強美國工業產業競爭力作為主要目標與手段,如發展歐美國家的5G或6G產業,與前美國總統川普是阻擋華為5G發展的遏止中國大陸的戰略並不同,拜登是要取代華為生產空間。
吳子嘉解釋,台灣在無形之間成為美中尖銳對抗的戰略前緣,主因在台灣半導體,中國大陸一年進口半導體3000億美元左右,目前大陸半導體的自製率不到20%,尤其高科技半導體多數是台灣製造,因此在十四五計劃、2035計劃都是要突破卡脖子,其中最卡脖子的就是台灣台積電。
吳子嘉認為,若中國大陸沒辦法解決封鎖,要變為大國的機會恐微乎其微,包括未來的電動車、AI等都需要半導體,而高精密晶片只有台灣或歐美國家能製造,因此大陸會不斷地從台灣挖掘人才、取得技術,以壯大自己的半導體產業。美國與台灣則不斷地去阻擋,衝突必然升高,我們很難避免因為生存與產業升級上的絕對性衝突,這是在未來10年到20年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
吳子嘉指出,蔡政府本質上被中國大陸定性為「台獨的政府」,在科技上我們封鎖大陸,在政治上又挑戰「中國主權」,在兩者衝突下台灣會陷入非常危險的險境。美國也已經看到了,所以美國希望約束台灣希望台灣回到戰略模糊、維持現狀,但戰略模糊與維持現狀是由美方決定的,並非馬時代的現狀,因此陸委會主委換人、開放兩商務客都不能解決兩岸問題。
吳子嘉說,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在政治上沒有妥協空間,兩岸要事務性談判、恢復接觸,全台灣只有蔡英文可以決定,蔡不接受九二共識,替代方案就是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不願意從民進黨政府中提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主張。若願意接受就回到一中,就會變成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他認為這是大陸能接受的。
吳子嘉認為,提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主張,才有可能進一步接觸或談判,但當問題不解決,又沒能力做出兩岸接觸,避免誤解、誤會,最後會形成中美共管台灣的局面,我們喪失主導權。
吳子嘉指出,民進黨已經嚐到非常甜美的結果,就是不需要做很多事,只要反中就能取得政權,所以2024這個邏輯若不改變,繼續反中、繼續取得政權、繼續8年「台獨」執政,中國大陸遇到挑戰也必須有內部問題外部化的可能性,北京當局不會很樂見台灣這樣的事情發生,因此必然會有更壞的事情發生。2024若國民黨不能形成政黨輪替機制,台灣會陷入非常危險的處境。
【中評社/記者 鄭羿菲】
吳子嘉說,兩岸要復談、接觸,能決定的就只有蔡英文,但民進黨政府絕對不會提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這種大陸可以接受的主張,因此未來將形成美中共管台灣的局面,民進黨現已嚐到「只要反中就能取得政權」的甜頭,若2024中國國民黨不能政黨輪替,北京當局不會很樂見台灣這樣的事情發生,台灣會陷入非常危險的處境。
中美外交高層18日於阿拉斯加會晤,這也是拜登政府與中國政府代表的首次面對面接觸。美方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為代表,中方則由外交部長王毅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會。
兩岸圓桌論壇協會19日舉辦「美中新關係暨大陸兩會後之兩岸關係發展與前瞻」座談會,由兩岸圓桌論壇協會執行長李樑堅主持,並邀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東華大學教授高長、兩岸圓桌論壇協會理事長張顯耀、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長趙建民等人與談。
吳子嘉19日在座談會上表示,美中2+2會晤談判核心可能會在軍事互信有結論,雙方都在考慮如何避免衝突,美國想建立秩序,中國大陸則認為美國不斷干涉內政,包括多次提及香港、台灣,美中台關係中,台灣能動性最低,我們能做的事情非常少,只能尋求能騰挪的空間,可惜當限空間有限,且越來越讓台灣處於危險境地,且這樣的危機會是長期的。
吳子嘉說,美中未來軍事衝突或發生大型熱戰的可能性應該很低,現在美中雙方放話的氛圍下,雙方都還願意在阿拉斯加見面,這是在避免事態擴大,但經濟制裁恐怕會加重進行,美國總統拜登會加強美國工業產業競爭力作為主要目標與手段,如發展歐美國家的5G或6G產業,與前美國總統川普是阻擋華為5G發展的遏止中國大陸的戰略並不同,拜登是要取代華為生產空間。
吳子嘉解釋,台灣在無形之間成為美中尖銳對抗的戰略前緣,主因在台灣半導體,中國大陸一年進口半導體3000億美元左右,目前大陸半導體的自製率不到20%,尤其高科技半導體多數是台灣製造,因此在十四五計劃、2035計劃都是要突破卡脖子,其中最卡脖子的就是台灣台積電。
吳子嘉認為,若中國大陸沒辦法解決封鎖,要變為大國的機會恐微乎其微,包括未來的電動車、AI等都需要半導體,而高精密晶片只有台灣或歐美國家能製造,因此大陸會不斷地從台灣挖掘人才、取得技術,以壯大自己的半導體產業。美國與台灣則不斷地去阻擋,衝突必然升高,我們很難避免因為生存與產業升級上的絕對性衝突,這是在未來10年到20年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
吳子嘉指出,蔡政府本質上被中國大陸定性為「台獨的政府」,在科技上我們封鎖大陸,在政治上又挑戰「中國主權」,在兩者衝突下台灣會陷入非常危險的險境。美國也已經看到了,所以美國希望約束台灣希望台灣回到戰略模糊、維持現狀,但戰略模糊與維持現狀是由美方決定的,並非馬時代的現狀,因此陸委會主委換人、開放兩商務客都不能解決兩岸問題。
吳子嘉說,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在政治上沒有妥協空間,兩岸要事務性談判、恢復接觸,全台灣只有蔡英文可以決定,蔡不接受九二共識,替代方案就是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不願意從民進黨政府中提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主張。若願意接受就回到一中,就會變成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他認為這是大陸能接受的。
吳子嘉認為,提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主張,才有可能進一步接觸或談判,但當問題不解決,又沒能力做出兩岸接觸,避免誤解、誤會,最後會形成中美共管台灣的局面,我們喪失主導權。
吳子嘉指出,民進黨已經嚐到非常甜美的結果,就是不需要做很多事,只要反中就能取得政權,所以2024這個邏輯若不改變,繼續反中、繼續取得政權、繼續8年「台獨」執政,中國大陸遇到挑戰也必須有內部問題外部化的可能性,北京當局不會很樂見台灣這樣的事情發生,因此必然會有更壞的事情發生。2024若國民黨不能形成政黨輪替機制,台灣會陷入非常危險的處境。
【中評社/記者 鄭羿菲】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