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第二任的下半場

2020-12-09 00:00:00   14361

蔡總統的下半場,恐怕還需要更多別的牌。因應美中台的新局,做出相應的調整,也是蔡政府最終不得不面對的事。

單厚之/評論

蔡英文總統的第二任期才剛過半年,但蔡總統已經隱然有進入「下半場」的味道。

對內,政府上半年的「防疫紅利」已經消耗得差不多,舉國「順時中」早就成為過去式,陳時中為了替萊豬辯護焦頭爛額,民調滿意度、看好度都不斷的下滑;緊接著還有疫苗的採購、疫情出現破口的隱憂,陳時中最終能否全身而退,都還有很大的變數。

另一方面,美國大選「我川」落敗,對民進黨的施政路線更是致命傷。川普下、拜登上的結果,必然對美中關係產生影響。因為美中對抗模式的改變,美中台的關係跟兩岸關係也必然要隨之改變。過去那種親美抗中、扮演川普急先鋒的路線,勢必要做大幅度調整。

在沒有「我川」力挺的情況下,民進黨過去那種逢中必反、必藐視、必敵對的「狐假虎威」路線,就會變得難以為繼。底氣不足、背景不夠硬,硬要裝也不像。台灣「反中」、「反統」的民意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仍舊會明顯的占上風。但這台「反中提款機」裡面的政治資本已經大幅縮減,政治操作的空間會比過去兩年小得多。

雖然蔡政府一再否認「押錯寶」的說法,但開放「萊豬進口」顯然是一場空,賠了人民的健康、國家的尊嚴,卻什麼都沒換到,經濟部長只能要求國人多體諒拜登政府,「將心比心」。

為了捍衛開放萊豬的政策,蔡總統不得不昨天親上火線,在臉書貼出哏圖駁斥「假訊息」,但底下的留言卻是正反參半,跟以往那種「撿到槍」、一片叫好的狀況很不相同。日前的「青山宮」遶境事件,蔡總統臉書更是被憤怒的民眾洗版。

事實上,從牛肉麵事件之後,網路風向就已經開始轉變,民進黨過往那種輕易碾壓藍營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再從民進黨內部來看,有意角逐2024年大位的賴清德、鄭文燦,已經陸續開始布局。2022年即將卸任的百里侯,紛紛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下一個戰場。有意挑戰2022年縣市首長的立委們,也都開始各顯神通。最近民進黨內2022縣市首長可能「大風吹」,以及立委布局2022的新聞不斷浮上檯面,反應的都是這樣的內部氛圍。

蔡總統目前還談不上跛腳,但要能干預、決定上述那些黨內的紛爭,似乎已經力有未逮。蔡總統何時會跛腳、會被看衰、令不出門,都取決於政府的滿意度下滑的速度。

但正如前所說,當疫苗問世、全球防疫思維出現新的變化時,台灣第一時間可能落於後手,稍有不慎「防疫紅利」就會變成「負債」。「反中紅利」雖然還有,但「現金流」大不如前,不像過去兩年足以支撐執政黨跟領導人的滿意度。

所以萊豬、牛肉麵、NCC關中天、蘇揆的信功案,每一件事情都沒有辦法再用「台灣價值」壓過。蔡政府如果想要維持滿意度,勢必要找到社會有感的新議題,開闢新的戰場。

前天,央行總裁楊金龍罕見地在理監事會議前十天,臨時通知媒體舉行記者會,祭出四大禁令下手打房。行政院院會明天要通過實價登陸2.0修法,將房價揭露每個門牌。即將接任下屆國民黨團總召費鴻泰質疑,楊金龍不尋常的動作是府方下指導棋、侵害央行獨力行使職權,立刻就遭綠營側翼質疑是「反打房」、「替建商說話」。

央行、政院劍及履及的動作來看,「打房」是民進黨政府寄予厚望的新戰場。防疫、反中都難有大的進展,回歸內政、呼應年輕人心中之痛,如果有成自然能有效拉抬滿意度,延緩蔡總統跛腳的時間。如果2022大選還能繳出漂亮的成績單,蔡總統到卸任前都可以高枕無憂。

只是打房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很難在短期內見效。歷來多少任的政府都想做,結果房價仍舊越炒越高。央行這次的動作,的確被營建業認為是罕見的「重手」,但對比舊制,其實對自然人的貸款、建商購地貸款都沒有變化,最大改變是建商的餘屋貸款最高只能貸到5成。

簡而言之,建商囤地的成本沒有變,但新蓋好的成屋貸款乘數下降,必須要拿出更多的自有資金,所以建商有壓力要儘速出脫蓋好的房子。央行的重手其實是「打建商」,但「打建商」、「打新屋」跟「打房」其實是有差異的概念。建商已經完成的貸款不受新禁令的影響,新禁令打到新成屋的房價,即便有可能連帶影響所有老屋的房價,也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最近一波的房市熱,跟全球的「量化寬鬆」有關,加上政府之前鼓勵台商資金回流,進一步炒高了房價。在資金過剩的根本因素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打房雖然可以炒幾天的新聞,但恐怕很難在短期之內看到成效,更遑論讓人民有感。

蔡總統的下半場,恐怕還需要更多別的牌。因應美中台的新局,做出相應的調整,也是蔡政府最終不得不面對的事。

【圖片來源:總統府網站】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