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創新專區完工啟用 培養在地離岸風電人才

2021-01-12 13:05:55   620

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11日完工啟用,未來除了將打造高雄成為離岸風電人才培訓重鎮,中長期也將投入海洋科技產業創新。

經濟部網站消息,政府推動2025年能源轉型政策,除規劃於2025年達成5.7 GW離岸風電設置目標及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目標外,亦啟動離岸風電人才培訓計畫,落實離岸風電高階人才在地化及創造綠領在地就業,昨(1/11)日完工啟用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打造高雄成為離岸風電人才培訓重鎮,中長期則將投入海洋科技產業創新。

經濟部能源局說明,創新專區中「海洋科技產業人才培訓及認證中心」與國際知名訓練中心Maersk Training合作,建置國際風能組織(GWO)認證各項離岸風電訓練課程,專區內有8位經GWO認證專業講師組成的教官團隊,提供10項專業課程,16個GWO課程模組,包括基礎安全訓練(BST)及基礎技術訓練(BTT),進階救援訓練(ART)及進階急救訓練(EFA)及葉片修復(BP)等專業課程,提供完整離岸風電訓練服務,為國際級海洋科技人才培育中心,同時與多國內外知名廠商(如西門子、沃旭)簽訂客製化課程,提供產業實習機會,將成為亞洲地區離岸風電人才培育機構重鎮。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專區內「海洋創新研發中心」則將引進國內外業界及法人能量,投入於水下載具研發、海洋防蝕技術、海生物資源、運維技術等領域,建置離岸風電相關技術測試開發,帶動南臺灣海洋科技研發產業,並切入國際供應鏈市場,提升我國綠能產業製造能量與附加價值,加速推動臺灣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經濟部能源局補充說明,行政院於106年核定的前瞻基礎綠能公共建設,於高雄興達港設置「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由經濟部能源局規劃,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執行,成功導入Maersk Training、MARIN等國際一流技術團隊,今日在經濟部王部長及高雄市政府陳市長其邁等貴賓見證下正式啟用,未來更將結合鄰近的臺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形成南臺灣綠能發展的產業廊道。

經濟部最後說明,在能源轉型政策下,全力衝刺202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5.7 GW目標,投入產業轉型,預計創造新臺幣1兆元投資額、1.2兆元產值及2萬個工作機會,這是臺灣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海洋科技創新專區啟用 陳其邁:高雄成為最好產業聚落的機會

高雄市政府網站消息,由經濟部能源局在高雄市茄萣區規劃,於2019年5月動工的「高雄海洋科技創新專區」昨(11)日落成啟用,經濟部長王美花、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金屬中心董事長林仁益,以及多位高雄市民代、業界貴賓均出席同慶。陳其邁指出,西門子歌美颯與金屬中心簽署MOU,將在人才培育和整體產業創新提供更多經驗跟工作機會。也要感謝經濟部,為高雄創造綠能產業,讓高雄擁有成為最好產業聚落的機會。

高雄市長陳其邁致詞時感謝經濟部能源局及市府團隊的合作,讓「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如期成立,以及人才培育中心順利啟用。他指出,在2019年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已經來參加專區動工典禮,相信未來對於海洋產業發展,包括人才、材料在地化、自主化,提升未來綠能產業聚落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有政府,會做事。」陳其邁也向在場的外商喊話,以台灣的經驗和政府的效率絕對是未來能前進到其他新南向國家,甚至是所有亞洲國家最好的。他指出,台灣在發展綠能產業所展現的決心、效率,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開拓更多市場。他也感謝許多外商看好台灣、相信高雄、投資高雄,高雄市政府一定會「緊緊緊」加速服務產業界,同時呼籲王部長繼續多多介紹業者進駐,並開玩笑地說,若服務不佳請直接撥打市府申訴專線,高雄絕對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高雄市經發局表示,高雄擁有深厚的鋼鐵及金屬加工產業基礎,加上全台第一大的高雄港和第二大的高雄國際機場優勢,具備良好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的優勢,去年及今年投資額都已破千億,同時更有逐步成形中的南部科技廊道,加上全台首創的「投資高雄事務所」,專人專案排除企業投資障礙,全力讓投資者依據規劃時程落地,現在投資高雄正對時。

【圖片來源:中央社(能源局提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