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自付差額上限惹議 蔡英文請蘇貞昌陳時中再研商
.jpg)
2020-06-15 09:37:01
4640
蔡英文提到,關於健保自付差額醫材上限的事情,這幾天引起許多討論,她也收到不少醫療界朋友和病友的留言。「今天早上,我請蘇貞昌院長特別注意這件事,並再與陳時中部長就各界的意見與提醒進行研商。」
【出處:三立新聞網】健保署推動醫材新制,衛福部長陳時中11日為此親上火線說明,強調此政策是健保署邀集多位專家,歷經一年半、多方溝通討論,才漸漸形成共識,也透露會邀有疑義的團體再討論,希望在保障醫界合理收入同時,也讓病人獲得保障。眼看爭議延燒,總統蔡英文也下指示要行政院長蘇貞昌關注事情發展。
蔡英文提到,關於健保自付差額醫材上限的事情,這幾天引起許多討論,她也收到不少醫療界朋友和病友的留言。「今天早上,我請蘇貞昌院長特別注意這件事,並再與陳時中部長就各界的意見與提醒進行研商。」
蔡英文強調,好的政策,需要好的溝通。「政策規劃會影響很多人,正式實施前,政府團隊歡迎各界的建議,把方案調整到最好。謝謝大家的意見與提醒,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
另外,蔡英文在下午與民進黨立委茶敘時,會中也討論到健保醫材新制,立委認為衛福部應多溝通、先暫緩,並讓醫材價格公開透明;蔡總統則說,有聽到外界疑慮,會蒐集不同意見後再決定。
蔡英文提到,關於健保自付差額醫材上限的事情,這幾天引起許多討論,她也收到不少醫療界朋友和病友的留言。「今天早上,我請蘇貞昌院長特別注意這件事,並再與陳時中部長就各界的意見與提醒進行研商。」
蔡英文強調,好的政策,需要好的溝通。「政策規劃會影響很多人,正式實施前,政府團隊歡迎各界的建議,把方案調整到最好。謝謝大家的意見與提醒,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
另外,蔡英文在下午與民進黨立委茶敘時,會中也討論到健保醫材新制,立委認為衛福部應多溝通、先暫緩,並讓醫材價格公開透明;蔡總統則說,有聽到外界疑慮,會蒐集不同意見後再決定。
台美共推人才流通計畫 蔡英文:打造台灣成為國際人才中心
美國在台協會(AIT)12日上午與立法院共同舉辦「人才循環大聯盟(TCA)白皮書」發表會。蔡英文、AIT處長酈英傑在致詞時都強調台灣面對未來需要培養更多新創人才。
「人才循環大聯盟計劃」是由美國在台協會和台灣於2019年4月成立,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推動人才循環,培養台灣人才庫,預防人才流失。協助台灣頂尖人才尋找在美國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的就業和留學機會,並在回台後,運用他們的海外經驗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協助外國人才來到台灣,融入台灣社會,並安排訓練和人脈拓展的機會,以促進台灣勞動力的國際化。
TCA白皮書發表會12日上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蔡英文、AIT處長酈英傑、立法院長游錫、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經濟部長沈榮津、民進黨立委劉世芳、高嘉瑜、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台北市美國商會副會長紹駿崴、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尹容、工總常務理事侯傑騰、美國維吉尼雅大學教授林夏如等人都出席,整場會議約近200人戴著口罩參與。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這波疫情帶來許多史無前例的挑戰,也讓我們更加需要這些解決的方案。經過這波疫情的衝擊,更凸顯產業對創新能量的需求,無論是接觸使得追蹤、使用科技系統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或數位科技的創新使用,這些都是防疫生活中的最佳工具。
蔡英文說,發展這些工具的關鍵就在怎麼培養更多的新創人才,現在供應鏈也因為疫情的衝擊正在轉移,台灣已做好準備要把握機會在未來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性角色,面對這些挑戰與機會ㄝ我們在人才培育上要特別強化兩個面向,第一個是雙語能力,第二個是數位技能,在這兩個面向讓台灣人才在全球化的時代有更脫穎而出的實力。
酈英傑致詞時指出,美國與台灣共同成立TCA有四個目標,第一,協助在數位時代重現台灣經濟的成功故事;第二,TCA希望確保台灣的為台仍持續與民主世界堅定相繫,若台灣頂尖人才能與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有深刻連結,那台灣的未來也會同樣在民主世界中保有關鍵角色;第三,TCA希望發展台灣重要的資源人才;最後,TCA希望避免人才外流,避免人才外流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一個可行的替代選項,也就是讓人才能夠在理念相近的經濟體之間,尤其是美國,容易地流通。
酈英傑認為,擁有充足的人才是實現台灣所有政策目標的必備條件,解決培養並管理台灣人才的這項問題,就幾乎能連帶解決台灣所面臨的其他所有挑戰。TCA章節達成的主要結論就是,台灣應該將自己轉型為一個國際人才中心,雖台灣自然資源有限,但卻有大量優秀人才,台灣人民能具備必要技能且與國際接軌,台灣自然就能成功。【中評社/記者 鄭羿菲】
「人才循環大聯盟計劃」是由美國在台協會和台灣於2019年4月成立,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推動人才循環,培養台灣人才庫,預防人才流失。協助台灣頂尖人才尋找在美國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的就業和留學機會,並在回台後,運用他們的海外經驗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協助外國人才來到台灣,融入台灣社會,並安排訓練和人脈拓展的機會,以促進台灣勞動力的國際化。
TCA白皮書發表會12日上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蔡英文、AIT處長酈英傑、立法院長游錫、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經濟部長沈榮津、民進黨立委劉世芳、高嘉瑜、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台北市美國商會副會長紹駿崴、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尹容、工總常務理事侯傑騰、美國維吉尼雅大學教授林夏如等人都出席,整場會議約近200人戴著口罩參與。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這波疫情帶來許多史無前例的挑戰,也讓我們更加需要這些解決的方案。經過這波疫情的衝擊,更凸顯產業對創新能量的需求,無論是接觸使得追蹤、使用科技系統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或數位科技的創新使用,這些都是防疫生活中的最佳工具。
蔡英文說,發展這些工具的關鍵就在怎麼培養更多的新創人才,現在供應鏈也因為疫情的衝擊正在轉移,台灣已做好準備要把握機會在未來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性角色,面對這些挑戰與機會ㄝ我們在人才培育上要特別強化兩個面向,第一個是雙語能力,第二個是數位技能,在這兩個面向讓台灣人才在全球化的時代有更脫穎而出的實力。
酈英傑致詞時指出,美國與台灣共同成立TCA有四個目標,第一,協助在數位時代重現台灣經濟的成功故事;第二,TCA希望確保台灣的為台仍持續與民主世界堅定相繫,若台灣頂尖人才能與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區域有深刻連結,那台灣的未來也會同樣在民主世界中保有關鍵角色;第三,TCA希望發展台灣重要的資源人才;最後,TCA希望避免人才外流,避免人才外流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一個可行的替代選項,也就是讓人才能夠在理念相近的經濟體之間,尤其是美國,容易地流通。
酈英傑認為,擁有充足的人才是實現台灣所有政策目標的必備條件,解決培養並管理台灣人才的這項問題,就幾乎能連帶解決台灣所面臨的其他所有挑戰。TCA章節達成的主要結論就是,台灣應該將自己轉型為一個國際人才中心,雖台灣自然資源有限,但卻有大量優秀人才,台灣人民能具備必要技能且與國際接軌,台灣自然就能成功。【中評社/記者 鄭羿菲】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