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政治奇襲?

兩岸和平協議與公投的主張倘若不是馬英九縝密佈局的選戰策略安排,並謀定下一步的反制民進黨的攻防佈局,那
兩岸和平協議與公投的主張倘若不是馬英九縝密佈局的選戰策略安排,並謀定下一步的反制民進黨的攻防佈局,那麼,我們就可以正確解讀,這是馬英九從選戰開打以來所犯下的誤判情勢、弄巧成拙的「戰略錯誤」,是想要激化藍綠對抗與邊緣化宋楚瑜的「戰術失策」,同時,也是造成兩岸和平協議中性議題輕率上陣、未戰先敗的「政略失衡」謬誤,從此,雙英對決的政治情勢將攻守易位,進退失據的馬英九勢將自亂陣腳、騎虎難下,因此遭受重創與深陷泥淖難以自拔。
民進黨將兩岸和平協議與公投定調為馬英九決策反覆、危險冒進與選舉操弄的政治主軸,並以修改公投法納入「兩岸政治協商須經公投」的人民授權及協商結論也必須經過公投的事後確認,反將馬英九一軍,造成外界認定這是馬英九「騙選票」的選舉花招既成印象,「四個確保、三個原則、兩項前提、一個架構」串連而成的「十大保證」淪為紙上談兵的「空頭支票」,再配合其副總統搭檔人選吳敦義「牛頭不對馬嘴」的國統綱領「一國兩區」模式定位自由地區對大陸地區簽訂和平協議主張結果,馬英九的確已經將自己推向「難已信賴」的國家領導人治國危機與險境,既挑起了台灣民眾內心對統一的恐懼與危機感,同時,也對馬英九好不容易積累三年多來的兩岸政績優勢條件所獲致的信任滿意度瞬間加以戳破,坐實了民進黨長期批評馬總統「用主權換治權」、「用政治換經濟」的愚民政策論調。
兩岸和平協議除了「協議」是自我矮化的訴求外,原本就是政治中性的「兩岸和平架構」問題,與民進黨十年政綱所定位主張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在政治意義與價值上並沒有多大的差距,然而,由於先前馬陣營一直主打「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主張來突顯蔡陣營否定九二共識存在無法繼續穩定發展兩岸關係與交流,馬的和平協議論調很自然就會被認定是與「一個中國」相互連結,再加上吳敦義「一國兩區」的自我設限,馬英九的和平協議終被扣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投降協議」政治紅帽難以掙脫。因此,縱使隨後再抛出「公投」的安全瓣,也已因誤觸「不統、不獨、不武」維持兩岸現狀的政治紅線,導致政略失衡的「迫切危機感」立即迅速蔓延,更加深人民被統一的恐懼。
如今,國民黨立院黨團又決定用國民黨在立法院的絕對優勢力量急於封殺民進黨提案的「兩岸政治協商與結論」都需要交付人民公投的公投法修正案,更證明馬英九的兩岸和平協議須交付人民公投決定的論調是「隨時可變」的選舉語言,是總統可以恣意操弄的「政治把戲」,所謂「民意高度支持」的前提要件淪為總統可以隨興「賤踏民意」的政治工具,當然,如此倉卒推出、自我矛盾的「馬氏公投」也就更加軟弱無力、破綻百出,讓人立即看破手腳!
作繭自縛、節節敗退的馬英九兩岸和平協議主張,已經抵銷了蔡英文陣營因為蘇嘉全農舍爭議問題的政治失分,雙英選戰氣勢與民意支持度應該拉近不少。馬英九陣營目前只有兩條路可以止血或減少失分,其一是立即脫離兩岸政治戰場,用其他重大議題轉移政治焦點,以減少傷害,其二是再誘敵深入,用「公投綁大選」來反制民進黨的公投法修正案,讓民進黨陷入兩岸政治議題的框架,無法有效施展其專攻馬英九執政無能的施政缺失與社會公平正義的貧富差距問題。就後者而言,這是政治風險性極高的爭議問題,萬一操作不慎,可能會導致「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後果,也可能藉此框住民進黨無法跳脫兩岸議題的政治罩門,政治得失之間是很難加以估算的困難抉擇。
倘若,馬英九陣營自始便早有定見,兩岸和平協議、公投與公投綁大選是「選戰三部曲」的政治規劃與布局,那麼,民進黨可能就會面臨進退失據的政治困境,只能跟著馬英九所設定的議題、節奏,甚至公投綁大選的「文字內容」而見招拆招,喪失主導議題的機會與能力。畢竟,「公投綁大選」原本就是民進黨的政治強項,主客易位的結果,民進黨倘若無法主導議題,而讓國民黨以較為中性的政治用語重新包裝兩岸和平協議的公投文字,並把容易造成與「統一」不當政治連結的「一個中國」政治框架及「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完全脫勾,則民進黨根本很難有政治著力點可以加以反制,屆時,恐怕雙英大戰變成「兩岸和平政治框架」是否該簽訂的戰爭?誰輸誰贏還是很難預料!
是以,民進黨政治領導菁英千萬不可自得意滿兩岸和平協議的「觸點得分」現狀,也不要排除「馬金體制」化危機為轉機的政治反撲可能性,必須謹慎提防「騎虎難下」的馬氏和平協議與公投變成「公投綁大選」弄假成真的政治奇襲!倘若如此發展,這就絕不是用形容藍營「頭殼壞去」的輕敵說法可以因應的對策了!
-
陳淞山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