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置換術術後休養時間長? 台大骨科醫詳細解析

2020-09-09 15:43:28
2231
髖關節天生就有強韌的關節囊(一種韌帶)包覆,尤其是關節後方的關節囊最為強韌,換人工關節必須把它切開(稱之為「後開」)再修補,需要六週左右的時間才會癒合,所以這段時間必須要限制動作,以免形成所謂習慣性脫臼。
一位55歲身材較胖且有糖尿病的張先生,鼠蹊部疼痛已經很多年,進而使坐跟站轉換都很痛苦,經過許多醫師判斷為股骨頭壞死引發之退化性關節炎,建議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但是張先生還在工作,不能請太久的假,希望能早日恢復工作,經友人介紹至台大竹東骨科就醫,接受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天便下床行走,兩週便可蹲下上廁所。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易造成習慣性脫臼
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人工關節最令人擔心的後遺症就是「習慣性脫臼」,一旦發生就需要跑急診復位,更嚴重的還要再開刀治療。髖關節天生就有強韌的關節囊(一種韌帶)包覆,尤其是關節後方的關節囊最為強韌,換人工關節必須把它切開(稱之為「後開」)再修補,需要六週左右的時間才會癒合,所以這段時間必須要限制動作,以免形成所謂習慣性脫臼。
限制動作造成生活不便 正前開微創手術恢復快
要限制的動作很多,黃鼎鈞醫師指出,胯下夾枕頭,避免蹲下、內八字、翹二郎腿等,許多的限制容易造成病患生活不便,尤其是老人家容易加速功能的退化,正前開(DAA)就是從關節前方的關節囊進入,保留最重要的後方的關節囊,也不切斷肌肉,術後就可以不必限制動作,更可以加速回復正常生活。
肥胖、糖尿病患須先解決根本問題 搭配治療效果更加倍
大多數的較胖(BMI>30)和糖尿病的病人常常擔心傷口癒合的問題,希望可以採取微創手術,但其實更重要的事,是控制好血糖,因為開完刀後,血糖會更加不易控制,常需要短期打胰島素,所以平常需要建立好的基礎,配上微創手術才能效果加倍。
此外,黃鼎鈞醫師提醒,病態性肥胖到平常就行走困難的病人,仍然建議先治療肥胖,以降低手術的風險,再接受手術。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020/09/05
此外,黃鼎鈞醫師提醒,病態性肥胖到平常就行走困難的病人,仍然建議先治療肥胖,以降低手術的風險,再接受手術。
本文經 健康醫療網 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020/09/05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以健康新聞、醫藥新知、醫學新技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秉持關心國人健康的理念,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