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嘉義貧女!翁章梁助全家越南團圓

2019-09-03 00:00:00
1099
嘉義一名女學生黃小妹與媽媽、弟弟一家三口窩在只有7坪的鐵皮屋,寫功課、讀書都只能坐吊床,彎腰在小桌子上完成,不過她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奮發向上讀書考上了第一志願嘉義女中,這個故事讓教育部長潘文忠聽了十分不捨,立刻請同仁添購新書桌給黃小妹,現在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聽到了,打算完成黃小妹的心願,幫助她回越南
嘉義縣新住民阮氏春梅(左)與兒女住在台糖老舊鐵皮屋,女兒黃秀珍克服惡劣環境,苦讀考上嘉義女中。縣長翁章梁(前右)2日探望,允諾將長期資助阮氏春梅至小孩自立,並幫助她陪同母親返鄉探親。
【出處:三立新聞網】
嘉義一名女學生黃小妹與媽媽、弟弟一家三口窩在只有7坪的鐵皮屋,寫功課、讀書都只能坐吊床,彎腰在小桌子上完成,不過她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奮發向上讀書考上了第一志願嘉義女中,這個故事讓教育部長潘文忠聽了十分不捨,立刻請同仁添購新書桌給黃小妹,現在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聽到了,打算完成黃小妹的心願,幫助她回越南看外婆。
嘉義縣鹿草鄉的黃小妹從小家境貧寒,因父親多年前過世,新住民母親一肩扛起照顧兩個孩子的重擔,平時靠在果園打零工賺取一個月一萬的生活費養活一家三口,三人窩在7坪大的鐵皮屋,連讀書寫功課都只能在象棋小桌解決。不過黃小妹並沒有被這樣的環境打倒,而是更加努力用功,沒有補習就考上了第一志願嘉義女中,更表示希望未來能當律師,讓媽媽別再辛苦,放榜後,黃小妹也許願希望能有張新書桌,應付未來更加繁重的課業。
教育部長潘文忠得知後,便請同仁用最快的速度添購一張新書桌給黃小妹,且表示他與行政院長蘇貞昌都非常掛心,也派人關心黃小妹家中狀況,給予他們需要的協助;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同樣感到不捨,到場關心了解黃小妹的情況後,要求社會局提供協助,也答應黃小妹會給予他們長期的幫助。
黃小妹的媽媽阮春梅受訪時哽咽表示,自己從越南來台已10多年,丈夫多年前過世後她便獨自努力工作養活孩子們,沒有時間也沒有錢能再回到故鄉看一看,翁章梁與社會局副局長張翠瑤得知後也展開商議,希望能運用社會資源,讓黃小妹一家三口回到越南看看外婆。
嘉義一名女學生黃小妹與媽媽、弟弟一家三口窩在只有7坪的鐵皮屋,寫功課、讀書都只能坐吊床,彎腰在小桌子上完成,不過她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奮發向上讀書考上了第一志願嘉義女中,這個故事讓教育部長潘文忠聽了十分不捨,立刻請同仁添購新書桌給黃小妹,現在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聽到了,打算完成黃小妹的心願,幫助她回越南看外婆。
嘉義縣鹿草鄉的黃小妹從小家境貧寒,因父親多年前過世,新住民母親一肩扛起照顧兩個孩子的重擔,平時靠在果園打零工賺取一個月一萬的生活費養活一家三口,三人窩在7坪大的鐵皮屋,連讀書寫功課都只能在象棋小桌解決。不過黃小妹並沒有被這樣的環境打倒,而是更加努力用功,沒有補習就考上了第一志願嘉義女中,更表示希望未來能當律師,讓媽媽別再辛苦,放榜後,黃小妹也許願希望能有張新書桌,應付未來更加繁重的課業。
教育部長潘文忠得知後,便請同仁用最快的速度添購一張新書桌給黃小妹,且表示他與行政院長蘇貞昌都非常掛心,也派人關心黃小妹家中狀況,給予他們需要的協助;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同樣感到不捨,到場關心了解黃小妹的情況後,要求社會局提供協助,也答應黃小妹會給予他們長期的幫助。
黃小妹的媽媽阮春梅受訪時哽咽表示,自己從越南來台已10多年,丈夫多年前過世後她便獨自努力工作養活孩子們,沒有時間也沒有錢能再回到故鄉看一看,翁章梁與社會局副局長張翠瑤得知後也展開商議,希望能運用社會資源,讓黃小妹一家三口回到越南看看外婆。
3口擠7坪 少女樹下讀書考上嘉女
記者廖國雄、朱怡蓉/嘉義報導【三立新聞網】
9月開學,在嘉義鹿草有一位考上嘉義女中的黃同學,有個小小心願,她希望能夠有個書桌,讓她安心讀書。原來黃同學的爸爸多年前去世,她、弟弟以及新住民媽媽住在7坪大的鐵皮屋中,靠媽媽打工1個月薪水1萬多元維生。鐵皮屋只能容得下3人睡覺空間,黃同學只能在鐵皮屋旁的大樹下克難利用小桌子、吊床當椅子來寫功課。沒補習考上第一志願,媽媽很驕傲,但也煩惱該怎樣為女兒張羅更好的讀書環境。
黃同學:「讀書的話就在那邊,就會在那個小桌子。」
長寬50公分,小朋友的小桌子,就是黃同學過去十年讀書寫功課的地方,雙手一擺幾乎就沒什麼空間的桌面,陪她走過小學、國中。學業成績好的黃同學,沒補習卻考上第一志願嘉義女中。
黃同學:「弟弟睡這裡,我睡這,媽媽睡這邊。下雨的話就棉被翻上去在這邊吃飯。(你希望一個大桌子?)對,(書桌嗎?)對。」
要上高中了,除了門口恭賀的大紅紙張,黃同學略帶一些傷感,因為小書桌不可能應付得了接下來的學業。看看她的家,7坪大的鐵皮屋內只能放床和衣櫥,和媽媽弟弟3人相依為命,下雨天就得窩在這吃飯寫功課。
媽媽:「媽媽我要有自己的房間,她這樣跟我提,我心裡面很酸,想要個書桌但房間沒地方可以放。」
想到女兒的心願,媽媽強忍著淚水,先生多年前去世,她靠打工1個月1萬多元的薪水,帶大2個孩子。女兒爭氣讀書順利上了第一志願,但存的錢還不夠提供更好環境。
黃同學:「我覺得我都住習慣了,這樣還可以。」
樂觀面對自己的狀況,黃同學已經習慣這種半露天的生活模式,接下來就期待能挪出更多空間,擺上教科書和書桌讓自己繼續衝刺。
9月開學,在嘉義鹿草有一位考上嘉義女中的黃同學,有個小小心願,她希望能夠有個書桌,讓她安心讀書。原來黃同學的爸爸多年前去世,她、弟弟以及新住民媽媽住在7坪大的鐵皮屋中,靠媽媽打工1個月薪水1萬多元維生。鐵皮屋只能容得下3人睡覺空間,黃同學只能在鐵皮屋旁的大樹下克難利用小桌子、吊床當椅子來寫功課。沒補習考上第一志願,媽媽很驕傲,但也煩惱該怎樣為女兒張羅更好的讀書環境。
黃同學:「讀書的話就在那邊,就會在那個小桌子。」
長寬50公分,小朋友的小桌子,就是黃同學過去十年讀書寫功課的地方,雙手一擺幾乎就沒什麼空間的桌面,陪她走過小學、國中。學業成績好的黃同學,沒補習卻考上第一志願嘉義女中。
黃同學:「弟弟睡這裡,我睡這,媽媽睡這邊。下雨的話就棉被翻上去在這邊吃飯。(你希望一個大桌子?)對,(書桌嗎?)對。」
要上高中了,除了門口恭賀的大紅紙張,黃同學略帶一些傷感,因為小書桌不可能應付得了接下來的學業。看看她的家,7坪大的鐵皮屋內只能放床和衣櫥,和媽媽弟弟3人相依為命,下雨天就得窩在這吃飯寫功課。
媽媽:「媽媽我要有自己的房間,她這樣跟我提,我心裡面很酸,想要個書桌但房間沒地方可以放。」
想到女兒的心願,媽媽強忍著淚水,先生多年前去世,她靠打工1個月1萬多元的薪水,帶大2個孩子。女兒爭氣讀書順利上了第一志願,但存的錢還不夠提供更好環境。
黃同學:「我覺得我都住習慣了,這樣還可以。」
樂觀面對自己的狀況,黃同學已經習慣這種半露天的生活模式,接下來就期待能挪出更多空間,擺上教科書和書桌讓自己繼續衝刺。
貧女上嘉女:想要書桌!潘文忠送來了

正值開學季,嘉義鹿草有一名女學生苦讀考上嘉義女中,但她的最大心願不是電腦、不是手機,而是希望有個能夠安心讀書的書桌。因為她家境不寬裕,和新住民的媽媽及弟弟住在只有7坪大的鐵皮屋中,空間只放得下一張小桌子。這則新聞曝光後,引發熱烈討論,教育部長潘文忠也相當不捨,隨即要求同仁購買一張新書桌,送給這位女學生,希望幫助孩子能一步步實現人生的願望。
黃同學一家三口住在嘉義鹿草這處7坪大的矮鐵皮屋中,由於父親早逝,全家只靠媽媽打工一個月1萬多的薪水過活,姊弟倆只能在旁邊的大樹下,半露天利用玩象棋的矮小桌子溫習功課。就算周遭環境不佳,黃同學仍苦讀考上了第一志願嘉義女中,但她的最大心願,是想要有個大書桌。
被記者問到是否希望有個大書桌?黃同學肯定地「嗯」了兩聲。得知女兒的心願,媽媽不捨又無能為力,媽媽:「(女兒說)媽媽我要有自己的房間,她這樣跟我提,我心裡面很酸啊,想要個書桌,但房間沒有地方可以放…」
看到這則新聞,教育部長潘文忠在昨(1)日晚間有感而發,坦言自己十分不捨,儘管黃同學環境不優渥,但仍憑著毅力與努力,今年順利進入嘉義女中就讀。她告訴記者,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一張書桌,讓她可以擺放越來越多的書籍,她也希望未來能當律師,買大房子給媽媽住,讓媽媽不再辛苦。
潘文忠表示,他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得知消息後都十分掛心,立即請了同仁給予最快的速度購置一張新書桌,並派人前往家中了解孩子的狀況和需求,給予必要的協助。另外,除了媒合相關團體與社會資源外,學校也將提供獎學金與免費三餐。
「逆境中奮發向上的孩子,都是我們的驕傲!」潘文忠也感謝各界湧入的關心協助,「我相信這些來自台灣社會的溫暖與愛,一定可以支持孩子更勇敢地繼續前進。」
「你在逆境中仍奮力不懈的精神,真的給我們許多感動與激勵,希望這張書桌與社會給予你的祝福能陪著妳,一步步實現人生的願望!」潘文忠最後向黃同學喊話,並對她說一聲「加油!」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表示,「沒傘的孩子懂得努力奔跑,加油,令人感動的孩子,希望妳帶著大家的祝福努力完成夢想」、「艱苦卓絕令人不捨,同時也使人為她的奮進驕傲」、「謝謝部長,很感動部長的奉獻」、「謝謝蘇院長、潘部長、蔡校長所有教育人員的幫忙協助」、「超感動!這就是讓人民有感的勤勞政府!謝謝最棒的部長!」、「希望能繼續推出好政策,讓更多需要幫助的朋友,獲得完善的照顧」。
有網友也說,不只有黃同學,希望政府能幫助更多的孩子,「謝謝部長,我想除了她,還有其他的孩子或許也是如此堅難的求學著,希望這些社會沒有被關注的孩子也能得到大家的幫忙」、「如果沒考上嘉女,沒有新聞報,是不是就沒有新書桌了?」、「謝謝部長及時回應,但希望其他家境或許一樣困苦的學生們也得到真正的資源,讓他們求學路上更順暢」、「但是她在上社會新聞媒體前,為何沒有書桌?也就是她中小學時,除了家庭,理當最了解她狀況的學校、政府,是否體制失能?」、「還好他有考上嘉義女中…社會上應該還有很多弱勢,政府及地方民意代表應該多多關心才是」。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