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社區感染擴大篩檢 醫憂「交通」變漏洞

2020-02-17 18:20:30   1636

全面防堵社區感染,疫情中心昨(16)宣布,全面加強社區監測,包括針對14天內有出國紀錄,不管任何國家,回國後出現呼吸道疾病的人,經醫師評估後進行篩檢。不過第一線診所醫師就提到,許多病患都是先到社區診所就醫,若經評估需篩檢,從診所到醫院中間的交通,恐怕將成防疫漏洞。

記者林昆慶、郭翊軒/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全面防堵社區感染,疫情中心昨(16)宣布,全面加強社區監測,包括針對14天內有出國紀錄,不管任何國家,回國後出現呼吸道疾病的人,經醫師評估後進行篩檢。不過第一線診所醫師就提到,許多病患都是先到社區診所就醫,若經評估需篩檢,從診所到醫院中間的交通,恐怕將成防疫漏洞。

國內出現疑似社區感染,疫情中心決定,擴大篩檢對象,揪出隱形個案。

疫情指揮中心應變監測官莊人祥:「會針對過去14天有國外的旅遊史,還有就是說曾經接觸到國外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的一個接觸史。」

加強社區監測,但站在第一線的社區診所醫師有擔憂,診所醫師林應然:「那這些7、8間(篩檢醫院)可能離你現在的診所是很遠的,那不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計程車又不想載,那只有靠救護車,可是救護車有那麼多輛嗎?」

怎麼從診所到篩檢醫院,將是新政策大考驗,另外醫師也提到,第一線醫護面對病患,「旅遊史」還是關鍵,只要咳嗽、發燒、流鼻水等呼吸道疾病,中港澳、星馬、泰國,恐怕現在連日本都得列入考慮。

林應然:「日本我預見的將來一定也會越來越多,因為它已經變成社區性感染,每個人要去旅遊的意願也越來越少,所以我在想出國的這些病人、這些人事實上是少了很多。」

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長邱政洵:「今天記者會一開,我們醫院的群組、那些醫生就爆啦,從事旅遊業或是某些高風險、接觸到外國旅客的,不然的話你篩不完啦,你篩不完的話你的醫療體系會先垮。」

疫情中心透露,到月底國內檢疫量能從原本1010件拉高到1300件,有醫師認為擴大篩檢,恐怕讓醫療體系崩潰,診所醫師則認為,因為疫情出國人少很多,檢疫數量增加幅度應該不大。另外也有專家提醒,武漢肺炎症狀不明顯,患者退燒快或吃克流感退燒,被視為一般流感個案,也恐成為防疫漏洞。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