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自家鷹派 川普否決對中國實施更多出口禁令

2020-02-19 00:00:00
11318
美方傳出消息稱,川普政府正考慮對華技術實施更嚴格的管制措施。這引發了美國科技產業界的廣泛擔憂,他們擔心此舉將加劇美國高科技研發外移,與美國「脫鈎」,最終損害美國自身利益。美國總統川普已做出回應,指擴大限制對中國技術出口的傳聞荒謬。
正當中國舉國抗疫之時,美方傳出消息稱,川普政府正考慮對中國技術實施更嚴格的管制措施。這引發了美國科技產業界的廣泛擔憂,他們擔心此舉將加劇美國高科技研發外移,與美國「脫鈎」,最終損害美國自身利益。美國總統川普已做出回應,指擴大限制對中國技術出口的傳聞荒謬。
近日傳出的消息包括,美國可能禁止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的合資公司向中國供應民用飛機發動機;限制全世界對華為出口芯片的工廠使用美國製造的設備和技術。美方上周以違反美對伊、朝、敘制裁法案為由,制裁6家中國企業;以涉嫌對美國信用公司數據庫發動網絡攻擊為名,起訴4名中國軍方人員。美方高官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對中國提出各種指責和圍剿。
美中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貿易戰偃旗息鼓沒幾天,新的「技術冷戰」暗潮已在湧動,隨時可能掀起大波瀾。令人慶幸的是,川普本人對這股湧動的暗潮表達了明確的否定態度。
川普18日早上發出4條推特,對過去幾天的傳聞做出明確表態:「就外國購買我們的產品而言,美國不可能也不會成為一個如此難以打交道的地方,包括出於經常使用的國家安全借口,我們的公司將被迫離開,以保持競爭力。我們想把產品賣給中國和其他國家。這就是貿易。我們不想讓跟我們做生意變得不可能。這只意味著訂單會去別的地方。舉個例子,我想讓中國購買我們的飛機引擎,它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我看到一些規定正在流傳,包括國會正在考慮的那些,它們是荒謬的。我想讓與美國做生意變得容易,而不是變得困難。我的政府中的每一個人都被如此指示,沒有任何借口。美國對商業開放!」
無奈,川普周圍和國會山上聚集著一批堅定的反中「鷹派」,他們將意識形態淩駕於國家利益和商業利益之上。雖然擁有強大的行政授權,川普會否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做出妥協;或者出於下一步談判的需要,將技術限制作爲談判籌碼,現在還未可知。
《紐約時報》16日發表長篇報道指出,川普政府阻止中國主導先進技術市場的努力,已使它與它希望保護的美國公司發生衝突。川普政府希望通過限制技術流入中國來保護國家安全,但科技公司擔心,這反而會損害它們的利益。
美國商務部據報正在考慮采納一項全面提案,阻止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之間的技術交易。新的提案將擴大美國政府監管全球製造產品的範圍,禁止企業在隨後供應給華為的外國製造產品中使用美國零部件、技術和設備。據透露,川普政府的高級官員計劃在2月28日就此議題開會討論,而美國相關企業已經聞風而動,紛紛向政府表達關切。
美國高科技行業發出警告,無論是在產品銷售還是購買方面,限制進入中國都可能削弱美國公司的實力,最終削弱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研發中心的地位。這些公司表示,他們越來越別無選擇,只能把更多的研發工作放在美國以外的地方,以確保不間斷地進入中國市場。
「那些認為我們的擔憂被誇大的人,應該和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工人談談,他們已經因為我們最大的市場被隔離而失去工作,」代表晶片製造商的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對《紐約時報》說,「來自這個(中國)大市場的收入為我們的巨額研究投資提供了動力,這讓我們能夠創新,推動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
川普政府已經醞釀了幾個月的動議引發科技行業的恐慌。行業律師和貿易團體警告說,除非川普政府能夠說服其盟友採取類似的限制措施,否則企業將決定,最安全的做法是設法限制它們自己對於美國技術和零部件的使用。安可顧問公司大中華區主席麥健陸(James McGregor)表示,在那種限制之下,進入中國市場的經濟動因,將促使企業「與美國脫鈎」。
美國對中興和華為下手之後,中國企業也在努力將美國的零部件從他們的供應鏈中剔除。華為的「備胎」啟用了,中國其它企業也正在加快自主研發、自給自主的步伐。
對於川普政府發動對中國「新冷戰」,不僅美國企業和產業擔憂,美國的傳統盟友也不買賬。
《大西洋月刊》網站17日發表題為「在與中國的冷戰中,美國孤獨」的文章指出,川普政府若真的全力以赴與北京競爭,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本人是否完全贊同這麼做。現在清楚的是,美國幾個最親密的朋友並不願意加入。儘管華盛頓已經建立了全球聯盟網絡,但它仍無法說服那些盟友登上「大國競爭」快車,把中國甩在身後。
文章指出,美國官員正在認識到,說服友好國家相信美國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有能力為它們提供替代中國的可行方案是多麼具有挑戰性。這一方面是因為川普自己對盟友的承諾將信將疑。另一方面,當今國際關係太過錯綜複雜,中國的力量太過強大,他們不可能加入美國領導的聯盟,迎來一個冷戰式的分裂世界。
作者弗里德曼(Uri Friedman)說:「如果美國打算重建這個世界,它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孤立的。如果美國希望不被孤立,它將不得不為盟友開發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
典型的兩個例子是:第一,儘管美方高官百般勸說阻撓,英國依然允許華為向英國下一代5G移動網絡提供設備。因為在盟友看來,美國阻止華為的動機最主要的並非保護盟友安全,而是保住美國自己在技術上的統治地位。第二,菲律賓正式知會美國,將終止兩國間的《來訪部隊協議》。杜特爾特這麼做,是因為他對美國的承諾心存懷疑,並不願激怒北京。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最近發布報告指出,雖然美國的合作夥伴通常不想成為一個由中國領導的新國際體系的一部分,但他們也不能忽視北京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機遇和地理現實」。報告警告:任何美國戰略都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建立明確反中聯盟的企圖將會失敗。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圖片為資料照】
近日傳出的消息包括,美國可能禁止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的合資公司向中國供應民用飛機發動機;限制全世界對華為出口芯片的工廠使用美國製造的設備和技術。美方上周以違反美對伊、朝、敘制裁法案為由,制裁6家中國企業;以涉嫌對美國信用公司數據庫發動網絡攻擊為名,起訴4名中國軍方人員。美方高官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對中國提出各種指責和圍剿。
美中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貿易戰偃旗息鼓沒幾天,新的「技術冷戰」暗潮已在湧動,隨時可能掀起大波瀾。令人慶幸的是,川普本人對這股湧動的暗潮表達了明確的否定態度。
川普18日早上發出4條推特,對過去幾天的傳聞做出明確表態:「就外國購買我們的產品而言,美國不可能也不會成為一個如此難以打交道的地方,包括出於經常使用的國家安全借口,我們的公司將被迫離開,以保持競爭力。我們想把產品賣給中國和其他國家。這就是貿易。我們不想讓跟我們做生意變得不可能。這只意味著訂單會去別的地方。舉個例子,我想讓中國購買我們的飛機引擎,它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我看到一些規定正在流傳,包括國會正在考慮的那些,它們是荒謬的。我想讓與美國做生意變得容易,而不是變得困難。我的政府中的每一個人都被如此指示,沒有任何借口。美國對商業開放!」
無奈,川普周圍和國會山上聚集著一批堅定的反中「鷹派」,他們將意識形態淩駕於國家利益和商業利益之上。雖然擁有強大的行政授權,川普會否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做出妥協;或者出於下一步談判的需要,將技術限制作爲談判籌碼,現在還未可知。
《紐約時報》16日發表長篇報道指出,川普政府阻止中國主導先進技術市場的努力,已使它與它希望保護的美國公司發生衝突。川普政府希望通過限制技術流入中國來保護國家安全,但科技公司擔心,這反而會損害它們的利益。
美國商務部據報正在考慮采納一項全面提案,阻止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之間的技術交易。新的提案將擴大美國政府監管全球製造產品的範圍,禁止企業在隨後供應給華為的外國製造產品中使用美國零部件、技術和設備。據透露,川普政府的高級官員計劃在2月28日就此議題開會討論,而美國相關企業已經聞風而動,紛紛向政府表達關切。
美國高科技行業發出警告,無論是在產品銷售還是購買方面,限制進入中國都可能削弱美國公司的實力,最終削弱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研發中心的地位。這些公司表示,他們越來越別無選擇,只能把更多的研發工作放在美國以外的地方,以確保不間斷地進入中國市場。
「那些認為我們的擔憂被誇大的人,應該和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工人談談,他們已經因為我們最大的市場被隔離而失去工作,」代表晶片製造商的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對《紐約時報》說,「來自這個(中國)大市場的收入為我們的巨額研究投資提供了動力,這讓我們能夠創新,推動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
川普政府已經醞釀了幾個月的動議引發科技行業的恐慌。行業律師和貿易團體警告說,除非川普政府能夠說服其盟友採取類似的限制措施,否則企業將決定,最安全的做法是設法限制它們自己對於美國技術和零部件的使用。安可顧問公司大中華區主席麥健陸(James McGregor)表示,在那種限制之下,進入中國市場的經濟動因,將促使企業「與美國脫鈎」。
美國對中興和華為下手之後,中國企業也在努力將美國的零部件從他們的供應鏈中剔除。華為的「備胎」啟用了,中國其它企業也正在加快自主研發、自給自主的步伐。
對於川普政府發動對中國「新冷戰」,不僅美國企業和產業擔憂,美國的傳統盟友也不買賬。
《大西洋月刊》網站17日發表題為「在與中國的冷戰中,美國孤獨」的文章指出,川普政府若真的全力以赴與北京競爭,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本人是否完全贊同這麼做。現在清楚的是,美國幾個最親密的朋友並不願意加入。儘管華盛頓已經建立了全球聯盟網絡,但它仍無法說服那些盟友登上「大國競爭」快車,把中國甩在身後。
文章指出,美國官員正在認識到,說服友好國家相信美國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有能力為它們提供替代中國的可行方案是多麼具有挑戰性。這一方面是因為川普自己對盟友的承諾將信將疑。另一方面,當今國際關係太過錯綜複雜,中國的力量太過強大,他們不可能加入美國領導的聯盟,迎來一個冷戰式的分裂世界。
作者弗里德曼(Uri Friedman)說:「如果美國打算重建這個世界,它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孤立的。如果美國希望不被孤立,它將不得不為盟友開發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
典型的兩個例子是:第一,儘管美方高官百般勸說阻撓,英國依然允許華為向英國下一代5G移動網絡提供設備。因為在盟友看來,美國阻止華為的動機最主要的並非保護盟友安全,而是保住美國自己在技術上的統治地位。第二,菲律賓正式知會美國,將終止兩國間的《來訪部隊協議》。杜特爾特這麼做,是因為他對美國的承諾心存懷疑,並不願激怒北京。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最近發布報告指出,雖然美國的合作夥伴通常不想成為一個由中國領導的新國際體系的一部分,但他們也不能忽視北京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機遇和地理現實」。報告警告:任何美國戰略都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建立明確反中聯盟的企圖將會失敗。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