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童染腸病毒 心肺衰竭入加護病房

2019-10-01 18:53:25   4013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腸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病程變化快速,家中如有孩童感染腸病毒,在感染後的一週內,務必留意其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務必立即送大醫院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期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疾病管制署今(1)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5歲女童經緊急治療後已出院,另一名是南部2歲男童,住院後併發腦幹腦炎、心肺衰竭,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北部5歲女童及南部2歲男童,分別於8月31日及9月13日發病,症狀包括發燒、嗜睡、嘔吐、疱疹性咽峽炎、肌抽躍等,經通報檢驗均確診為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腦炎。

林詠青說,目前北部5歲女童已康復出院,南部2歲男童仍加護病房治療中,心跳、血壓,生命跡象已經穩定,不過仍要持續觀察狀況。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說,上週(9月22日至9月28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20,980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7%,仍處流行高峰期,以中南部下降較明顯,北部和東部則持平。近四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腸病毒71型持續活動。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累計333例腸病毒71型個案,高於2016至2018年同期。今年累計4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33例),其他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A10型(各2例),克沙奇A9型、B5型、伊科病毒11型(各1例)。

疾管署再次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由於腸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病程變化快速,家中如有孩童感染腸病毒,在感染後的一週內,務必留意其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務必立即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期。

它傳染力恐怖!北市破1千2百班停課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腸病毒持續發威仍處流行期!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表示,該市自今年6月27日公告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今年截至第39週腸病毒共計停課1,235班,高於去年同期774班,提醒民眾,腸病毒於發病前即有傳染力,發病後病毒可經由糞便排放長達2-3個月,大人小孩皆應勤洗手、孩童生病不上學,避免腸病毒傳播。

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9月開學季,腸病毒仍處於流行期,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顯示,近四週臺北市門急診就診分別為1,414、1,516、1,599、1,690人次,高於流行閾值990人次。

余燦華指出,今年截至第39週腸病毒共計停課1,235班,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近6成,為何今年感染腸病毒的班級數會上升這麼多?他說明,每年流行不同型別,得了某一型的腸病毒型別就會對該型別腸病毒產生抗體具保護力,但對其他型別的腸病毒仍無抵抗力;今年腸病毒社區流行型別主要是克沙奇A群,過去2、3年都不是以此為主要流型別,因此大多數的孩童對此型別沒有抵抗力,感染機會較高。

余燦華強調,腸病毒是經過飛沫跟糞口傳染,幼托機構及學校不可輕忽,應加強教室及遊樂設施等整潔、通風及消毒,指導學童於「吃東西前」、「上廁所後」、「看醫生後」、「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以「濕、搓、沖、捧、擦」等步驟洗手,同一教室之班級若7日內有2例腸病毒學童,應立即停課7日,加強消毒措施、避免跨班級傳播。

余燦華說,北市衛生局於暑假及開學期間已完成轄內1,457家國小、幼兒園、托嬰中心、招收6歲以下短期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及97家親子常出入室內場所之查核,輔導洗手設備、衛生教育、個案處理、漂白水消毒等措施。

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家長返家接觸幼兒前應更衣洗手,若孩童感染腸病毒,務必留意其病情變化及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掌握黃金治療時間,儘速至大醫院就醫。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