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不是一場中興之戰

2021-01-06 18:11:47   11505

江啟臣或許不是中興之主,但也很難對國民黨有太大的危害。在江啟臣的領導之下,國民黨不會有強勢的黨中央、團結的氣勢、強人的意志,但選民的意向會是那隻「看不見的手」,驅使國民黨的公職往相同的方向前進。

單厚之/評論

國民黨預計7、8月間才要改選黨主席,但日前一份國民黨認為「不存在的民調」,卻提前把媒體關注的目光,拉到國民黨主席之爭。

媒體報導,國民黨內部流出一份民調,現任黨主席江啟臣連任的支持度僅18%,前主席朱立倫的支持度則為56%,江啟臣的支持度還不到朱立倫的1/3,在今年中黨主席選舉中可能居於不利的局面。

這樣的消息當然讓江啟臣臉上無光,國民黨中央大動作澄清,指智庫不會去做這種黨內選舉的民調,智庫也否認有這樣的民調。江啟臣更指這樣的消息是有心人士要見縫插針,國民黨不會上當;朱立倫則表示是綠營見縫插針,他和江啟臣之間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一般而言,國民黨智庫的確沒有理由去做黨主席選舉的民調,何況又是以全民為母體,而非以黨員為母體,這樣的民調也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但不少國民黨公職事後也印證曾經聽過這份民調,這份民調似乎並非空穴來風。

今年59歲的朱立倫,當選過一次立委、兩次桃園縣長、兩次新北市長,外加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主席、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相較於僅擔任過一年多新聞局長、兩屆多立委的江啟臣,朱立倫的政治資歷跟輩分都要勝上好幾籌。

今天如果問一般民眾,朱立倫跟江啟臣「誰更可能帶領國民黨中興」、「誰更適合代表國民黨選總統」,很可能就會得到一個接近56%:18%的結果。但如果問民眾,江啟臣從去年3月至今擔任國民黨主席的表現,與朱立倫2015~2016年黨主席的表現誰好,恐怕就不會這麼懸殊。

江啟臣從去年3月就任黨主席至今,一直都是個弱勢黨主席,國民黨14個縣市首長每個都比他大。雖然立院黨團對他有基本的尊重,會讓他有一定程度的參與、瞭解,但黨中央對黨團的決策並沒有決定權跟否決權;當江啟臣轉換成立委角色時,其實是黨主席聽黨團的,而非黨中央指揮黨團。

平心而論,江啟臣上任將近一年來,在黨務改革並沒有明顯的建樹,國民黨的財務沒有明顯的改善,地方黨部的人力、組織不進反退。黨的路線論述上,一方面要撕掉親中的標籤,一方面又不得不與黨內傳統勢力妥協、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貢獻,至今沒有一個清楚的路線跟主張。

江啟臣雖然掌握了黨機器,但卻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弱的黨機器,高雄市長補選一役就是最好的例證。而江啟臣為了掌握這個黨機器,得罪的人恐怕比討好的人還多。但近來因為萊豬導致的朝野版圖消長、國民黨支持度的回升,多數人也還是會算在江啟臣頭上,不能說是一事無成。

要談今年國民黨主席的選舉,必須要先釐清這次國民黨主席的格局與意義。

從1996年台灣總統直選以來,兩大黨的總統候選人大致上都「掌握黨權」。只有1996年民進黨主席施明德、2000年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以及去年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是例外(2008年馬英九參選總統,當時的黨主席是吳伯雄,但基本上是馬英九支持的)。

但從2014年馬英九請辭黨主席之後,國民黨就一直陷入谷底,也逐漸脫離了上述規則。2015年當選的朱立倫,原本並不想選總統,才搞出了換柱風波;2016年的洪秀柱,也從來不被認為可能選總統;2017~2020年的吳敦義雖有總統夢,但一直不被看好;去年當選的江啟臣也是類似的狀況。

回到今年的黨主席選舉,是會回到「黨主席就是總統候選人」的競爭態勢,還是國民黨近年「黨主席未必(甚至「最好不是」)總統候選人」的弱勢格局?如果是前者,現在就可以提前跟江啟臣說「再見」,變成朱立倫、韓國瑜等人之爭;如果是後者,朱立倫的民調優勢就會變成劣勢,對韓國瑜亦然。

目前的民調來看,國民黨雖然因為川普落選、萊豬議題而有起色,藍軍支持者對民進黨執政也有強烈的不滿;但推估到今年年中,應該不容易出現像2004年「連宋配」、2008年「九萬」(馬英九、蕭萬長)那樣可能大勝、重返執政「指日可待」的氣氛。

國民黨內外猜測黨主席可能的候選人,至今仍不外江啟臣、朱立倫、韓國瑜、馬英九等老面孔。韓國瑜被罷免的烙印,很難讓人有成為合適總統候選人的期待;朱立倫一次總統落選、一次總統初選落敗的戰績,也撐不起那樣的氣勢;馬英九是國民黨沉淪至今的「頭號戰犯」,就更不用說了。

相對的,雖然有種種的困難跟變數,但藍軍支持者更看好、更期待的,其實是目前在各方民調都高居第一、藍綠通吃的新北市長侯友宜。雖然要怎麼過2022年這一關、能否順利走到2024年都不清楚,但如果真的能夠一一克服所有困難,侯友宜的勝算看似遠比朱立倫、韓國瑜都來得高。

侯友宜的動向目前不可能明朗,但既然有更好的人選跟期待,國民黨人主觀上就不會把今年的黨主席選舉,當成2024年總統提名的前哨戰;也不樂見朱立倫或韓國瑜入主黨中央,結果變成另外一個吳敦義,把總統大選搞得烏煙瘴氣。

雖然國民黨黨員結構的確與社會結構有相當大的落差,外界對國民黨員的行為也經常充斥一種「神奇」的想像,認為國民黨員都是義憤填膺、認不清時勢的基本教義派(甚至都是韓粉)。但理論上,黨員行為與意志的總和,最終仍然會推動政黨往有利的方向發展。

而前述江啟臣的弱勢無為、缺乏方向感、沒有「有野心的條件」,就成為他最大的優勢。江啟臣或許不是中興之主,但也很難對國民黨有太大的危害。在江啟臣的領導之下,國民黨不會有強勢的黨中央、團結的氣勢、強人的意志,但選民的意向會是那隻「看不見的手」,驅使國民黨的公職往相同的方向前進。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