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看兩岸(1):社群媒體,政黨傾向,和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2019-04-01 16:42:51   43068

民進黨於2018的九合一選舉意外大敗的背後,是否揭示了網民政黨傾向和對兩岸關係態度的轉變?大家常認為由於民進黨和時代力量傳統上善於經營新媒體,台灣網民一般來說兩岸傾向偏綠。這個假設成立嗎?本文分析上一波美麗島兩岸關係民調, 對以上問題出一些初步答案。

尹麗喬江憶恩/評論

尹麗喬(George Yin)是達特茅斯學院John Sloane Dickey 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關係理論,族群政治和外交談判。

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是哈佛大學政府系的Gov. James Albert Noe and Linda Noe Laine講座教授,密西根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關係理論和中國外交政策。


2018 年一月,美麗島電子報與我們合作設計並執行了本次的兩岸關係民調。我們十分感謝戴立安,林濁水,和吳愷在百忙之中抽空和我們討論本次民調的設計。我們將會於接下來的數週分析並發表我們的研究結果。今天,我們將著重分析民調中和族群認同相關的題目。文末附有和民調相關的詳細資料。

2018九合一大選可說是台灣第一場以空戰(網路戰)為主導,陸戰(傳統的動員掃街拜票)為副的全國選舉。台灣更在這次選舉中選出了第一位Youtuber (呱吉)為市議員。正因如此,各大政黨媒體皆以網路風向馬首是瞻,政治人物競相直播,時時追蹤自己的網路聲量,並建立「網軍」。可是,我們對台灣網民的意見的了解依然有限。單純的追蹤分析社群媒體貼文,會將發文多,特別活躍的社群媒體使用者的意見過度放大,並可能會將「翻牆」而過的大陸網民的意見也納入分析。因此,傳統民調對研究網民的民意仍有一定重要性。而今,除美麗島兩岸關係民調外,台灣還沒有專門針對網民政黨和兩岸政策傾向的調查。 (註1)

民進黨於2018的九合一選舉意外大敗的背後,是否揭示了網民政黨傾向和對兩岸關係態度的轉變?大家常認為由於民進黨和時代力量傳統上善於經營新媒體,台灣網民一般來說兩岸傾向偏綠。這個假設成立嗎?本文分析上一波美麗島兩岸關係民調, 對以上問題出一些初步答案。

為方便分析,我們先將受訪民眾依他們的社群媒體使用習慣分為以下四類(圖一):(1)不使用社群媒體 (23%); (2)輕度社群媒體使用者(每天使用社群媒體時間少於一小時; 36%); (3)中度社群媒體使用者(每天使用社群媒體時間為一至三小時; 29%); (4)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每天使用社群媒體時間多於三小時; 12%)。儘管仍有23%的民眾從不使用任何社群媒體,大多數的受訪民眾都是「網民」。這不令人意外—台灣民眾的社群媒體使用度,在世界上名列前矛。

儘管大家可能會認為網民一般主要是年輕族群,但不儘然如此。圖二中的箱形圖和小提琴圖描繪了各類社群媒體使用者年齡的分布。這裡的小提琴圖分別將各類社群媒體使用者年齡的密度估計(density)放在對稱軸的兩邊。密度越高,小提琴圖越寬,任一特定年齡的社群媒體使用者就越多。

以下,不使用社群媒體的民眾的平均年齡最大(平均61)。而輕度、中度,及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為48 歲,40 歲,和34 歲。儘管年輕族群相比其他族群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更長, 台灣現在的網民,不只是年輕族群,也包括中壯年族群。因此,網民的政黨傾向和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不等同於年輕族群的政黨喜好和兩岸政策取向。

圖一。受訪民眾的社群媒體使用時間
圖二。受訪民眾的年齡和社群媒體使用時間:箱形圖和小提琴圖
如果網民的一般政黨傾向為中立/偏綠,網民和不使用社群媒體的民眾相比,他們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是否會有不同?首先,我們詢問民眾,如果沒有辦法同時兼顧維護我們國家主權和維持兩岸經貿發展這 2 項目標時,哪一項目標會比較重要(v25)? 這項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和太陽花運動背後的民意基礎。

我們發現,不使用社群媒體的民眾中(總體比例23%),多數認為維護國家主權 53.2%(總體比例12.2%)重於維持兩岸經貿發展 39.1%(總體比例9%)。相比之下,輕度社群媒體使用者中(總體比例36%),多數認為維持兩岸經貿發展 53.3%(總體比例19.2%)重於維護國家主權 41.4%(總體比例14.9%)。同時,中度(總體比例29%)和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總體比例12%)皆認為維持兩岸經貿發展 50%,60.8%(總體比例14.5%和7.3%)重於維護國家主權 44.8%,41.7%(總體比例13%和5%)。受訪者的社群媒體使用程度和支持維持兩岸經貿發展有顯著的正相關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註2)換句話說,相較於不使用社群媒體的民眾, 網民在兩岸交流中更偏重於維持兩岸經貿發展(圖四)。特別有意思的是,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認為維持兩岸經貿發展更為重要的比例相較於不使用社群媒體的民眾竟然高了21.7%,相較於中度和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則高了7.5%和10.8%。

圖三。台灣網民的政黨傾向
圖四。網民眼中主權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取捨
這項結果可能代表了台灣社群媒體上「理型經濟選民」的崛起。他們以利害計算評量兩岸政策選項,不想台灣和崛起的中國撕破臉,自外於中國的市場和機會。如前所述,台灣現在的網民主要是青壯年族群。他們有壓力以生計為重,政治為次。

有趣的是,唯有在中立和泛綠支持者中,社群媒體使用時間和對維護國家主權的偏重有顯著的負相關。 (註3) 相比之下,在泛藍支持者中,社群媒體使用時間和對偏重國家主權的態度沒有連繫。再進一步分析,我們有兩項發現。一,社群媒體使用間與維護國家主權的支持度之間的負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因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尤其支持偏重維持兩岸經貿發展。 (註4)二,在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每天使用社群媒體多於三小時)中,中立和泛綠支持者的平均年齡為三十出頭,而泛藍支持者的平均年齡則將近四十。這兩項結果代表了社群媒體使用與維護國家主權的支持度之間的顯著負關係有可能是由於年輕的中立和泛緑支持者更易受政治網紅影響改變對維護國家主權的支持。我們之前的分析發現,愈年輕的泛綠支持者,對中國的觀感愈好,因而他們在兩岸政策上可能更有彈性。 (註5)

再接下來,我們詢問民眾,如果台灣宣布獨立成為新國家,兩岸因此發生戰爭,您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會不會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v26)? 這和一般民調中詢問台灣民眾他們「自己」會不會在和中國的戰爭中幫助台灣抵禦中國,重不同,可降低受訪者的社會期許偏誤(social desirability bias;承認自己不願意保衛台灣, 不是特別光彩)。這項問題和最近的杜克大學/政大2019台灣國家安全調查中「如果台灣與大陸發生戰爭,大多數台灣人會不會抵抗」的問題,思路相近。(註6)

我們發現,大多數網民和非網民皆認為如果台灣宣布獨立成為新國家,大部分台灣民眾不會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 (圖五)。非網民中(總體比例23%),30.4% (總體比例7%)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一定不會為獨立而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 可能不會的比例為35.7%(總體比例8.2%)。相比之下,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可能會和一定會為獨立而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的比例為8.7%(總體比例2%)和13.6%(總體比例3.1%)。 (註7)

而在網民中,輕度社群媒體使用者(總體比例36%)中,38.3% (總體比例13.8%)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一定不會為獨立而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 可能不會的比例為37%(總體比例13.3%)。相比之下,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可能會和一定會為獨立而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的比例為11.1%(總體比例4%)和7.8%(總體比例2.8%)。 (註8) 中度社群媒體使用者中(29%),「一定不會」,「大概不會」,「可能會」,「一定會」的比例則分別為35.5%(總體比例10.3%),40.7%( 總體比例11.8%), 12.8%(總體比例3.7%), 6.2%(總體比例1.8%)。 (註9)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12%)中,「一定不會」,「大概不會」,「可能會」,「一定會」的比例分別為41.7%(總體比例5%),40%(總體比例4.8%), 13.3%(總體比例1.6%), 9.2%(總體比例1.1%) (註10)

圖五。網民眼中民眾為台灣獨立而戰的可能性
而在網民中,輕度社群媒體使用者(總體比例36%)中,38.3% (總體比例13.8%)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一定不會為獨立而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 可能不會的比例為37%(總體比例13.3%)。相比之下,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可能會和一定會為獨立而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的比例為11.1%(總體比例4%)和7.8%(總體比例2.8%)。 (註11)中度社群媒體使用者中(29%),「一定不會」,「大概不會」,「可能會」,「一定會」的比例則分別為35.5%(總體比例10.3%),40.7%( 總體比例11.8%), 12.8%(總體比例3.7%), 6.2%(總體比例1.8%)。 (註12)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12%)中,「一定不會」,「大概不會」,「可能會」,「一定會」的比例分別為41.7%(總體比例5%),40%(總體比例4.8%), 13.3%(總體比例1.6%), 9.2%(總體比例1.1%) (註13)

網民和非網民在大部分台灣民眾是否會為獨立而支持用戰爭對抗中國的議題上,態度基本一致;受訪者的社群媒體使用程度和認為大多數民眾會為台灣獨立而戰的可能性沒有顯著的統計關係。 (註14)儘管大家常認為台灣網路輿論一般來說可能較為偏綠,可是就算在網民中,他們多數對台灣為獨立而戰的決心,依然悲觀。當然,這不代表網民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不會為了維護現狀而戰,但這可能代表了激進台獨在網路上的市場有限。

2018九合一大選,韓流從網路開始席捲全台,至今不息。一方面,這可能是因為韓國瑜和藍營在網路戰場上直起急追。另一方面,這也有可能是因爲網路輿論在太陽花運動後已有改變,提供了藍營卷土重來的契機。我們發現,在2018九合一大選前將近一年,台灣的網路民意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有朝「和中」方向靠攏的跡象。這個趨勢是否會繼續下去,將牽動2020總統大選和未來台灣的藍緑政治版塊位移。我們接下來將會繼續分析台灣網民對兩岸關係的態度。

註:

1.儘管已有一些研究社群媒體如何影響台灣民眾政治參與和選舉行為的文章。如Wang , Dapeng and Chunying Yue, "Research on the Usage of Social Media in Taiwan Region's Political Campaigns and Election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5.3 (2016) 和Wang, Hung-chung and Chang-chih Lin “Active or Passive? A Study of Taiwan’s Internet Us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APOR 65th Annual Confere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Hong Kong, June 15, 2012 和Wang, Tai-li. "" Facebook Election?"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aiwan's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s." Soochow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1.1 (2013): 1.
2.模型為 b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我們同時也做了卡方測定(chi square test)。
3.卡方測定(chi-square test)。
4.交互作用模型(交互社群媒體使用和政黨傾向)。
5.當然,對中國的觀感和對中國共產黨的關感是兩回事。美麗島國政民調顯示,愈年輕的台灣民眾對中國共產黨愈表反感。
6.「條件式統獨」問題之使用,見吳乃德,2005,〈麵包與愛情:初探台灣民眾民族認同的變動〉,《台灣政治學刊》,9(2):5-39。
7.11.7%(總體比例2.7%)未明確回答。
8.5.3%(總體比例1.9%)未明確回答。
9.%(總體比例1.1%)未明確回答。
10.1名受訪者未明確回答。
11.5.3%(總體比例1.9%)未明確回答。
12.%(總體比例1.1%)未明確回答。
13.1名受訪者未明確回答。
14.模型為 bivariate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 調查說明

一、委託單位:美麗島電子報,尹麗喬江憶恩
二、規劃執行:戴立安(委由台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
三、調查範圍:台澎金馬22個縣市。
四、調查對象:居住在調查範圍,年滿18歲的民眾。
五、調查時間:2018年1月14日至1月24日。
六、調查方法:由訪員進行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CATI)。
七、抽樣設計:抽樣架構是以中華電信住宅電話簿為基礎的電腦資料庫,經「系統隨機抽樣」(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後為避免未登錄電話號碼的家戶無法被抽中,故在抽取電話門號後由CATI系統主機撥號前,再以「隨機跳號」抽樣方式(random-digit-dial, RDD)替換該門號的末2碼,做為實際撥出的電話門號。
八、樣本規模:成功完訪1410人,在信賴水準95%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2.6%。
九、樣本代表性與加權:採用「比例估計法」(raking ratio estimation),母群體參數是依內政部公布2017年12月民眾性別、居住縣市、年齡資料,與2016年12月民眾教育程度資料等特徵,逐項重複進行連續性修正,以使樣本特徵與母群體結構達到一致(統計檢定顯著水準p-value<0.05),此時整體樣本即具有代表性。

B. 與本文相關之問卷主要題項內容

25、請問,如果沒有辦法同時兼顧維護我們國家主權和維持兩岸經貿發展這 2 項目標,您認為哪 一項會比較重要?

(1)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 (2)維持兩岸經貿發展 (8)未明確回答

26、請問,如果台灣宣布獨立成為新國家,兩岸因此發生戰爭,您認為大部分台灣民眾會不會支 持用戰爭對抗中國?

【先問態度,再問強度】

(1)一定會支持 (2)可能會支持 (3)可能不會支持 (4)一定不會支持 (8)未明確回答

31、請問,您每天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在網路社群媒體或線上論壇?平均來講的話。_ _小時。
42、請問,在我們社會裡大部分的人對政治都有自己看法。一般來講,您覺得在目前的政黨中, 平常哪一個黨的主張比較接近您的看法?
【a、若答「中立/不一定/看人不看黨/不知道」,改問「那您平常比較支持哪一個黨」; b、若仍未答特定政黨,續問「那您平常比較支持泛藍、或泛綠」】
(01)國民黨 (02)親民黨 (03)傾泛藍 (04)民進黨 (05)時代力量黨 (06)台聯黨 (07)傾泛綠 (08)中立/不一定/看人不看黨 (98)未明確回答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 George Yin 尹麗喬

    哈佛大學政府系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政治系助理教授;曾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ickey國際安全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客座資深研究員,及日本慶應大學及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