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鎘限量0.4ppm之米 衛福部:幾歲吃都安全

2020-12-18 10:09:57   1297

食米的鎘限量0.4ppm,嬰幼兒米製副食品的鎘含量標準則是0.04ppm,引發家長擔心嬰幼兒滿周歲開始吃米(熬粥等),會不會不安全。衛福部次長薛瑞元17日在記者會中表示,於原料米訂有鎘限量0.4ppm,不論任何年齡層的人,只要是吃符合標準的原料米,在正常攝食情況下,都是安全的。

食米的鎘限量0.4ppm,嬰幼兒米製副食品的鎘含量標準則是0.04ppm,引發家長擔心嬰幼兒滿周歲開始吃米(熬粥等),會不會不安全。衛福部次長薛瑞元17日在記者會中表示,台灣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質的管理原則與國際一致,多是針對原料訂定限量,於原料米訂有鎘限量0.4ppm,不論任何年齡層的人,只要是吃符合標準的原料米,在正常攝食情況下,都是安全的。

環保署:若農地土壤污染超標 作物一律銷毀

農委會17日下午舉行臨時記者會,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出席表示,每年皆協同農委會於農作物收割前辦理土壤同步採樣監測,倘若超過農地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不待作物檢測結果,一律銷毀,並會公告列管,強制停止耕種及農地整治工作。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等人17日下午在記者會中說明農地污染管制嚴謹,食米安全不分年齡,呼籲國人放心。

農地污染管制嚴謹,食米安全不分年齡,政府把關國人放心

針對消基會抽檢嬰幼兒米餅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各界關注農地重金屬污染及食米食用安全問題,17日農委會陳駿季副主任委員、衛福部薛瑞元次長及環保署沈志修副署長特別共同召開三部會署聯合記者會,針對現行農地土壤重金屬監測及管制機制與食米、嬰幼兒副食品鎘限量標準之食用安全問題,完整清楚説明,避免以訛傳訛致影響國人消費信心。

農地重金屬嚴謹監測管制,落實維護生產環境

環保署指出,每年協同農委會於農作物收割前辦理土壤同步採樣監測,倘超過農地土壤污染管制標準(5mg/kg),不待作物檢測結果,一律銷燬,並進行公告列管強制停止耕種,及農地整治工作。

鎘來源有天然背景母岩風化及人為污染,109年截至11月協同農委會作物監測辦理土壤同步採樣計113筆,土壤檢驗結果重金屬鎘濃度皆未超過食用作物農地土壤污染管制標準。目前列管中農地土壤鎘污染場址約9.5公頃,皆已公告禁止耕作,該署已協助及督導並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污染改善工作,預計明年底前完成改善,恢復農用。

源頭管控稻米生產,嚴格把關食米安全

農委會説明,為確保農作生產安全,農地部分,每年除例行性監測重金屬3,000件,並就高風險汙染疑慮地區每年監測5萬件,3年監測15萬件。稻米生產部分,以曾受污染農地、鄰近高污染風險區、民眾檢舉疑似污染區,列為水稻收穫上市前之重點監測對象,109年已採樣水稻477件,其中5件鎘含量超過食米限量標準,已由地方政府立即剷除銷毀。另為確保國產公糧之衛生安全及符合公糧撥售端之原料產品需求,公糧稻穀加工前亦委託公證公司至公糧倉庫取樣送驗,109年檢驗132件,重金屬全數符合規定。農委會強調,未來仍將從源頭持續嚴謹監測及管控稻米生產,確保食米衞生安全。

食米重金屬限量標準接軌國際,食用安全無虞

衛福部表示,我國對於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質之管理原則,與國際一致,多係針對原料訂定限量,針對原料米訂有鎘限量為0.4 mg/kg,符合該等標準之原料米,於正常攝食情況下,無安全疑慮。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為複合式食品,因此參照歐盟,針對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訂定限量標準為0.04mg/kg。

衛福部、環保署及農委會各司其職,協力合作,落實監測管制農地污染,維護食米安全不分年齡,政府嚴格把關,國人安心又放心。

新聞來源:農業委員會 農業新聞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