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擎天崗牛隻接連死亡原因 初判長期營養不足

2020-12-22 00:00:00   759

陽明山擎天崗水牛頻傳死亡,台北市動保處21日初步排除傳染病的可能性,死因應為長期營養獲取不足。

陽明山國家公園野化牛隻死亡 北市動保處今(21)召開跨領域專家會議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於本(109)年12月7日接獲通報陽明山國家公園野化牛隻死亡,基於動物防疫及動物福利立即介入調查。

北市動保處表示,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今年發生野化牛隻陸續死亡情形,於今(21)日下午召開「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野化牛隻死亡原因探討會議」,邀請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與獸醫專業學院等專家學者,並邀請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花蓮種畜繁殖場與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等中央及地方跨部會機關,就各單位死亡牛隻臨床病理學、病理解剖(肉眼及組織病理學)、微生物學與毒物化學(380種農藥)檢查結果綜合研判,目前初步排除動物傳染病及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可能性,死亡原因應該與食物來源成分與品質不佳有關,導致長期營養獲取不足,此與目前族群數量、天候因素以及植被退化具相關性。但牛隻長期營養獲取不足與棲息環境,均難以立即改善,建議陽管處進行以下措施:(一)設立緊急營養補給點:擎天崗舊牛棚、頂山石梯嶺,於適當地點放置內含能量、蛋白質與礦物質舔磚或乾草;(二)請陽管處加強巡查、監測及通報,並安排抽樣牛隻進行健康檢查及妥適處置。

另外,對於陽明山野化牛隻族群數量與棲息環境互動因素,請陽管處建立長期監測機制並組成跨領域小組提供牛隻生態棲息專業意見。陽明山野化水牛屬野生動物,籲請民眾遵守與野生動物互動的三不原則:不餵食、不干擾與不接觸。

新聞來源:臺北市動物保護處 新聞稿

陽明山國家公園野放牛隻暴斃北市動保處持續採樣調查死因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於18日晚間再次接獲陽明山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陽管處)通報發現新增1頭死亡小牛,北市動保處19日再次派車輛搬運至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剖檢,及後送檢體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以下簡稱家衛所)檢驗。

北市動保處表示,依陽管處通報今(109)年以來,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已有野放牛隻24死亡,近期自11月30日至今,更有18隻野放牛隻陸續死亡,動保處已聯合國立中興大學獸學系牛病專家莊士德教授、臺大獸醫專業學院病理學專家劉振軒兼任教授、黃威翔與余品奐助理教授等12位專業獸醫師剖檢採樣,並將10隻牛隻檢體、牛隻活動區域水源及可疑植物採集送驗,屍體發現區域及機具則進行防疫性消毒。剖檢樣本仍不斷增加,牛隻死因尚待檢驗報告出爐,為釐清牛隻死亡原因已與各地專家及臺大獸醫專業學院龐飛榮譽教授組成「跨領域專家學者團隊」,共同評估及診斷牛隻疫病情形。另為預防人畜共通傳染病發生機會,籲請民眾避免接近牛隻死亡案發地點,山區踏青應避開牛群活動區域。

北北市動保處說明,陽管處於本月1日依民眾通報發現擎天崗有野放牛隻不明死亡情形,已先自行運至臺大動物醫院解剖檢診,北市動保處至本月7日獲報時主動啟動調查,除將該牛隻胃內容物送家衛所檢驗外,並要求陽管處應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於擎天崗地區進行隔離措施,以避免民眾與牛群及牛隻死亡地點接觸,並落實環境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加強防疫宣導,如遇牛隻疑患傳染病或異常死亡等情形,應立即通報當地動保處介入處理。

本月8日起陽管陸續於擎天崗環形步道、中央步道、內寮古道、第2草坪區邊緣、風櫃口及頂山石梯嶺步道等地發現死亡牛隻。北市動保處為將完整野牛屍體送家衛所剖檢,期間協調履帶車、怪手及車輛支援運送待剖檢牛隻,於過程中徹底實施消毒作業,如因牛隻無法運送下山,即於現場解剖採樣,並依動傳條例規定程序就地掩埋及消毒牛隻屍體及環璄,另北市已組成「跨領域專家學者團隊」冀望能盡速找出死亡原因加以預防,使市民安心。
新聞來源:台北市動物保護處 新聞稿

【圖片來源:中央社(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