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案真的需要嗎?
.jpg)
2019-07-10 12:13:42
10281
這種微微的情緒、及這些小小細節不是傳達政府政策上需要調整訊息嗎?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案不也正是如此嗎?為了對付一個媒體集團,卻要牽連到兩岸交流的所有人員,不正是因噎廢食嗎?兩岸交流已經如流水一般斷不了,如果要把這種交流隨時都可籠罩在危害國安的陰影下,造成不自由的印象,不是很可笑嗎?
陳敏鳳/評論
今年由於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月二日的談話,及六月爆發的香港反送中事件,讓台灣政治氛圍丕變,除了本來民調低潮的蔡英文總統一夕翻身,國民黨總統初選候選人郭台銘也因為反旺中而擺脫紅色陰影,反中氣氛隨著北京操作而越顯濃厚,民進黨接著趁勝追擊修改國安五法等,接著又要立法院在下會期制定中共代理人法案,在反中路上,民進黨一步步向前進。
通過國安五法其實爭議已經不少,但因為反中,所以台灣社會敢理性討論及反對的聲音並不大,接下來,中共代理人法案因為法案中,所涉及國安定義不清楚,近日逐步遭到在野黨的批評,但執政黨似乎在反中情緒下並沒有太大的爭執聲浪。
但這其實只是表面風平浪靜,事實上立院黨團對此案內部爭議很大,包括行政部會也沒有提出對案,只是因為時代力量的對案「很拚」,民進黨立院黨團就把國安會提出的法案版本送出去。但此案因為定義不明,未來跟中共進行任何交流的動作,都會引起很多的猜疑,藍營許多縣市長也反彈很大,認為這個法案無法明確定義什麼叫危害國安的話,那農民賣農產品等是不是也會涉及國安?那大陸來台採購又算不算危害國安呢?
由於中共的體制是以黨領政,目前很多兩岸的交流會議大都與中共官方有關係,幾乎找不到任何非官方的交流會議,每年國民黨舉辦的國共論壇、還有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甚至很多兩岸各黨派的研討會,屆時到底會不會受到所謂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案的影響,通通籠罩在恐懼的陰影之下呢?
過去三年來,中共並沒有斷絕兩岸民間之間的交流,官方氣氛是非常不好,中美對峙的情況下,根據一些黨政人士的說法也透露出無奈的情緒,很多與美國接近的事,台灣也沒有反對的空間,很多事就是被迫走到目前中美台關係嚴重失衡的地步。
尤其,如果中共也改變過去江澤民、胡錦濤時代對台的政策,更加強了美中台三方關係走鋼索的危險性,大環境的不得不然讓綠營執政者的確有很多難處,但在許多應該守住的底線也該守住,不應該趁著大環境的氣圍,順勢擴權,台灣民主政治,政黨輪替已經家常便飯,那一個黨不會永遠執政,很多事情的處理要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才不會失去民主自由的價值。
也許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沒有像當年刑法一百條一樣,引發反彈,這與在野的國民黨個性十分相關,國民黨從來都沒有在街頭抗爭的DNA,也沒有炒過議題的能力,眼看這些法案影響最大的國民黨,卻沒有任何作為。
但知識分子有感,未來如果真的進入實質討論,藍營政論節目討論起來,對綠營也未必不傷,執政者應該注意社會上細細、微微的波動,才不會重蹈去年1124覆輒。
例如去年敗選時,民進黨政府列的原因之一是菸價,巧合的是,立法院裡竟然有多位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劉建國、何志偉甚至時力的黃國昌,都關心起新興的加熱型菸品合法化問題,要求釐清加熱菸品與電子菸的定義不同,政院公民平台上更有三萬多名網友要求將加熱型菸品合法化,台灣海關還沒收了四萬多條從日、韓及歐美國家帶進來的加熱菸品,加熱菸品如果如政府所言對健康及污染是如此之壞,為何會有那麼多人攜帶入境,還有不少民進黨民代也在使用。
在抽菸不是好事的大帽子下,很少人公開而大聲地支持,就像漲菸價也不會有人反對,但卻實在發生在投票行為上,成為政府認定敗選原因之一。反中是主流民意,可是在反中大帽子下,阻斷正常的交流,人民會不會也不敢公開反對,卻在投票時投下真實的想法,有害選情的不正是這些暗流洶湧的不公開聲音及耳語嗎?
這種微微的情緒、及這些小小細節不是傳達政府政策上需要調整訊息嗎?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案不也正是如此嗎?為了對付一個媒體集團,卻要牽連到兩岸交流的所有人員,不正是因噎廢食嗎?兩岸交流已經如流水一般斷不了,如果要把這種交流隨時都可籠罩在危害國安的陰影下,造成不自由的印象,不是很可笑嗎?
中美台關係的複雜出乎意外,七月初傳出國台辦人馬與美國AIT人馬在美國大談台灣總統大選的介入問題,顯見2020年總統大選的詭譎變局。當然,中共代表放話如果民進黨政府繼續執政,會加速統一,這種說法是逼台灣人在美、中之間作選擇嗎?那中共可能高估了自己在台灣人的形象。只不過,中共固然咄咄逼人,但主政者仍然要盡力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價值,不要藉機擴權,法治民主才是維繫台灣安全最重要的關鍵。
【圖片為資料照】
今年由於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月二日的談話,及六月爆發的香港反送中事件,讓台灣政治氛圍丕變,除了本來民調低潮的蔡英文總統一夕翻身,國民黨總統初選候選人郭台銘也因為反旺中而擺脫紅色陰影,反中氣氛隨著北京操作而越顯濃厚,民進黨接著趁勝追擊修改國安五法等,接著又要立法院在下會期制定中共代理人法案,在反中路上,民進黨一步步向前進。
通過國安五法其實爭議已經不少,但因為反中,所以台灣社會敢理性討論及反對的聲音並不大,接下來,中共代理人法案因為法案中,所涉及國安定義不清楚,近日逐步遭到在野黨的批評,但執政黨似乎在反中情緒下並沒有太大的爭執聲浪。
但這其實只是表面風平浪靜,事實上立院黨團對此案內部爭議很大,包括行政部會也沒有提出對案,只是因為時代力量的對案「很拚」,民進黨立院黨團就把國安會提出的法案版本送出去。但此案因為定義不明,未來跟中共進行任何交流的動作,都會引起很多的猜疑,藍營許多縣市長也反彈很大,認為這個法案無法明確定義什麼叫危害國安的話,那農民賣農產品等是不是也會涉及國安?那大陸來台採購又算不算危害國安呢?
由於中共的體制是以黨領政,目前很多兩岸的交流會議大都與中共官方有關係,幾乎找不到任何非官方的交流會議,每年國民黨舉辦的國共論壇、還有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甚至很多兩岸各黨派的研討會,屆時到底會不會受到所謂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案的影響,通通籠罩在恐懼的陰影之下呢?
過去三年來,中共並沒有斷絕兩岸民間之間的交流,官方氣氛是非常不好,中美對峙的情況下,根據一些黨政人士的說法也透露出無奈的情緒,很多與美國接近的事,台灣也沒有反對的空間,很多事就是被迫走到目前中美台關係嚴重失衡的地步。
尤其,如果中共也改變過去江澤民、胡錦濤時代對台的政策,更加強了美中台三方關係走鋼索的危險性,大環境的不得不然讓綠營執政者的確有很多難處,但在許多應該守住的底線也該守住,不應該趁著大環境的氣圍,順勢擴權,台灣民主政治,政黨輪替已經家常便飯,那一個黨不會永遠執政,很多事情的處理要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才不會失去民主自由的價值。
也許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沒有像當年刑法一百條一樣,引發反彈,這與在野的國民黨個性十分相關,國民黨從來都沒有在街頭抗爭的DNA,也沒有炒過議題的能力,眼看這些法案影響最大的國民黨,卻沒有任何作為。
但知識分子有感,未來如果真的進入實質討論,藍營政論節目討論起來,對綠營也未必不傷,執政者應該注意社會上細細、微微的波動,才不會重蹈去年1124覆輒。
例如去年敗選時,民進黨政府列的原因之一是菸價,巧合的是,立法院裡竟然有多位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劉建國、何志偉甚至時力的黃國昌,都關心起新興的加熱型菸品合法化問題,要求釐清加熱菸品與電子菸的定義不同,政院公民平台上更有三萬多名網友要求將加熱型菸品合法化,台灣海關還沒收了四萬多條從日、韓及歐美國家帶進來的加熱菸品,加熱菸品如果如政府所言對健康及污染是如此之壞,為何會有那麼多人攜帶入境,還有不少民進黨民代也在使用。
在抽菸不是好事的大帽子下,很少人公開而大聲地支持,就像漲菸價也不會有人反對,但卻實在發生在投票行為上,成為政府認定敗選原因之一。反中是主流民意,可是在反中大帽子下,阻斷正常的交流,人民會不會也不敢公開反對,卻在投票時投下真實的想法,有害選情的不正是這些暗流洶湧的不公開聲音及耳語嗎?
這種微微的情緒、及這些小小細節不是傳達政府政策上需要調整訊息嗎?國安五法及中共代理人法案不也正是如此嗎?為了對付一個媒體集團,卻要牽連到兩岸交流的所有人員,不正是因噎廢食嗎?兩岸交流已經如流水一般斷不了,如果要把這種交流隨時都可籠罩在危害國安的陰影下,造成不自由的印象,不是很可笑嗎?
中美台關係的複雜出乎意外,七月初傳出國台辦人馬與美國AIT人馬在美國大談台灣總統大選的介入問題,顯見2020年總統大選的詭譎變局。當然,中共代表放話如果民進黨政府繼續執政,會加速統一,這種說法是逼台灣人在美、中之間作選擇嗎?那中共可能高估了自己在台灣人的形象。只不過,中共固然咄咄逼人,但主政者仍然要盡力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價值,不要藉機擴權,法治民主才是維繫台灣安全最重要的關鍵。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
陳敏鳳
資深媒體人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