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也該聽聽卡維爾的話

2011-11-23 17:32:02   1259

上個周末,柯林頓夫婦與二十年前替他們打天下的那群競選幕僚,在阿肯色州小岩城聚會,聚會的主人是有民主黨

上個周末,柯林頓夫婦與二十年前替他們打天下的那群競選幕僚,在阿肯色州小岩城聚會,聚會的主人是有民主黨第一策士稱號的卡維爾(James Carville),他在不久前才公開呼籲歐巴馬要開革不適任閣員,否則選情危矣。

選前換將雖是兵家大忌,但卡維爾卻舉雷根與柯林頓為例,證明人事搬風有利於選情,他的理由很簡單:美國經濟現在已跌到谷底,歐巴馬不能再靠同樣一批人,拿同樣的戰略與同樣的藉口來救亡圖存,不但要開革掉那些已不適任的官員,而且還應該起訴一些人,讓他們為華爾街的禍國殃民負起責任,也讓民眾知道歐巴馬對華爾街財閥的為富不仁,跟他們同樣感到憤怒與不滿。

歐巴馬選情一路下滑,《華盛頓郵報》最近一次民調更顯示,有五成五民眾認為共和黨明年會贏得總統大選,祇有三成七民眾預測歐巴馬會勝選連任,卡維爾呼籲歐巴馬撤換閣員,雖是一帖後果難料的猛藥,但其實也是歐巴馬挽救選情的最後一招。

馬英九的連任選情雖然不像歐巴馬那麼悲觀,但他目前的處境卻與歐巴馬十分相像,他的財經與政治事務幕僚,仍然是幾年前替他打天下的那批人,這些人的特質是:同質性高,服從性高,但草根性弱,開創魄力也不足,這樣的團隊維持局面有餘,開創新局卻嫌不足。

但藍營的人卻對執政團隊的這種缺憾,至今仍然缺乏警覺。以財政為例,李述德雖有稅務行政的長才,但他的稅改專業卻有所不足,他的「降稅帶動經濟成長」邏輯,祇要稍有財經專業的人都知道有粉飾政績之嫌,但至今卻仍有藍營立委替他辯護,甚至認為揭穿國王新衣假象的政務委員朱敬一,因為不支持財政部已不適任可以離開。

但如果要問多數財經學者,目前閣員中最該更換的是誰?李述德很可能是排名在前的一位;他雖是政策配合度最高的閣員,馬英九也常把米酒降價歸功於他的政策巧思,但台灣財政過去三年的政策表現,「用膝蓋想都知道無法永續」,卡維爾如果是馬英九的策士,大概早就會呼籲他該陣前換將了。

再以外交為例。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政策,雖然讓台灣這幾年沒丟掉一個邦交國,也沒再當被友邦敲詐的冤大頭,但西線無戰事的假象,卻很可能讓執政團隊喪失警覺,忽略了外交梯隊的世代接棒問題。

五○年代的台灣外交,辦的是亡國外交,但當時的外交團隊俱屬一時之選,也讓葉公超那樣的人至今仍被視為外交官典範。七○年代以後,台灣辦的是小國弱國外交,外交官雖受制於漢賊不兩立的最高指導原則,在外交戰場上左支右絀,但外交接班梯隊的陣形卻仍井然有序,直到民進黨執政推動烽火外交後,這個陣形才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外交團隊的主力應是職業外交官,但在烽火外交的最高原則指導下,許多原本應在接班梯隊中的外交官卻陸續受到折損;這幾年活路外交取代烽火外交後,外交團隊中更少了頭角崢嶸之士,以前葉公超在國會議場舌戰立委被視為政壇佳話,現在沈呂巡跟立委口角爭鋒卻被人人喊打,甚至在他外交生涯最後幾年還要被「發配」倫敦,不但讓人不解外交團隊換血的思維,也令人憂心外交接班梯隊的陣形究竟為何。

尤其是跟中國的外交梯隊相比,北京雖然默認台灣的外交休兵政策,但過去一年多中國外交部卻進行大幅換血,領導階級大都是五○後的共和國一代,司局級官員多是六○後,處級官員則是七○後,一個新的外交梯隊已逐漸成形;馬政府如果被外交休兵的假象所惑,又未警覺兩岸外交梯隊在專業上的差異已日益擴大,祇是為換人而換人,並未有世代性接棒的結構思考,台灣的外交危機遲早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

總統選舉投票距今已不滿百日,以馬英九的個性,執政團隊已絕無可能在選前大幅換將,但馬政府卻不能犯下不該換而錯換的錯誤,而且更該體認:一旦連任,就該撤換那些早已不適任的閣員;就像卡維爾所言:同樣那批人,同樣那套戰略,怎麼能解決不一樣的國家問題?

【王健壯】(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00600468.html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