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美、德操縱瑞士公司 竊取120國機密通訊
.jpg)
2020-02-13 11:37:39
6882
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德國電視二台等媒體11日發布的一項聯合調查報道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曾和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在數十年間共同控制瑞士公司Crypto AG,通過其銷往世界上百個國家的加密設備竊取外國政府通信情報。
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如何欺騙其他國家,竊取情報的同時賺取巨額資金?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德國電視二台等媒體11日發布的一項聯合調查報道給出詳細答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曾和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在數十年間共同控制瑞士公司Crypto AG,通過其銷往世界上百個國家的加密設備竊取外國政府通信情報。CIA認為,這項計劃是「間諜戰的勝利」,保護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但諷刺的是,華盛頓監控的對象包括土耳其、日本、韓國等盟友,就連當時與美國合作的德國都驚訝於其「諜報世界沒有朋友」的做法。在《華盛頓郵報》看來,CIA這項計劃「對現代間諜活動意義重大,其廣度與持續性有助於解釋,美國在全球監控方面如何養成了貪得無厭的胃口,而這在2013年‘棱鏡門’事件中已經暴露出來」。不止於此,韓國媒體說,該醜聞令近年來總是指控中國企業「竊密」的美國人處於「自打嘴巴」的尷尬境地,引發巨大爭議在所難免。
執行這項秘密行動的美國人並無悔意。《華盛頓郵報》稱,曾擔任NSA局長的博比·雷·因曼說:「我會為此感到內疚嗎?完全不……這是世界各地非常珍貴的信息來源,對美國決策者非常重要。」但在德國、瑞士許多媒體報道中,這是一個「間諜醜聞」。德國新聞電視台12日說,此事讓美國情報機構在歐洲及全球的形象再一次受損。
報道稱,德國退出這一項目後,美國不再與其分享相關情報。有BND官員表示,他不確定德國不參與行動後依然屬於不被美國竊密的少數幾個國家。但斯諾登曾經爆料的內容給出了令人不安的答案:美國情報機構不僅視德國為目標,而且總理默克爾的手機也在監聽之列。
韓國《首爾新聞》12日將此稱為「CIA厚顔無恥的竊密行為」,《京鄉新聞》用「來自美國的情報恐襲」形容,並強調韓國也是Crypto AG的「優秀顧客」。報道評論說,美國一直聲稱中國通過華為等公司「竊密」,現在卻露出「不分敵我」「有密全竊」的真面貌,這很難避免外界的批判。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外媒披露的材料曝光了美國如何控制一家商業公司、如何在產品中嵌入「後門」、如何對其他國家進行監視,也向外界解釋了美國一些行為的動機。「為什麼美國人近年來咬著中國企業不放,並認為中國崛起的背後肯定是靠竊密?」沈逸說,因為他們自己才是「慣偷」,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俄羅斯「政治專家」網站12日援引俄國家杜馬議員米洛諾夫的話說,CIA從來就不掩飾其無視人權的行為,美國情報需求高於所有其他國家的利益。
【中評社】【圖片為資料照】
執行這項秘密行動的美國人並無悔意。《華盛頓郵報》稱,曾擔任NSA局長的博比·雷·因曼說:「我會為此感到內疚嗎?完全不……這是世界各地非常珍貴的信息來源,對美國決策者非常重要。」但在德國、瑞士許多媒體報道中,這是一個「間諜醜聞」。德國新聞電視台12日說,此事讓美國情報機構在歐洲及全球的形象再一次受損。
報道稱,德國退出這一項目後,美國不再與其分享相關情報。有BND官員表示,他不確定德國不參與行動後依然屬於不被美國竊密的少數幾個國家。但斯諾登曾經爆料的內容給出了令人不安的答案:美國情報機構不僅視德國為目標,而且總理默克爾的手機也在監聽之列。
韓國《首爾新聞》12日將此稱為「CIA厚顔無恥的竊密行為」,《京鄉新聞》用「來自美國的情報恐襲」形容,並強調韓國也是Crypto AG的「優秀顧客」。報道評論說,美國一直聲稱中國通過華為等公司「竊密」,現在卻露出「不分敵我」「有密全竊」的真面貌,這很難避免外界的批判。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外媒披露的材料曝光了美國如何控制一家商業公司、如何在產品中嵌入「後門」、如何對其他國家進行監視,也向外界解釋了美國一些行為的動機。「為什麼美國人近年來咬著中國企業不放,並認為中國崛起的背後肯定是靠竊密?」沈逸說,因為他們自己才是「慣偷」,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俄羅斯「政治專家」網站12日援引俄國家杜馬議員米洛諾夫的話說,CIA從來就不掩飾其無視人權的行為,美國情報需求高於所有其他國家的利益。
【中評社】【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