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提「贏的策略」新方案 蔡英文:沒有所謂讓不讓
.jpg)
2019-05-23 18:12:04
3956
民進黨22日召開中執會討論2020初選事宜,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突然跑到會場,拋出所謂「贏的策略」,蔡英文23日在台中接受訪問表示,中執會已經有初選方案在討論,而且非常接近有結論,但是賴提出的方案,在過去協調期都沒有提出,也沒有提到中執會討論,希望中執會不要拖,快做決定
民進黨22日召開中執會討論2020初選事宜,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突然跑到會場,拋出所謂「贏的策略」,蔡英文23日在台中接受訪問表示,昨天中執會已經有初選方案在討論,而且非常接近有結論,但是賴提出的方案,在過去協調期都沒有提出,也沒有提到中執會討論,希望中執會不要拖,快做決定。蔡英文還說,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沒有所謂讓的問題。
民進黨22日召開中執會討論初選事宜,中場休息時,賴清德前往黨中央提出新方案:第一個情況,如果蔡英文贏韓國瑜,他無條件支持蔡繼續競選連任。第二個狀況,如果他沒有贏韓國瑜,他也全力支持蔡英文競選連任。第三個情況,如果他贏韓國瑜、韓國瑜又贏蔡英文,請蔡英文還有黨中央、黨內同志支持他,提名他出馬競選2020。
蔡英文23日下午到台中港海洋風力發電台中施工碼頭,視察海洋風電建造工程最新進度,會後接受媒體聯訪。
被問到民進黨中執會上,蔡賴陣營角力不斷,蔡英文表示,民進黨2020的初選規則,其實在昨天中執會已經有一個方案在討論,而且也討論相當長的時間,「非常接近有結論了」。中執會做的決議,只要是公平合理,她都會遵從。她希望中執會不要再拖延,初選規定儘早做個決定。
對於賴清德拋出的方案,蔡英文清楚表態,因為我們的協調期很長,這段時間他都沒有提出方案,也沒有提到中執會上討論。
對於賴提出的方案,蔡英文態度更強硬說,基本上她認為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沒有所謂讓的問題。
媒體追問,蔡英文的臉書最新發文有提到「一加一大於二」,是不是還在期待「蔡賴配」?
蔡英文回答,其實她的立場都是一樣,2020大選民進黨要集結最大的戰力。她對執政有信心,也對2020勝選有信心,更對民進黨的民主機制有信心。所以她的立場都沒有變,希望能集結最大的力量,來贏得2020的大選,一加一確實會大於二。【中評社/記者 林谷隆】
民進黨22日召開中執會討論初選事宜,中場休息時,賴清德前往黨中央提出新方案:第一個情況,如果蔡英文贏韓國瑜,他無條件支持蔡繼續競選連任。第二個狀況,如果他沒有贏韓國瑜,他也全力支持蔡英文競選連任。第三個情況,如果他贏韓國瑜、韓國瑜又贏蔡英文,請蔡英文還有黨中央、黨內同志支持他,提名他出馬競選2020。
蔡英文23日下午到台中港海洋風力發電台中施工碼頭,視察海洋風電建造工程最新進度,會後接受媒體聯訪。
被問到民進黨中執會上,蔡賴陣營角力不斷,蔡英文表示,民進黨2020的初選規則,其實在昨天中執會已經有一個方案在討論,而且也討論相當長的時間,「非常接近有結論了」。中執會做的決議,只要是公平合理,她都會遵從。她希望中執會不要再拖延,初選規定儘早做個決定。
對於賴清德拋出的方案,蔡英文清楚表態,因為我們的協調期很長,這段時間他都沒有提出方案,也沒有提到中執會上討論。
對於賴提出的方案,蔡英文態度更強硬說,基本上她認為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沒有所謂讓的問題。
媒體追問,蔡英文的臉書最新發文有提到「一加一大於二」,是不是還在期待「蔡賴配」?
蔡英文回答,其實她的立場都是一樣,2020大選民進黨要集結最大的戰力。她對執政有信心,也對2020勝選有信心,更對民進黨的民主機制有信心。所以她的立場都沒有變,希望能集結最大的力量,來贏得2020的大選,一加一確實會大於二。【中評社/記者 林谷隆】
蔡英文重申「1+1大於2」是最強組合
【出處:三立新聞網】
民進黨2020總統提名初選陷入僵局,總統蔡英文透過臉書強調2020最強的勝選組合就是1+1大於2,我也相信這是多數支持者和黨內同志的共識。
蔡英文表示「我知道很多人關心初選,今早看報紙也許有些人會覺得焦慮。不過,身為總統,我想跟大家報告,昨天國際上發生的事。昨天,美軍的神盾艦經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我們國軍依照規定運用聯合情監偵,全程嚴密掌握台灣周邊海、空域的動態,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期間並無異狀,請大家放心。」
蔡英文強調「我對執政成績有信心,對2020勝選有信心,對黨的民主機制有信心。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改變,2020最強的勝選組合就是1+1大於2,我也相信這是多數支持者和黨內同志的共識。希望大家能冷靜思考,做正確的選擇」。
民進黨2020總統提名初選陷入僵局,總統蔡英文透過臉書強調2020最強的勝選組合就是1+1大於2,我也相信這是多數支持者和黨內同志的共識。
蔡英文表示「我知道很多人關心初選,今早看報紙也許有些人會覺得焦慮。不過,身為總統,我想跟大家報告,昨天國際上發生的事。昨天,美軍的神盾艦經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我們國軍依照規定運用聯合情監偵,全程嚴密掌握台灣周邊海、空域的動態,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期間並無異狀,請大家放心。」
蔡英文強調「我對執政成績有信心,對2020勝選有信心,對黨的民主機制有信心。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改變,2020最強的勝選組合就是1+1大於2,我也相信這是多數支持者和黨內同志的共識。希望大家能冷靜思考,做正確的選擇」。
蔡英文:拒絕一國兩制沒有模糊空間
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三立新聞網】
蔡英文總統今(23)日上午接見華人民主書院訪賓時表示,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出現的時候,台灣的總統沒有遊移或模糊的空間,必須要講清楚,這不是我們現在享有自由民主人權的一個國家會接受的方案。
蔡英文致詞到,看到訪團成員,她真的很高興,尤其是六四事件30週年,華人民主書院在台灣規劃一連串的活動,包括研討會、展覽還有紀念晚會。這些活動再一次的提醒台灣人,在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也提醒我們民主的可貴。
蔡英文提到,30年前她剛念完書,是個年輕的教授。那個時候,台灣的社會跟中國出現了訴求民主化的聲浪。三十年前,也大致是民進黨出現的時候,但是這三十年的發展確實讓兩岸發生很大的差異。這三十年來台灣的民主發展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過程中有很多人犧牲了自由及生涯,甚至於很多人都入獄過。但是歷史走到今天,台灣的民主發展確實是華人社會裡,一個讓人有期待的地方。
蔡英文指出,中國這段時間以來感覺越來越緊縮,不但對自己的人民有這樣的限縮,事實上,台灣民主社會裡面的言論自由也受到外面很大的干擾;大家都很清楚干擾主要的來源。事實上,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面臨這個問題,因為民主國家保障言論自由,但是來自境外的干擾,或者現代的科技跟商業化的手法影響言論市場,其實都是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深刻體驗,也必須在言論自由不被破壞的情況下,需要面對處理的問題。
蔡英文說,做為民選的總統,除了要讓兩岸的關係能夠維持穩定,處於一種和平的狀態,其實在很多時候還是要把話說清楚。比如說「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出現的時候,台灣的總統沒有遊移或模糊的空間,必須要講清楚,這不是我們現在享有自由民主人權的一個國家會接受的方案。
蔡英文進一步說明,我們也不希望因為台灣總統的模糊回答,造成對方的誤解或是誤判,也讓很多堅持民主跟自由的人失望。今年1月2日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刻,台灣人必須要講清楚自己的立場,這也開始讓台灣人意識到,確實現在自由民主的方式已經受到威脅。她相信在這個時刻再一次提醒六四事件的這段歷史,以及很多人在六四事件前後的付出,都會讓人更加珍惜這些自由、民主得來不易。
蔡英文並再次感謝華人民主書院在六四事件30週年能在台灣舉辦一系列的活動,提醒台灣人,民主自由不是沒有代價,應該要珍惜。
蔡英文總統今(23)日上午接見華人民主書院訪賓時表示,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出現的時候,台灣的總統沒有遊移或模糊的空間,必須要講清楚,這不是我們現在享有自由民主人權的一個國家會接受的方案。
蔡英文致詞到,看到訪團成員,她真的很高興,尤其是六四事件30週年,華人民主書院在台灣規劃一連串的活動,包括研討會、展覽還有紀念晚會。這些活動再一次的提醒台灣人,在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也提醒我們民主的可貴。
蔡英文提到,30年前她剛念完書,是個年輕的教授。那個時候,台灣的社會跟中國出現了訴求民主化的聲浪。三十年前,也大致是民進黨出現的時候,但是這三十年的發展確實讓兩岸發生很大的差異。這三十年來台灣的民主發展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過程中有很多人犧牲了自由及生涯,甚至於很多人都入獄過。但是歷史走到今天,台灣的民主發展確實是華人社會裡,一個讓人有期待的地方。
蔡英文指出,中國這段時間以來感覺越來越緊縮,不但對自己的人民有這樣的限縮,事實上,台灣民主社會裡面的言論自由也受到外面很大的干擾;大家都很清楚干擾主要的來源。事實上,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面臨這個問題,因為民主國家保障言論自由,但是來自境外的干擾,或者現代的科技跟商業化的手法影響言論市場,其實都是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深刻體驗,也必須在言論自由不被破壞的情況下,需要面對處理的問題。
蔡英文說,做為民選的總統,除了要讓兩岸的關係能夠維持穩定,處於一種和平的狀態,其實在很多時候還是要把話說清楚。比如說「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出現的時候,台灣的總統沒有遊移或模糊的空間,必須要講清楚,這不是我們現在享有自由民主人權的一個國家會接受的方案。
蔡英文進一步說明,我們也不希望因為台灣總統的模糊回答,造成對方的誤解或是誤判,也讓很多堅持民主跟自由的人失望。今年1月2日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刻,台灣人必須要講清楚自己的立場,這也開始讓台灣人意識到,確實現在自由民主的方式已經受到威脅。她相信在這個時刻再一次提醒六四事件的這段歷史,以及很多人在六四事件前後的付出,都會讓人更加珍惜這些自由、民主得來不易。
蔡英文並再次感謝華人民主書院在六四事件30週年能在台灣舉辦一系列的活動,提醒台灣人,民主自由不是沒有代價,應該要珍惜。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